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菊清
摘要:隨著小學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自主嘗試教學、合作探究教學”等教學方法方式頻頻在如今的數(shù)學教學課堂中出現(xiàn),使得數(shù)學預習在實施高效課堂中成為了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正是針對當前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預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數(shù)學課前預習的幾點做法,為實施高效課堂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數(shù)學預習;及時評價;實效性
當前,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能力有限,預習時往往不知從何入手,翻開新內容,草草看一遍,掃幾眼就當是預習了,看不出問題和疑點。老師也普遍都欠缺落實對學生預習作業(yè)的檢查,因而導致這個環(huán)節(jié)僅是流于形式,不能落到實處。因此指導小學高年級學生掌握有效預習方法至關重要,下面是指導小學高年級學生數(shù)學預習的幾點做法。
一、提出預習要求,明確該如何預習
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及知識水平的基礎上,教師能根據(jù)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及教材內容進行合理選擇,設計明確的預習提綱,使預習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首先,普遍課例預習設置預習本,為了能更落實又能方便老師檢查,建議小學五、六年級每一位學生都準備好一個預習本,在預習本的首頁寫上以下的預習要求:
1、預習了什么?(可以寫課題。)
2、知道了什么?(可以寫書本的概念、結論,也可以是自己理解的算理方法。)
3、嘗試用鉛筆去完成書本的例題和對應的做一做的習題。
4、有什么困難?
5、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強調是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不能抄寫書本的結論。)這樣讓學生有了預習要求作為導向,就不會看著新內容無從下手漫無目的了。
其次,特殊課例預習特設“預習導航”學習單。無論哪個年級,對于初學預習的孩子來說,有些特殊的課例,如果老師能精心的設計打印好一些“預習導航”學習單效果會更突出。這也符合佛山市教研室錢老師近幾年提出的“非線性”教學模式課題研究的觀點。
課例: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平行與垂直》預習導航:
1、請在方框里任意畫兩條直線,你能畫出幾種?(至少畫 4種)
2、請你把所畫的兩條直線能組成角的量出角的度數(shù)。
3、我的發(fā)現(xiàn)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樣設計好了預習導航學習單,學生的預習導向性更加明確,預習的效果更加到位,從而也大大的提高了上課的效率。我還專門對兩個班進行了有預習和無預習的對比教學,沒有預習的班畫兩條直線不同位置的所有情況,再加上概括歸類就用去了足足20分鐘,再加上量角的度數(shù)時間就更多。這樣下來對于這節(jié)課重難點的解決就相當倉促,根本就沒有辦法做到相對應的練習。而有預習的那個班,一上課就直接進入預習導航的討論交流并進行分類,學生對于平行線及垂直的概念理解得相當?shù)耐笍?,再加上課堂上還有大量的時間進行舉生活中的例子,用小棒擺平行線和垂線,折平行線和垂線等等,課堂效果遠遠超出沒預習的那個班。
二、及時評價預習作業(yè),體驗成功的喜悅
檢查評價學生數(shù)學預習的情況是預習過程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在預習作業(yè)評價方面我把它分為四個檔次,第一檔次是五個預習要求都完成了,并且第五點又寫得特別有創(chuàng)意的為“優(yōu)+”,并會選一些典型的個例投影給全班學生分享。第二檔次是能完成前4點要求的為“優(yōu)”;第三檔次是能完成前2個要求的為“良”; 第四檔次就是前2個要求都不能完成為“差”。一開始只要有作業(yè)交,就要給予及時的表揚。讓學生展示、交流自己的預習作業(yè)和成果,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認真預習的興趣。
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都體驗到數(shù)學預習帶來的成功體驗或挑戰(zhàn),都品嘗到屬于他們自己的“成果”,從而愿意預習,喜歡預習。只有這樣預習才能有效。
三、更新課堂教學策略,充分體現(xiàn)預習的實效性
既然學生之間本身存在著巨大差異,預習之后的差距會更加明顯,基于這個方面的考慮,對于預習后的課堂組織以及針對預習資源的利用會非常必要。
其一,預習后的課堂組織
預習后的課堂教學組織,必須建立在預習生成的基礎上。一是預習后的交流匯報。一方面,盡量安排學會的同學作總結性的匯報,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如何在交流中聽取他人的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就是預習中遇到困難的匯報,提出自己的疑問,帶著問題探求新知,學習會更有目的性。二是預習后的集體探究活動。課堂的各小組可以提出疑問,教師圍繞“疑問”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補充,自我總結,自我梳理。
其二,預習資源的有效利用
以“學”定“教”的關鍵是教師對預習資源的有效使用。教師要認真做好預習情況的分析工作,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組織教學。在課堂的最后5分鐘投影給全班學生,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既培養(yǎng)激發(fā)了學生本人的創(chuàng)新熱情,也使其他同學對新知識的理解有質的飛躍。
因此,我認為要使預習后的集體探究活動更有效,就要做到以下幾點:(1)學生“看得懂”的教師就“傾聽”;(2)學生“道不明”的教師要“點撥”;(3)學生“看不到”的教師要“補充”;(4)學生“不深刻”的教師要“引領”。
總之,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不僅僅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更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改革,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方向。特別是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已經成為學生學習方式的主流。只有讓學生會預習,而且懂得怎樣的預習方法效果好,才能凸顯課堂的高效和自主,而小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是孩子們終身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