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洲 任 科
撇開各種原因,我們認為:校外輔導班與學校教學相比,有下列優(yōu)勢和特點,這正是學校課堂教學所缺失的。
1.分層次教學。一般而言,校外培訓班會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因人施教”,甚至“一對一”“一對幾”的個性化教學。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提升和發(fā)展。而學校教學的一些做法導致學生“吃不飽”“吃不好”或者“吃不了”。
2.自主性較大。一般而言,校外培訓班會根據(jù)自身的師資實力和學生的學習狀況,自主編寫教材,自主選擇教學方法,自主調(diào)整教學進度,自主把握教學難度,自主布置作業(yè),自主考試……學校的一些做法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導致了他們到校外尋找,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
3.服務性更強。一般而言,校外培訓班利益的最大化是他們追求的重要目標。為此,他們就會增強服務意識。家長和學生學習上有什么需求,他們會盡最大努力去滿足,大到教材的銜接、提前教學、資源的享用……小到學生吃住、接送、臨時調(diào)課……這些,也是學校教學中難以辦到的。
為此,學校教學,可以采取一些對策,以彌補缺失,改變現(xiàn)狀。
1.實施分層次教學。既然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有“好”“中”“差”層次,我們認為可以安排他們分組坐,類似于“復試”班上課,如:同一內(nèi)容“好生組”提出自學要求,布置一些檢測題,讓他們自學后完成檢測題;“中生組”帶著學習提綱,嘗試學習,把不懂的地方畫下來,以供討論;“差生組”由老師帶著學習。
2.開設校本課程。校本課程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從教材文本的編寫到授課方式的確定,可根據(jù)各校的師資、資料的占有和生源的情況,進行“量身定做”。如:可以為“吃不飽”“吃不好”的學生開設“數(shù)學活動課程”,進行思維拓展和提升,編寫初中、小學銜接材料,使小學生及早適應中學教學,沒有“斷奶”現(xiàn)象,使他們站在中學角度思考小學數(shù)學,居高臨下……當然,對于“差生”也可開設“數(shù)學提高班”。這樣就更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總之,只要我們認真反思總結,積極研究對策措施,揚長避短,就會收到適合現(xiàn)實教學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