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歷史材料論述題在中考的地位不斷上升,考生對此類型題目的得分卻不盡如人意,本文在對中考材料題常見幾種類型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材料題的基本解答方法。呼吁歷史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閱讀理解能力、歷史思維能力。
關鍵詞:材料論述題;解法;歷史;答題思路;主觀題
一、 引言
中考歷史題型經過數次改革,已經改變了往日單一傳統(tǒng)的形式,變得多樣復雜,逐漸成為學生心目中的一道難題。要如何提升學生對材料論述題的解答能力,是教師們共同關心并積極探討的課題,本文從材料論述題的一些特征出發(fā),結合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經驗來談談材料論述題的答題思路和答題方法。
二、 材料論述題一般特點
歷史試卷中的材料論述題是最考驗學生對歷史學科理解程度的一道綜合性,主觀性的試題。題干一般會給出一段文字或是加入一張圖表等等,繼而提出幾個問題,考查學生對于文字和圖片的理解能力。從命題者角度出發(fā),主要是希望這類題型能夠考查到學生們對于材料的整合能力,平時對于課堂上的知識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解題而言,材料題要求學生能夠再認、再現(xiàn)歷史知識,通過閱讀材料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結合自己所掌握的歷史時代背景,進而表達自己對所問問題的見解。尤其是新課改之后,很多地方的歷史考試改為開卷,所以命題者不再照搬原文,這樣使得歷史材料題解答時,更加注重考查學生表達自己主觀上對于某件歷史事件的解讀和認識,以及反映自己的價值取向。
三、 歷史材料論述題的分類
1. 文字型材料論述題:這是初中試題的傳統(tǒng)題目,一般是給出一段文字,這段文字或是從課本中摘錄,或是從課外文章中摘抄。這類題型一般比較好理解,學生得分普遍較高。只需要學生能精確理解試卷給出文段的意思,結合問題,給出正確的答案。
2. 文字、圖片、表格相結合的材料論述題:這類題目往往把文表,文圖結合在一起考查。通常來說,圖表中給的信息會包括歷史事件、人物、時間、地點等要素。需要學生自己判別。主要考查學生對圖表的觀察分析能力、對歷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這類題題型較新穎,關鍵是要求學生精準掌握圖表中給的信息,并結合所掌握的知識給出自己的答案。
3. 開放性材料論述題:所謂“開放性”,是指試題不再單一得提煉課本中的文段來命題,所選材料盡可能新穎,積極向上,能帶來正確的引導方向,并貼近生活,注重社會性。此類題目以歷史上真實事件為依托,結合近期時事來使得學生做出自己的理解。讓學生學會返古思今。由于不限定范圍,學生也很難得到材料的來源,這使得這類題目更得以重視。
四、 材料論述題的一般策略
接下來本人將結合自身經驗以及最近幾年遇上的試題來談一談該如何從容地應對歷史材料論述題。
1. 理解題干:在做材料論述題的時候,先通讀題干,理解每句話每個詞的意思,做到仔細精確。弄清材料的主題和敘述的層次,事件的背景資料,這還要求學生對中外古今人士的認識,且具有正確的價值觀。當然,學生還可以帶著問題閱讀題干,增加閱讀的方向性,避免在不需要的地方浪費做題的時間。帶著問題閱讀材料還可以大略看一下每題的分值,能夠大致了解自己需要答幾點。我將舉個例子來說明,材料為:
“三年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毛澤東
在閱讀過程中,作者毛澤東,回想時代背景,理解毛澤東在寫這段文字時的心態(tài)。知道某一些特定的詞所代表的意義。這些全都是需要學生在看到材料后聯(lián)想起來的知識點,以備考查。這就需要學生對課內知識掌握得熟練且能正確應用。這一點需要學生日常多多積累,練習。
2. 提煉信息:這個點是指學生需要在閱讀完材料所給的內容之后,最大限度地提取出所需要的信息,并整合到平時累積的知識點上,這將成為我們答題最有力的工具。根據提出的問題,在結合平時的知識點,繼續(xù)通讀題干,以防遺漏和錯誤理解題目意思。這是防止自己錯誤理解意思。提煉出的有效信息,自己繼續(xù)整合,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任務,判斷是否都對的上,這時,需有一份自己對這個事件的見解。
源于教材的材料與教材具有一致性和相輔相成性,另一類為材料雖然高于教材,卻與教材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只要掌握教材中所有知識點,便能很好地應對這類試題。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在這段文字中,我們看到有幾個詞語需要特別注意:“三年來”、“三十年來”、“內外敵人”、“名族獨立”等等,通過這幾個詞,我們應該聯(lián)想到哪些歷史事件;例如,三年來就是指國民黨向中原解放區(qū)進軍,是從1946年開始的,三十年是以五四運動為開端,一千八百四十年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是鴉片戰(zhàn)爭。
3. 規(guī)范答題:答案回歸到材料中,在此類題目中要求簡潔化。答的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是答案一定來源于材料,極其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第二種是答案取自材料與教材的結合,即答案需要學生自己根據題干和所掌握知識進行整合,給出一個相較為準確的答案。第三是考驗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若是出現(xiàn)自由發(fā)揮題目,切不可胡亂表達一番,廢話連篇,然后一點沒答對,需要通過對題干材料知識點的理解并結合正確價值觀。從答題的方面來看:要求答案要從結合時事來回答,一定不能照抄材料或者拋開材料去胡亂發(fā)揮表達。在這,老師有個做題的小技巧,可按照每個
問所設分值的多少來確定,分值少的要精煉概括;分值多的要材料結合。一般賦值幾分就需要答出幾個點。由于題目會出現(xiàn)主觀性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取向,盡量多答一些積極向上的話語。
五、 結語
近年來材料論述題在試卷中越來越重要,想要在這類題型中拿到高分甚至滿分的學生需要對這類題目加以重視。平常注意知識點的積累,多做歷史性思維方面的訓練。當然,希望學生不局限于課內的東西,多看看關于歷史的課外書,訓練理解能力。在做題的時候謹記以上幾點,審清題干和材料是前提,尋找關鍵信息,規(guī)范認真作答。從容應對歷史材料論述題。
參考文獻:
[1]肖登望.探析全國卷歷史論述題的命題思路及教學啟示[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3):289.
[2]方朝群.把握題型特點理清解題思路——淺析初中歷史材料論述題[J].山西青年,2017(13).
作者簡介:林劍雄,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四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