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瑜 王淑瓊
摘 要:委婉語作為調節(jié)人際關系的重要手段,廣泛使用于人們的日常交往中。不同文化和場景下的委婉語具有不同的意義和功能。本文將以《老友記》為具體案例,以奈達功能對等理論為指導原則,從詞匯對等、句法對等、篇章對等和文體對等四個角度具體分析委婉語的漢譯,以期引起讀者對在功能對等理論下委婉語研究的興趣。
關鍵詞:功能對等 委婉語 《老友記》 字幕翻譯
一、引言
隨著各國之間的交流不斷加深,來自各國的影視文化作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美國情景喜劇更是憑借其幽默的風格吸引了一大批人,其中《老友記》作為一部風靡全球的經典美國情景喜劇更是大受歡迎,里面的人物各個性格鮮明,語言風格多樣,委婉語作為日常交際最常見的語言現象,在這部影片中更是被大量使用,由此可見,委婉語的翻譯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已經有許多學者對委婉語進行了研究,但大多都只局限于文學作品中委婉語的研究,很少有人從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中對委婉語進行研究。
二、委婉語
(一)委婉語的定義
“euphemism”源自希臘語“euphemismos”。詞頭“eu-”的意思是“good”(好的),詞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言語)(劉艷平,2011),整個字面意義就是說好聽的話。委婉語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在人們的交流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般來說,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或迂回言詞,均屬于委婉語。
(二)委婉語的功能
1.避免禁忌
“語言禁忌是產生委婉語的最根本的原因”(張拱貴,1996)。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會避免談論一些事情,譬如疾病、死亡和衰老等,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十分不幸的事。當人們必須談論此話題時,就會用一些含糊、迂回委婉的話語來代替。以“死亡”為例,佛教稱之為“圓寂”;道教稱之為“仙逝”;基督教教徒稱之為“歸主”;一般人們都稱之為“逝世”。
2.禮貌功能
在交際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遇到一些敏感的或者不愉快的話題,如年齡、種族、外貌、失業(yè)和社會地位等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或冒犯他人的事情,這時委婉的表達就可以防止使他人或者自己處于尷尬的境地。比如,在英語里,我們一般用“plainly”代替“ugly”,形容某個人肥胖時,用“well-developed”而不是“fat”。
3.掩飾功能
委婉語的掩飾功能是用好聽的話美化那些事實上并不美好的事情,從而掩蓋它們的真實性質,通常被用于掩蓋政治、軍事、外交、商業(yè)等領域的欺騙和殘酷行為。每個人都想知道真相,沒有人喜歡謊言,但事實并不總是那么美好的。例如,“罷工”作為一個嚴重的社會沖突,會被委婉的稱為“勞工行動”,“經濟危機”也被稱之為“經濟蕭條”,關押罪犯的地方被稱為“集中營”,“戰(zhàn)爭”又被稱為“軍事行動”。
4.幽默功能
有些委婉語的表達可以將語言變得幽默風趣、妙趣橫生,從而緩和由不愉快或者尷尬的事情帶來的不適。例如,在日本的這幾天我的脊柱都變得非常靈活了。(包惠南,2001)這句話中“脊柱變得非常靈活”就是幽默地傳達了日本彎腰打招呼的禮儀。
(三)國內外對委婉語的研究
16世紀80年代,英國作家George Blunt首次提出了“euphemism”一詞,使許多學者對委婉語研究產生了極大的興趣。1981年,在英國語言學家Hugh Rawson編纂的詞典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 and Other Double -talk中,作者不僅回顧了以往委婉語的研究,還介紹了委婉語的定義、分類及特征等。1983年,美國語言學家Judith S.Neaman 和Carole G.Silver聯合出版了Kind·Words:A·Treasure·of·Euphemisms·,對委婉語的歷史發(fā)展和形成過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1985年,D.J.Enright·出版了Fair·of Speech,the Use of Euphemism,書中收錄了大量研究委婉語的論文,為后人研究委婉語提供了許多參考資料。1991年,Keith Allan和Kate Burridge出版了Euphemism and Dysphemism:Language Used As Shield and Weapon,對委婉語進行了深入研究,對委婉語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受西方語言學家的影響,許多中國學者也將注意力轉向了委婉語的研究,其中以陳望道為代表。在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的一大部分學者研究委婉語多是從修辭的角度出發(fā)。1983年,陳原發(fā)表了《社會語言學》,對委婉語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與研究。在這之后江希和,于亞倫和李國南陸續(xù)發(fā)表了對于委婉語的研究。1989年,束定芳發(fā)表了《委婉語新探》,運用語用學理論,進一步拓寬了委婉語的研究,他提出了自我保護原則這一新原則。(束定芳,徐金元,1995),受束定芳的影響,許多學者也相繼提出了委婉語的新原則,擴大了人們對委婉語的認識。
