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永蘭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敝逃胰~圣陶說:“語文,語者,口頭表達;文者,書面表達?!笨梢姡囵B(yǎng)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非常必要,是小學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過去,我們只重視學生書面“寫”能力的訓練,常常忽視口頭“說”能力的培養(yǎng),結果導致“語”和“文”嚴重脫節(jié)。這不僅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低下,而且影響語文素質的提高,和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不相吻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僅要重視培養(yǎng)“寫”的能力,而且還要重視“說”的能力,使“寫”“說”并駕齊驅,均衡發(fā)展,共同提高。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一、熱情鼓勵,不斷提升口語交際的信心
學生從牙牙學語時就開始口語交際了,雖然起步較早,歷時較長,但讓他們在眾目睽睽下鎮(zhèn)定地進行口語交流,運用自如地把意思表達清楚,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往往是課下交流滔滔不絕,課上發(fā)言吞吞吐吐;私下說話輕松自如,集體場合回答膽怯緊張。對此,教師要用熱情洋溢的語言賞識學生、肯定學生、鼓勵學生,不斷提升口語交際的信心。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口語交際初始階段,學生常常出現(xiàn)羞澀、緊張、畏懼的現(xiàn)象,交流語無倫次,聲音細若蚊蠅,甚至站起來不知所措。這時,教師要和藹可親,面帶微笑,鼓勵學生,保證口語交際順利進行下去。學生能交際了,教師不失時機地給以鼓勵。學生專心致志傾聽別人交際時給予表揚、能夠大膽發(fā)言時及時肯定、文從字順表達自己的意思時激勵贊賞,無不給學生以力量和信心?!澳愕膬A聽很認真!”“你舉手發(fā)言積極!”“你的回答精彩極了!”“你意思表達非常準確!”, 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口語交際中的閃光點,諸如此類的鼓勵,讓學生品嘗到小小成功的喜悅。久而久之,不僅提升了學生口語交際的信心,而且還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二、貼近生活,合理選擇口語交際的話題
生活是口語交際的廣闊天地,是口語交際的活水源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豐富多彩。教師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合適的話題,學生有親切感,能夠積極參與,愉快交流,樂意表達。
其實,小學生是善于交際、樂于表達的。我們時常看到:課堂外,他們?nèi)齼蓛删墼谝黄?,談得熱火朝天,甚至手舞足蹈;課堂上,背著教師的眼睛或眉來眼去,或竊竊私語。相談甚歡的,無不是貼近他們生活的話題。既然學生有積極主動交流的愿望,教師何不因勢利導、順其自然呢? 教師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話題,讓他們暢所欲言地表達、無所顧忌地交流。
三、靈活務實,采用多種口語交際的形式
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曾說:“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在交往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靈活、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币簿褪钦f,要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必須讓學生進行交往。教師不拘一格,選擇一些靈活務實的方式,為學生口語交際提供平臺。
(一)情境是口語交際的主要陣地。口語交際能力不是學來的,而是在實踐中逐步訓練出來的?!墩Z文課程標準》也要求,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沒有情境,英雄無用武之地;創(chuàng)設了情境,學生就能大顯身手,盡情地施展拳腳。
(二)活動是口語交際的有效途徑。開展饒有興趣的活動,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也是訓練口語交際的有效途徑。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和組織有趣的活動,能極大調(diào)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在活動中,他們個個不甘示弱,人人爭強好勝,不肯甘拜下風。如讓學生閉上眼睛盲人摸象般摸一東西,然后描述出自己的感覺,再猜一猜是什么;隨意抽出形旁和聲旁卡片,看能組成什么樣的漢字,然后組詞,再用詞語說出一個句子……這類活動學生興趣盎然,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如果再有小紅花的獎勵,效果會更好。
(三)辯論是口語交際的廣闊舞臺。辯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也能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磨煉口才。教師選擇學生感興趣或者關注的話題進行辯論,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辯論的話題可提前透露給學生,以便他們做充分的準備。辯論前,教師要營造氛圍,激發(fā)欲望。辯論中,學生不僅要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傾聽對方的發(fā)言,并隨機做出有針對性的調(diào)整。教師運籌帷幄,駕馭辯論,盡量淡化雙方對錯勝負的判斷,保護學生參與的熱情,使辯論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演講是口語交際的有力補充。演講也是口語交際的一種形式。它不僅鍛煉學生“說”的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寫”的能力,還能歷練學生的膽量。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非常喜歡演講。雖然用時較多,但收獲卻是多方面的。演講中,不僅要輕重緩急適中,還要抑揚頓挫,表達豐富多彩思想感情,甚至還可以附帶肢體語言。
四、延伸課外,有效拓展口語交際的空間
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僅靠課堂上的四十分鐘也很難完成。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要打破常規(guī),有效拓展口語交際的空間,將口語交際的訓練延伸到課外。如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識要求家長帶著孩子走親訪友、登門做客,不僅訓練學生的交際能力,還能增加待人接物的生活常識。敬茶讓座、噓寒問暖中察言觀色,目光交流、問答笑談時隨機應變。這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而且彌足珍貴,對提高口語交際大有裨益。再如社會生活中,讓學生外出問路、借他人的東西、當一次服務員、買一件禮品、打一次電話等……切身體驗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學生感同身受,有得有失,鍛煉價值極高。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只要教師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訓練形式,激發(fā)學生的交流興趣,學生就能在這種互動過程中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就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文明和諧的人際交流。
【作者單位:曹縣孫老家鎮(zhèn)中心小學 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