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剛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俄國文學家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見閱讀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多么重要,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孩子來講,不管將來從事何種工作,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從事語文教育這些年來,結合工作實際及周邊同事親朋好友的經(jīng)歷,我更覺得閱讀對人生的重大影響,因此,我特別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則是了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孩子在學校學到的主要是課本知識,現(xiàn)在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知識量更新頻繁,要求學生都要學會多元化閱讀,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課本上的那點知識,那么知識結構難免單一。閱讀有益的課外書不但有助于開闊視野、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學會為人處世等,而且可以增長見識,做到不出家門而知天下事,不出國門而了解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怎樣才能讓學生愛上閱讀呢?我覺得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學習內容選擇相應的閱讀書籍。在實際教學中,我會對語文教學涉及的課文,進行延伸教學,這就是課外閱讀的針對性。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繼續(xù)與擴展,這種延伸是必須的,有延伸才有提升,有延伸才有學生知識面的擴容。
孩子在學校主要依賴老師、教材和課堂,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聪矚g的課外讀物能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認知、主動吸收知識,并積極運用這些知識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和確立主體意識,使孩子從依賴型的學習向主體型的學習轉變。實踐也證明,與課堂相關的內容,學生往往也愛閱讀,我在布置完課外閱讀作業(yè)后,第二天往往會挑選一些同學在課堂上分享他們的閱讀收獲,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熱情,這既是壓力也是激勵,讓學生從心理上覺得這些閱讀沒有白讀,這是教學初始階段的功利性閱讀,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即:一個好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二十一天的成長規(guī)律),隨著讀后感的日積月累,就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閱讀境界,學生會品嘗到閱讀的趣味,自己的知識面會擴大,詞匯量在增加,日記寫作如魚得水,這個階段往往是一個關鍵時期,需要教師繼續(xù)耐心指導,熱情鼓勵,讓學生堅持不懈持之以恒。讀課外書有助于積累詞匯,提高寫作能力。博覽群書,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天長日久,自然會產(chǎn)生寫的欲望。而且因為讀的書多,寫起來也會有信手拈來的感覺。你如果多讀幾個孩子的作文,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勤讀書的孩子,寫出來的作文大多引經(jīng)據(jù)典,內容充實,而且有深度。杜甫詩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閱讀習慣養(yǎng)成工作中還應該注意的是要保證讀書時間。讀書貴在堅持,讓閱讀成為生活方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打網(wǎng),松一天緊一天,讀一天歇一天。家長的監(jiān)督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必要的話還要陪著學生讀書,打造書香世家。如果每天都給孩子一段讀書的時間,哪怕只有10分鐘,日積月累也是一個驚人的數(shù)字。可以嘗試著給學生在制定的生活作息時間表里,讀書和看電視一樣有固定的時間,除此之外,睡前半小時是雷打不動的讀書時間。為了給依依爭取更多讀課外書的時間,我免掉了孩子的很多作業(yè)。因為在我看來,浩瀚的書海中有更多知識的玉液瓊漿等待孩子去汲取,為什么要每天機械性地、重復性地埋頭于作業(yè)、題海,而遠離知識更豐富、天地更廣闊的書的世界呢?
學會了讀書,對學生鍛煉健全人格、汲取知識精華是大有裨益的??梢越o學生打拼的勇氣和戰(zhàn)勝困難的力量。讀書能夠祛除內心的浮躁,讓一顆心沉浸在文字寧靜的世界里,給心靈以慰藉和滋潤。還能祛除內心的空虛,讓一顆心在知識的海洋中漸漸豐盈、充實起來。所以,讀書人不會無奈和茫然,因為有書為伴;不會孤獨和寂寞,因為有書為伴。
總之,可以用培根的一句話來高度概括讀書的好處:“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币粋€人想學有所成,一個重要的法寶就是讓讀書學習成為習慣。從小培養(yǎng)孩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將使孩子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