然而,委婉語的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許多文章并沒有對委婉語進行深入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的介紹上。 委婉語研究的參考文獻也較少,最著名的就是Keith Allan與Kate Burridge出版的專著和Judith S. Neaman和Carole G. Silver編纂的詞典,國內也幾乎沒有關于委婉語的專著。
三、功能對等理論及其適應性
(一)功能對等理論的簡介
奈達在 《翻譯科學初探》中正式提出了“形式對等”和“動態(tài)對等”的概念。奈達認為“動態(tài)對等”更為重要,因為他認為各種語言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存在著普遍的差異。奈達認為“動態(tài)對等”是指從語義到文體在譯語中用最切近、最自然和最對等的語言再現。這其中包含三個最基本的要素:“對等,指的源語言;“自然”,指的是譯文不能有翻譯腔;“最切近”,指的是在“自然”的基礎上選擇與源語言最接近的譯文。(Nida, 2004)但后來為了避免人們對“動態(tài)”的誤會也是為了強調“功能”的作用,在《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中,奈達提出用“功能對等”來代替“動態(tài)對等”。
奈達認為在翻譯過程中,譯文應在功能上達到與原文對等,而不是形式上。他認為,翻譯是為讀者服務的,應以讀者的反應為中心。最小的功能對等的定義是:“譯本的讀者在理解譯本時應該能達到感知原文文本的程度”。最大的功能對等的定義是:“譯本的讀者在理解和欣賞譯本時能與原文作者的理解和欣賞相一致”。(Nida, 2001)
(二)功能對等理論對字幕翻譯的適用性
字幕翻譯即把影視中原語的口頭對話以實時字幕的方式譯為目標語,通常在畫面的下方。(紀可,代冰,2009)影視字幕翻譯不同其他的翻譯領域,有其特殊性,影視作品可以通過聲音和畫面來傳遞信息,因此字幕翻譯者要在觀眾享受視覺和聽覺帶來的美感同時,使觀眾理解作品的內容,但字幕本身具有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其變成一件不容易的事。奈達表明當形式與內容發(fā)生沖突時,要優(yōu)先考慮內容,甚至放棄形式。字幕翻譯的目的是使觀眾對影視作品的理解和觀看其作品后的感受與該影視作品的作者想要呈現的感受相一致,而功能對等理論則是譯本讀者的理解和感受與原文作者的理解和感受相一致,兩者的要求恰好吻合,因此功能對等理論是可以完全適用于字幕翻譯的。
四、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委婉語的翻譯
(一)詞匯對等
詞匯對等包括了字詞對等、多詞同義、一詞多義、詞義交織和無對等詞語等五種對等情況,詞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在翻譯過程中找到目標語的對應翻譯是至關重要的。盡管在兩種語言之間沒有哪兩個詞是完全相同的,翻譯者可以先決定詞義然后在找到最接近目標語的等價物。
例1:Julie: What is going on?
Ross:You know how the nurse said Nana had passed Well, she is not quite.
Julie: What?
Ross: She is not passed! She is present! She is back! (S1 E8)
茱麗:到底怎么回事?
羅斯:護士說她已過世了。實際上不是。
茱麗:什么?
羅斯:她還沒完全過世,她還活著,她回來了。
“pass”有許多意思,如“通過”、“批準”、“及格”等,這里羅斯想要表達的意思是“Nana died”,但一般人們都會避免直接說到“die”,因此這里用了“pass”來代替,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先確定了“pass”的詞義,然后同樣運用了委婉的表達方式,翻譯成了“過世”,實現了詞匯對等。
(二)句法對等
句法對等主要是涉及單復數的轉化,時態(tài)的一致性以及句式的轉化,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注意對源語言的分析,再進行正確的翻譯。
例2:Monica: Hi Rachel, the adoption agency needs recommendation letters and we were wondering if you could write us one.
Rachel: Yes, of course, I would be really honored!
Chandler: Thanks!
Joey: Um, I think there′s an oversight.
Chandler: Joey, we would have asked you, we just thought that you would not be interested.
(S10 E05)
莫妮卡:瑞秋,領養(yǎng)中心要我們交一份推薦下。你愿意幫我們寫一封嗎?
瑞秋:樂意效勞,我的榮幸。
錢德勒:謝謝。
喬伊:怎么不找我?
錢德勒:喬,我們本想找你,但又覺得你可能沒興趣。
這里喬伊為莫妮卡和錢德勒不找他寫推薦信感到不開心,因為錢德勒他們都知道喬伊勝任不了這個工作,但又不想傷害喬伊,這里用了虛擬語氣“would have done”,意思是“本來會做”,但又怕喬伊對這個沒有興趣,所以沒有找喬伊,避免了喬伊的尷尬,譯者在翻譯的時候,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翻譯為“我們本想找你,但又覺得你可能沒興趣”,做到了句法對等。
(三)篇章對等
在進行篇章分析的時候不能只分析語言本身,要先對語言的上下文進行具體分析,判斷它是在語境中體現的意義和功能,在進行語義的翻譯轉換。
例3:Kristen: Who are they?
