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華
摘 要:對于大多數(shù)高中生而言,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了他們的個人素質(zhì),但是目前閱讀教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并不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盡人意,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應該想方設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興趣
一、如何更好地開發(fā)課程資源
教材不是教學內(nèi)容的全部,只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教師在上課時也應開發(fā)其他課程資源。對于課文,教師應首先去讀、去悟、去探究,使要教的課文化為自己的血肉,至少要有自己的理解。挖掘不深,肯定是蜻蜓點水,無法深入;沒有心得,必然導致無法靈活駕馭。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精心選擇切入點。對于篇幅較長的課文,尤其要注意內(nèi)容的選擇、取舍和詳略的安排,不一定面面俱到,也不一定使自己的教學思路等同于文章的寫作思路。要圍繞目標,根據(jù)需要,順其自然,恰到好處。
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正如教育家呂叔湘所說:“語文課跟別的課有點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邊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币虼?,教師不一定只就教材講教材,還要注意拓展遷移。語文教學應強化內(nèi)引,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進到閱讀中來;強化外延,把學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不忘通過和生活的對比,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提倡人文閱讀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往往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過于追求知識的傳授。普通高中的教改成功經(jīng)驗多數(shù)是建立在他們賴以生存的一流學校(升學率)的土壤上,在升學率這根指揮棒下,學生整日在進行測試練習,沒有什么時間顧及閱讀。我親眼目睹一位學生由于早上不按時起床,只能用早餐時間來完成練習,甭提擠出時間來閱讀了。一些學生不能約束自己,沉湎于網(wǎng)吧、游戲廳等娛樂場所,又怎能激發(fā)起閱讀興趣呢?如何才能走出這種怪圈,只有人文關懷,放手讓他們有自由活動的空間。
所謂人文關懷,就是盡量展示祖國語言文字的動人之處,提高學生對古詩詞語言的感受力,喚起學生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對山川的贊美,對他人的熱情,對全人類的博愛,對社會的責任,對母親的報答,對友情的真誠,等等。讓學生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深化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yǎng)。史鐵生在《我與地壇》獲獎后寫道:“母親為什么就不能多活兩年?莫非她來到此世上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卻不該分享我的一點點快樂?”這一段心靈拷問,學生的體驗總是較淺顯,感動不起來,若能聯(lián)系學生當取得優(yōu)秀成績最想先告訴誰時,學生就會激起感情的漣漪,進而會主動閱讀《我與地壇》這部作品。“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學生看多了好的作品,閱讀與鑒賞能力自然會提高。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是陪伴學生終身,影響學生閱讀效率的重要因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的高低及語文教學的成敗。葉圣陶多次指出:“語文教學的成功,在于學生自能讀書,自能作文,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绷己玫拈喿x習慣一般包括多思考勤動筆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閱讀衛(wèi)生習慣等方面,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這些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訓練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深入思考和認真分析,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預習、自學的過程中,養(yǎng)成隨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注意光線、位置、姿勢等等。除此之外,教學中,教師還應積極的引導學生去參加一些閱讀比賽,讓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科學、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
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強調(diào)個性化多元化解讀,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研究學法比教師研究教法更重要。語文能力主要是習得和學得的,要引導學生研究如何學,探討科學的學習規(guī)律和方法。具體引導學生探索適合的聽課方法、討論方法、具體閱讀方法等。使教與學形成合力,更好促進學生發(fā)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如實的發(fā)揮好引導者、參與者、組織者的作用,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教材特點、學生特點以及教學實際,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實踐,經(jīng)歷閱讀探究過程,促成學生的閱讀成為自覺;要求學生把興趣愛好閱讀的經(jīng)驗自覺地加以運用,并且要培養(yǎng)學生對各類文體的閱讀方法,盡量使學生閱讀的感悟能力、認識能力趨向教學的要求。從而有效地改變純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究性閱讀。在閱讀活動中,教師還要解放學生的童真?zhèn)€性,張揚學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xiàn)知識的主動建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質(zhì)量。
閱讀不僅能夠增長見識,還可以拓展心智、豐富心靈。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就必須打開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積極的投入到閱讀學習中。
參考文獻:
[1] 袁成進.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讀與寫,2008.3.
[2] 岑世贊.淺論高中語文閱讀的作用與方法.科教文匯[J].2008.6(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