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盛東
【摘 要】在巴金的小說中,他塑造了各種人物形象。本文認為在巴金的小說中主要塑造了幾種人物形象,其中包括信仰者、處于新舊時代的交替者等。這些人物有各自的特征,他們成為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形象。通過對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們能夠感受到巴金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懷,感受到作為知識分子應(yīng)有的知識分子精神。
【關(guān)鍵詞】巴金;小說;人物形象
一、面對信仰的人
每個作家都有一定的信仰,巴金也不例外。在年輕的時候,巴金信仰安那其主義,在《滅亡》、《愛情三部曲》中都塑造了一批安那其主義信仰者。安那其主義在政治上主張沒有政府、人民擁有絕對自由、沒有法律等。在巴金的《滅亡》中有一個叫杜大心的人物,他代表著面對信仰時,勇敢但魯莽的人。這些人沒有政府信仰,他們對愛情充滿了向往,但困惑于愛情,同時也受到了愛情的折磨,讓他們飽嘗痛苦,他們想通過簡單的方式求得一死,在矛盾中終結(jié)自己。像杜大心似的人物還有《電》中的敏,他憤世嫉俗,視死如歸;《死去的太陽》中的王學禮,他反對強權(quán),組織游行,發(fā)表演講。面對變革,這類人物不懂得用智慧和敵人做斗爭,眼光短淺,他們?nèi)狈购诎档挠行侄危瑫r還承受著巨大的愛情折磨。
另外,在巴金的小說中還塑造了很多信仰的迷失者。如《霧》中的主要人物周如水,在面對信仰的時候徘徊不定。他多愁善感,性格懦弱,不敢面對愛情,在遇到張若蘭之后,兩人如膠似漆。周如水的內(nèi)心充滿了故事,他有過不愉快的婚姻,幸好借用到日本留學的借口擺脫了這段婚姻。在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后他終于告訴了張若蘭他的往事,張若蘭并沒有責怪他,但他始終放不過自己,最后張若蘭在失望中另嫁他人。在《雨》中,周如水愛上了李佩珠,但李佩珠不需要愛情,最終周如水跳入黃浦江自殺。這類人物,還有《新生》中的李冷,他自暴自棄,遠離人群;《雨》中的吳仁民,內(nèi)心充滿了仇恨、矛盾、彷徨。
二、處于新舊時代交替的生存者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小說創(chuàng)作的第二個高峰,在以其為代表的家庭題材小說中,他塑造了一群處于新舊時代交替的生存著的形象。
有些人在新舊時代交替時期像花一樣凋落。一種是梅表妹、婉兒等為代表的封建舊社會的受害者,在風雨中掙扎求生,在大風大浪中默默地夭折。另一種是以枚少爺為代表的封建家庭中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人,他們像生活中墳?zāi)怪械乃朗?,靜靜地等待著新時代的來臨。這兩種人本該是充滿活力的,但他們卻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自由,他們從小就被封建家庭控制,受到重重壓制,還沒來得及開放就已經(jīng)被摧殘。
還有勇敢的變革者,他們勇敢,但十分幼稚,受到了封建禮教的嚴重牽絆,這類人物的主要形象有鳳鳴、覺慧等。他們充滿生命能量,渴望真善美,但他們?yōu)樽约旱呐涯娓冻隽讼喈敶蟮拇鷥r。鳳鳴出身卑微,但十分勇敢,雖然是一個丫頭,但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愛情,和高家少爺覺慧相愛,覺慧也許諾要娶鳳鳴為妻。但高老太爺卻要把她嫁給別人當妾,在被迎娶的前一天晚上,鳳鳴有幾次向覺慧求救的機會,但都放棄了,鳳鳴最終用跳湖自盡為自己的生命劃上了句號。鳳鳴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反抗封建禮教,但始終沒有像覺慧道出自己的心聲,是她擔心覺慧跟他爺爺鬧翻?還是覺得覺慧不敢跟自己私奔?這一切不是新思想的啟蒙,而是她內(nèi)心的驅(qū)動,最終她成為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覺慧是因為接觸到新思想想要改變,他敢怒敢言、嫉惡如仇,但對鳳鳴的愛情誓言卻不能兌現(xiàn),在面對愛情時仍不能好好把握,他所關(guān)心的服務(wù)社會和民生,對他來說,愛情沒有那么重要。并且他無法隔斷與舊勢力的聯(lián)系,也不知道具體的反叛目標。
還有一些雙重性格者,如覺新。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它很早就接觸到了進步刊物,有遠大的理想,但因為其長房長孫的身份,自己的命運沒有掌握自己手中。對于父親的逼婚,他雖然痛苦,但默默的承受了;他賢惠的妻子瑞鈺即將臨產(chǎn)時被趕到了郊外,最終難產(chǎn)而死,他也默默地接受了;雖然知道蕙姑娘要嫁的新郎人品不好,但仍然答應(yīng)安排他們的婚禮……覺新經(jīng)歷了太多的左右為難,但作為高家的長孫,很多事需要覺新親自出馬,他身不由己的行使著自己的職責,他的靈魂備受煎熬,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
三、革命斗爭者
巴金的《雪》等小說中塑造了趙科員、周春暉等播撒火種者的形象,在《火》中塑造了劉波、王東等在戰(zhàn)火中風險者的形象?!堆泛汀渡岸 氛宫F(xiàn)的是礦工的生活,礦工掙扎在黑暗中,如升義、癩頭和尚。升義為了給他喜歡的女人贖身,自愿當“砂丁”,但礦場十分黑暗,使他客死他鄉(xiāng);癩頭和尚,表面看起來很兇,其實心底善良,敢怒敢言,但他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沒有任何的反抗行為。同時還塑造出了火種傳播者,周春暉。周春暉沒有正面出場,但可以知道他自愿來做窯工,幫助礦工,最后被槍斃了。周春暉有著明確的奮斗目標,找到了自己的事業(yè)。
日本侵略中國后,國破家亡,很多人顛沛流離。《火》是一部反戰(zhàn)小說,巴金塑造了文淑、周欣等為民族和國家浴血奮戰(zhàn)的戰(zhàn)士形象。如文淑,她去醫(yī)院、去文藝宣傳隊等,主動幫助別人、宣傳戰(zhàn)爭,她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散發(fā)出奪目的光。
在巴金的小說中,他塑造了很多出眾的人物形象,有信仰的魯莽者和迷茫者,有封建禮教的犧牲者和叛逆者,也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奉獻者等。每一類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傾注了巴金先生的心血,都能夠走入人的內(nèi)心,是留給后人最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1]陳若竹.巴金中長篇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功能[D].華中師范大學,2012.
[2]曹萍.巴金小說人物形象的性格矛盾分析[D].浙江師范大學,2011.
[3]宋光成.婚戀:獨特的人生觀察視角——談巴金小說人物形象塑造[J].康定民族師專學報,1994,(01):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