Ross: The blond is my ex-wife. The woman touching her is her…close, personal friends.
Kristen: You mean, they are lovers?
Ross: If you want to put a label on it. (S1 E14 )
克莉絲汀:她們是誰?
羅斯:金發(fā)的是我前妻,碰她的是她的密友。
克莉絲?。耗闶侵杆齻兪乔槿??
羅斯:如果你硬要這么說的話。
羅斯和克莉絲汀吃飯時遇到了前妻,覺得很尷尬,拿菜單擋住了臉,克莉絲汀注意到了這一點,問她們是誰,羅斯先介紹其中一個人是他的前妻,另一個是前妻的密友,但當克莉絲汀進一步問道她們是情人嘛,羅斯也沒有很爽快的承認,而是說“If you want to put a label on it”,這里“l(fā)abel”的意思是標簽,從字面意思翻譯應該是給她貼上標簽,但是顯然這樣是讀不通的,因此譯者聯系上文語境,把他翻譯成“如果你硬要這么說的話”,既能保持原意,也能反映出羅斯當時很尷尬的情境,便于觀眾理解。
例4:Ross: Hi, we have a little bathroom emergency.
Rachel: Oh, yeah, go ahead.(Ben starts to go, but Ross stops him.)
Ross: Uh,before we do, are any of Joeys special romance magazines in there?
Rachel: No. No. (S7 E16)
羅斯:內急,借廁所一用。
瑞秋:快去吧。
羅斯:去之前確認一下,那兒有喬伊專用的浪漫雜志嗎?
瑞秋:沒有。
羅斯是一個很傳統的人,在借廁所時看到Ben突然想到喬伊平時的會看一些“pornography”,因為Ben屬于未成年人,讓未成年人看到這種雜志屬于禁忌,但當著Ben的面,羅斯不能很直白地問出廁所里是否有“pornography”,于是用“romance magazine”來代替,譯者在翻譯時考慮到了羅斯當時的說話的情境也沒有把“romance magazine”直白的翻譯出來,而是委婉的譯成了“浪漫雜志”,實現了篇章對等。
(四)文體對等
不同文體的翻譯作品有其獨特的語言風格。不同的語言風格表明其本身所蘊涵的文化因素也不同,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先考慮其本身所蘊涵的文化因素,才能翻譯出真正體現源語言風格的作品。
例5:Monica: Omelet? Made to order?
Phoebe: I′ll have one, please. Plus my money.
Monica: Oh. Well, I didn′t realize that you needed it back right away. I mean, you told me to go and be a caterer. So I went. I be′d. I mean, I…I used it to buy all this stuff. But look—I′ve got another job tomorrow, so I′ll pay you back with the money I make from that.
Phoebe: Oh. Okay. Oh, sorry I acted like a bank. (S4 E6)
莫妮卡:煎蛋卷?按秩序來。
菲比:我也點一份,還有我的錢。
莫妮卡:哦,好的。我不曉得你馬上就要。?我是說,你叫我當個宴會承包商。所以我做了,我的意思是…… 我把它們都花了,買了這些。但是,你看,我已經找到了明天的工作,我可以把明天賺的錢還給你。
菲比:噢,不好意思,剛才一副銀行嘴臉。
這里菲比想要莫妮卡還錢,當莫妮卡告訴她明天賺錢后就會還錢的時候,她感到抱歉說自己“acted like a bank”,從字面翻譯應該是“我像銀行一樣行事”,因為如果你從銀行借錢,但你沒有能力償還的時候,銀行就會不斷要求你償還。菲比的這個話十分生動地表現了這一點,譯者這里為了突出其生動性,翻譯成“嘴臉”,“嘴臉”是很中國式的表達,他不是指人的嘴和臉,而是指一個人的行為,翻譯成“剛才一副銀行嘴臉”更能清楚地顯示菲比的行為,引起中國觀眾的共鳴,做到了文體對等。
五、結語
在對影視作品的委婉語進行翻譯時,譯者應充分考慮觀眾的需求,以觀眾的反應為中心,并采取相應的翻譯策略,使觀眾對影視作品的理解和觀看其作品后的感受與該影視作品的作者想要呈現的感受相一致。前人在研究委婉語的翻譯的時候多是從修辭或者語用角度出發(fā),卻很少從功能對等角度出發(fā),本篇論文的目的在于為委婉語的研究開拓一個新的角度,從功能對等理論出發(fā),分析委婉語的翻譯,希望為后人在研究委婉語的翻譯時提供案例。
參考文獻
[1] 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 Nida.E.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 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4] 紀可,代冰.影視字幕文化負載詞的英漢翻譯策略和方法——《老友記》(Friends)中文字幕分析[J].廣西大學學報,2009(3):123-125.
[5] 劉艷平.功能對等理論框架下的委婉語翻譯[D].湖南:中南大學,2011.
[6] 束定芳, 徐金元.委婉語研究:回顧與前瞻[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5(5): 17-22.
[7] 張拱貴.漢語委婉語詞典[Z].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