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卓
曖曖人村,依依墟煙,青蒼小山,無邊農(nóng)田,明媚的陽光,清新的空氣,狗吠聲,雞鳴聲,肉牛場里的哞哞聲……這是我實習所在的地方。它有著北方農(nóng)村特有的氣息。這里寧靜安適,民風淳樸。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師范生,我很是欣喜于這里學生的單純、善良和美好 。夏離秋去冬已至,城市的喧囂與躁動從我身邊拂去。而與孩子們同吃同住的百余之日,他們的變化已于悄無聲息中沉淀在我的心田。
鄉(xiāng)村中學,初一,111班,全班31人,全校唯一的一個初一班級。我代這個班的語文課。猶記得第一堂課,我問了孩子們一個人人都會說,人人都會想,人人都為之奮斗的問題“你的夢想是什么?”本就是想和孩子們拉近關系,未曾想到孩子們對這個問題的反應和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起初,他們只是傻笑,不明緣由的笑。疑惑中,我試圖拋出一個引導他們的例子:“比如說你夢想考一所什么樣的大學?”又是一陣狂笑,他們先前臉上綻出的那種無知和忸怩愈發(fā)的讓我不知所措?!案咧卸忌喜涣?,還大學,這個老師可真是搞笑”,操著一口地道方言的黑黒男生以一種譏諷的方式解釋我了的疑惑。更多的學生則是默不作聲,而他們瞳仁里的灰我是看得見的,我承認那一瞬間我的心很疼。
課后我只能是讓孩子們以日記的形式將他們的夢想寫出來。至今,我仍清楚地記得一個小姑娘的夢想:“爸爸媽媽為了養(yǎng)活我和弟弟常年外出打工,兩三年才回來一次,他們的生活很苦,很渴的時候也不愿買一瓶礦泉水喝,所以我渴了也會忍著的。我想他們,但我更想快快的長大。長大以后我也要去打工,掙很多很多的錢,讓爸媽不再辛苦,讓我可以天天見到他們。這就是我的夢想”。翻閱收上來的作業(yè),幾近三分之二的孩子們都夢想著匆忙長大,掙錢養(yǎng)家。他們真正的夢想呢?他們的夢想被這小山村封閉了,他們的夢想扭曲了......放羊為了掙錢,掙錢為了蓋房子,蓋房子為了娶媳婦,娶媳婦為了生娃,生娃為了放羊。放羊娃真實的存在著,尤其是農(nóng)村里的孩子們,大批量的存在。期盼著快些長大,或是外出打工,或是幫著父母務農(nóng),掙錢養(yǎng)家,娶媳婦生娃。不!不能這樣!我深知,這是他們父輩們無知的老路。作為新時期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這些孩子們應該是朝氣蓬勃的,他們的生命應像國旗般鮮紅,他們的眼眸更應該如山間泉水般清冽。要想將這一簇簇祖國之花栽培好,我需要做的就是重塑自己,重塑學生,幫助他們“走出去”。
清晰的目標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深入的思考比低水平的重復更重要。我意識到首要的工作就是讓孩子們了解并感受到外面的世界。因此每次休息回來我都會帶一些課外有益的書籍,新奇的玩意兒來與他們一起體驗,實踐。讓他們能夠親身體會到來自于外界事物的快樂。我在平時講授課本知識的同時借助多媒體設備,手機,電腦等,給課堂加入音頻、視頻學習資料,在聽詩歌朗誦時候,講臺下的許多學生也會不自覺地跟著小聲誦讀。此外,我與學生約定每周四下午為“課外加油站”時間,即給他們播放《新聞1+1》節(jié)目,幫助學生了解時事。于是,所有學生總是早早盼望著周四的到來,每每打開電腦,學生也是興奮到了極點。后來我又問他們關于夢想,他們不再低著頭沉默,也不再無所謂的訕笑。而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回答了?!袄蠋?,我想去北京上大學?!薄袄蠋?,我想像白巖松一樣主持節(jié)目。”“老師,我想當一個美食家,您給我們帶來的吃的以前都沒有見過。我想吃遍天下”......當他們爭先恐后地看向講臺時,令我驚喜的是我初見他們時眼眸中的灰早已不知不覺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光,對未來世界渴求的光。霎那間,我的眼眶竟有些濕潤,泛起了與孩子們眼中不同的光——淚光。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育人,讓知識得以傳遞,文明得以延續(xù),本就是一個光榮又神圣的職業(yè)。我們在面對這些農(nóng)村學生時,切不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作為老師,要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沒有嫌棄,更不能夠放棄。要始終保持自己平和的心態(tài),建立內(nèi)心正直的自己,塑造一份經(jīng)得起檢驗的師德。而這份正直不光是一種博愛,更是一種責任。這是為人師表的耐心與執(zhí)著,是教書育人的深沉與沉淀。
也許作為孩子們生命中的過客,我不能幫他們走更遠,但至少這一程我將全力以赴。我所經(jīng)歷的,我所享受的,我所即將要面對的,都在這安謐靜美的小山村里發(fā)生著。此刻,我眼前浮現(xiàn)出來的孩子們明媚的瞳仁和耳邊聽到的肉牛場里的哞哞聲是多么和諧呀。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和可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