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
我國有“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的古話,這自古以來的禮尚往來中體現(xiàn)出了人與人之間應(yīng)有的尊重。而西方也有“或許你我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在上帝面前,我的靈魂和你一樣高貴”,簡愛這錚錚宣言中透出的是對尊重的渴求。幾百年前的法國曾為人性的平等頒布了《人權(quán)宣言》,幾百年后,在國外一家書店里,仍有一位父親為尊重堅守。
我吃驚了他能反復(fù)教自己的女兒說一句“對不起”,畢竟一句道歉的話語常常被我們忽視;我感慨于他對得到一份道歉的執(zhí)著,對被尊重的渴求,因為我遠沒有他的堅持,只能以寬容待人要求自己;我更欽佩于他報警由警方調(diào)解的勇氣,我也想向警察那份沉甸甸的認真和尊重豎起大拇指,他們做出我們常人不敢做的事,只為身體力行,傳遞一份尊重。
尊重從來都不會自然產(chǎn)生,要靠人們努力爭取。在歷史長河中,我們能看到無數(shù)為贏得一份尊重而付出的人。曼德拉總統(tǒng)一生都在為爭取平等權(quán),爭取黑人能被全世界所尊重而奮斗,他也因此在牢獄中度過了20多年的時光,但他從未被困難打倒,他一直為此奮斗至生命終結(jié)。而他的努力,他對尊重的追求,世界都看在眼中,于是有了《光輝歲月》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傳頌。為人這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應(yīng)是無憾了。
現(xiàn)代生活中還仍然有踐踏尊重,讓人痛心流淚的瞬間:許多人對環(huán)衛(wèi)工人冷眼相對,一邊把手中的垃圾丟棄在剛剛掃過的地上,一邊教育著孩子:“不好好學(xué)習(xí),長大后你也得掃大街?!币恍├先?,因在公交車上沒人主動讓座而破口大罵,還認為理所當然。飯店里也曾上演這樣的場景,衣著雅致舉止大方的女士,揮起手掌打了女服務(wù)員一個耳光,只因自己的衣服被不小心灑上了菜湯。這些人對他人吝嗇自己的尊重,也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尊重猶如一朵嬌嫩的花,需要春風的輕撫,需要雨露的潤澤。
好在我們的社會中仍有尊重之花盛開,清華大學(xué)給殘障考生的信,充滿著濃濃的人文情懷;還有許多人愿意給乞討者獻一枚硬幣并奉上一份微笑。
我們應(yīng)該為尊重這件事而“斤斤計較”,“一絲不茍”,無論是對別人還是為自己。一個真正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不僅僅會尊重自己的上司和父母,更會懂得尊重自己的下屬和身邊每一個地位卑微的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yōu)點,從別人的優(yōu)點中吸取精華,從別人的缺點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何嘗不是一種領(lǐng)悟和提高的過程?
我們也應(yīng)從對小孩子的教育抓起,像那位執(zhí)著的父親一樣,讓我們的下一代擁有尊重時學(xué)會尊重他人,索求別人尊重時也能理所當然,霸氣全開,而不是教他們唯唯諾諾,以寬容放棄尊重。
讓我們用原本清純的本質(zhì),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吧,學(xué)會尊重別人,也為自己的生命增加彈性和厚度。
愿尊重照亮每個角落,愿每個人能被別人尊重。
指導(dǎo)老師:谷吉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