楊燕
摘 要?良好的幼小銜接可以讓幼兒愛上小學,向往小學生活,能輕松入學,愉快學習,讓家長放心工作,為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更為他們今后適應社會打下基礎。因此,幼小銜接在教育中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要重視幼小銜接,幫助幼兒順利的適應幼小之間的過渡。
關鍵詞?幼小銜接;現(xiàn)狀;斷層;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3-0229-01
所謂“幼小銜接”指的是兒童從幼兒園生活向小學生活過渡之間的銜接,也就是兒童結束以游戲為主導活動的學齡前生活,走上以學習為主導活動的正規(guī)學習生活的過渡。自從《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頒布以來,幼兒園圍繞著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開展著豐富而生動的教育教學活動,綜合性的活動逐漸增多。尤其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后,活動中沒了清晰的領域界限,活動之間的界限也不再明顯,與小學規(guī)整的活動安排和嚴格的作息制度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因此,為了做好幼小銜接,使幼兒順利入學,就必須大班用相當長的時間做好入學準備,否則將影響到孩子們在小學學習的成功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一、幼小銜接現(xiàn)狀:斷層
(一)學習方式的斷層
首先學習內容上: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寓教于玩,生活也比較輕松。小學則是以課堂學習為主要活動形式,課堂學習的時間較長,有嚴格的紀律,課后有各種活動。所以學習變成了小學生主要的活動。同時要注意的是小學學習是義務制的,無論孩子是否有興趣,都要根據(jù)國家的教育大綱和計劃系統(tǒng)地接受。
其次閱讀書寫能力:讀寫是學習的基礎,許多孩子讀寫姿勢不正確,影響視力和發(fā)育,也寫不好字。而口語表達和傾聽能力差的孩子會影響他的學習,最終會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二)行為規(guī)范的斷層
幼兒園基本沒有強制性的任務,教師很少對活動結果,即幼兒任務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檢查;小學的任務則具有很強的強制性,且完成任務的情況要受到教師的檢查和獎懲。這一斷層幼兒也比較難跨越,也會對幼兒以后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壓力和負擔。
(三)期望水平的斷層
在幼兒園家長對幼兒的期望一般是吃的好、睡的好、不和其他小朋友吵架、不受傷害,而在小學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期望值會比較高,希望孩子在學校學習好、紀律好。期望值的突然變化使幼兒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一切,特別容易造成幼兒的厭學情緒。幼兒園教育是保教并重,注重全面發(fā)展,對幼兒進行粗淺知識的傳授。沒有嚴格的約束力和規(guī)范性,因此,幼兒不會感到厭倦和緊張。
(四)學習環(huán)境的斷層
幼兒園的活動室,一般布置得美觀、形象和富有幼兒情趣,設有自然角、玩具柜、圖書架,各類區(qū)角活動及體育設施,不僅有豐富的物質環(huán)境,而且包括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積極、寬松的學習和活動氣氛。小學教育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沒有自由角、玩具柜等,對幼兒缺乏吸引力。
幼兒園的教室中玩具會占很大的比例,而在小學教室中很少有玩具。剛入小學的孩子會無法適應學習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從而產(chǎn)生對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極度不滿,以此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覺得小學不好玩,會對上學這件事情產(chǎn)生很大的心理壓力。
二、從各方面切實做好大班幼小銜接工作
(一)培養(yǎng)幼兒規(guī)則意識
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培養(yǎng)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guī)則,幫助幼兒掌握執(zhí)行規(guī)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則,及沒有規(guī)則帶來的后果(破壞圖書等)。
(二)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
老師要讓幼兒認識任務的含義,意識到老師或成人信任你,才給你布置任務,培養(yǎng)幼兒樂意接受任務的意識,并且?guī)椭麄冊趯嵺`中學習并掌握完成任務的本領。
(三)培養(yǎng)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給幼兒鍛煉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特別要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請家長配合幼兒園的目標要求,培養(yǎng)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揀菜等。
(四)培養(yǎng)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嘩,不與小伙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于創(chuàng)造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于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五)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是培養(yǎng)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場所。我們應該主動從幼兒學習生活的細節(jié)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么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習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在活動中,特別是自由活動,嘗試著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六)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小學,孩子更多面對的是復雜的社會大環(huán)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
(七)加強幼兒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為了消除幼兒入學后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幼兒老師可以對教學做相應的調整。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游戲的時間,也可以讓孩子與小學生交流,觀察他們做作業(yè)的情況,從而激發(fā)孩子愛上小學的強烈愿望。
總之,從幼兒時期跨入學生時代是一個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愉快自然的適應,將在孩子們的腦海里留下永久、深刻而美好的回憶。漫長的學習生涯即將開始,我們有責任幫助孩子做好全面的入學準備,使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盡快適應學校生活,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麗清.解決幼兒入學社會性適應問題淺談[J].教育評論,200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