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秀隨
【內容摘要】當前新課程理念下強調和倡導要通過教育教學思維理念和策略方法的優(yōu)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化的發(fā)展和提升,“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正是這一教育理念的源頭以及其中最核心的理念。本文主要對“最近發(fā)展區(qū)”視域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策略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最近發(fā)展區(qū)視域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策略
一、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核心內涵
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學家維果茨基(Vygotsky)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理論,認為教育教學的實施應當充分考慮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已經達到的知識認知程度和水平,而教育教學的實施最重要的側重點和切入點就是應當具有“超前”意識,即適當?shù)刈咴趦和瘜W習認知的前面,這樣才能夠對于兒童的學習和發(fā)展產生指導。維果茨基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把握的教育特征就是著力地創(chuàng)造“最近發(fā)展區(qū)”,對學生教育的目標不應當僅僅地停留于學生已經達到的認知水平上,而應當通過教學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整個過程中一系列變革和影響的誘導和激發(fā),讓學生們通過自身的學習、認知與思考,來達到自身知識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的升華,即在現(xiàn)有的知識基礎上取得更為顯著的認知效果?!白罱l(fā)展區(qū)”對于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思考與學生自身的獨立思考兩者之間造成的最終的知識學習程度進行了對比,得出了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具有“前瞻性”的指導往往能夠帶來更優(yōu)異的學習效果,這正是教師“分層教學”最基本的理論源泉和最重要的實踐運用。
二、“最近發(fā)展區(qū)”視域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策略
1.強化小學英語課堂的針對性提問
“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認為在實際過程中每一個學生自身往往存在著現(xiàn)有認知水平和潛在認知水平兩種發(fā)展上的水平,二者之間所構成的區(qū)域即稱為“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教育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地將這兩種水平在個體程度上的差異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努力將每一個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提升到“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層次和水平,并且不斷地將最近發(fā)展區(qū)推進和提高到更高、更深的層次上,這樣學生的認知水平也就實現(xiàn)了長足的發(fā)展。在單復數(shù)后面系動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對比性的課堂提問策略,比如:Class one hundred and three is a alive class與the trousers are very fashion,可以提問學生們?yōu)槭裁窗嗉売稍S多學生構成后面用is,而一條褲子則用are呢?通過對學生內心深處存在疑慮或困惑問題的引導,告訴他們之所以這么用是因為把班級看成了一個整體,褲子有兩條腿(外國人就是這么用的)所以用are,學生們就明白了。在IT is hard work與They work hard的學習上,筆者提問學生,這兩個句子對嗎?意義上有什么不同?進而讓學生們帶著好奇心學習。
在put... in...與put...on...的區(qū)別上,筆者借助了展示互動,即講到put a ballpoint pen in the desk時,筆者就把圓珠筆放到課桌的抽屜里。而提到put a ballpoint pen on the desk時,筆者就把圓珠筆放到課桌的上面。通過情景展示,學生們就理解了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在用法的把握上也能夠走向自身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2.強化小學英語課堂的生活化提問
小學階段的學生愛看、愛聽、愛玩、愛思考,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感性認識較強,總是對自己較為熟悉的事物興趣度較高,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來實施。比如,在對于what can you do ?這一句式的學習上,可以通過結合小學生們的日常生活進行提問設計?比如,What can you do on the housework(家務)?并且通過多媒體課件制作出:擦桌子、掃地、澆花、疊被子、洗衣服等圖片,讓學生們看一眼然后讓他們憑記憶進行回答,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們盡可能地用英語回答,由于小學生們掌握的英語詞匯非常有限,所以可以允許他們用“英語+漢語”的方式進行回答,然后再教授他們對應的詞匯,并且引導孩子們盡可能地回家之后對于句式和教師教授的詞匯進行練習。而且這幾種家務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這樣就能夠有效幫助他們進行英語的口語練習,進而掌握固定句式的用法,也能夠幫助他們實現(xiàn)常見英語詞匯的有效積累,這樣的過程也是小學生們英語認知走向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過程。
3.強化小學英語課堂的分層化提問
分層教學的核心要義就是將全班所有的學生根據現(xiàn)有的知識基礎和可能達到的知識最近發(fā)展區(qū)等進行分層,并且在教育教學的策略和方法采用上也是基于每一個層次中學生的特點和基礎來開展,使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應當達到的目標、教學進展的速度以及教學方法的采用等契合每一個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的可能性程度,讓教學很好地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實現(xiàn)由最近發(fā)展區(qū)到現(xiàn)有知識能力的轉化。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學習魏書生老師那樣對每一個學生的學情有較為清晰的認知和了解,并結合教育教學的具體內容,設計不同難易程度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回答,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和提升。比如,在進行safety一章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提問他們:Which things are dangerous?對于學習基礎中等的學生則可以提問他們:Why is dangerous?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提問他們:Can you give some advices of keeping safety?這樣不同層次的問題就非常適用于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回答、學習、思考和提升,讓他們都能夠趨近于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參考文獻】
[1] 魏巍.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藝術[J].教師,2014(9):100.
[2] 李娜.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策略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4).
[3] 陳新新.探究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4(22).
[4] 季玥.例談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策略[J].教師,2015(28):52-52.
(作者單位:滄州市運河區(qū)北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