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的使用技能已經(jīng)成為當今社會人們工作生活中的一項基本能力,民辦高校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更應高度重視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本文分析了現(xiàn)在民辦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及解決方案,希望對今后民辦高校計算機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民辦高校 計算機基礎 教學
一、民辦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認知存在問題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一般都開設在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而隨著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和推廣,現(xiàn)在的大學生基本都對計算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部分學生把會打游戲、會上網(wǎng)、會聊天、會打字等狀況等同于已經(jīng)具備并掌握了計算機基礎知識,從內心產(chǎn)生了輕視心理,學習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而另外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是非計算機專業(yè)的,沒有深入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必要性。這些消極的思想,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產(chǎn)生了很大的阻礙和影響。
2.地區(qū)差異導致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層次不同
民辦高校雖然面向全國招生,但是省內生源的比例明顯高過省外生源。我省地處西南邊陲,許多邊遠山區(qū)的信息相對閉塞,為此,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呈現(xiàn)出三種狀態(tài),而他們的差距給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帶來了重重的困難。
第一種:對計算機有一定的認知。這類學生所占比例不高,主要來源于省外及省內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家庭;第二種:見過并使用過計算機。這類學生主要來源于省內一些教育體系相對完善的縣市,這類學生所占比例較高,但是這類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了解僅停留在游戲、上網(wǎng)等方面,他們不具有使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這種意識;第三種:對于“計算機”幾乎沒有什么概念。這類學生在整體學生中所占比例不高,他們主要來源于省內一些邊遠地區(qū)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3.民辦高校自身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認知問題
許多民辦高校起步晚,教學設施和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相對不足,學校對計算機基礎教學也不夠重視,主要表現(xiàn)在以幾個方面:課程安排方面,100人以上的大班教學,甚至許多教學班級還是不同專業(yè)的合班,這種狀況不僅讓教師管理和實施教學困難,也讓學生得不到更多的教師指導資源:學校的教學資源嚴重不足,除上機課外,公共機房基本不能滿足學生自由練習的需求:學校對計算機基礎教學不重視,認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網(wǎng)絡全民化,學生只要能用計算機就行,至于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并不重要,在教學資源的組織、課程的安排上導致了學生重視專業(yè)課程,輕視基礎課程。
4.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師資存在問題
首先,年輕教師居多,大部分缺少教學及實踐經(jīng)驗,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其次,民辦高校普遍都有一人多崗,一人多課現(xiàn)象存在,導致了教師的專業(yè)性不強;最后,部分學校對基礎課程不重視,對基礎課程教師的工作量要求比專業(yè)課教師的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基礎課教師的積極性。
二、民辦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思路
1.加強重視程度,提供有效教學平臺
民辦高校應從根本上重視并加強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給計算機基礎教學提供應有的教學平臺,提供更多的支持,培養(yǎng)更多適應社會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學校應適當增加計算機基礎課周課時量,并從工作量的計算上公平對待計算機基礎課教師,同時,給基礎課教師提供向其他高校同行學習的機會,以提高基礎課教師的自身素質和工作積極性,使之能更好的服務于學校、學生。
2.建立新生計算機水平測試機制
學生上大學前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差距大,這為計算機基礎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有良好基礎的學生聽得煩,沒基礎的學習聽不懂,不但浪費了教學資源,還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應該建立新生計算機水平測試機制,在新生入學時進行測試,根據(jù)測評的情況對學生計算機知識掌握程度在同專業(yè)內進行合理的人工干預,避免“一鍋抄”,參考測試結果進行合理的班級劃分,針對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掌握的現(xiàn)狀,平衡差距,使教師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3.以教材為基礎,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進行不同層次、不同重點的學習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應該跟社會需求相結合,學生通過學習,不僅掌握最基礎的計算機相關知識、會使用一些常用軟件,更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及方向對計算機知識進行不同側重的學習。因此,在計算機基礎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求基礎課教師,對所教授專業(yè)對計算機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并在實際講授課程的過程以計算機基礎教材為基礎,引導學生從自身專業(yè)方向學習計算機知識,從而實現(xiàn)有針對性的計算機基礎教學。
4.加強計算機基礎教學教師隊伍建設
要加強計算機基礎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方面需要建立外聘教師管理體系,對外聘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監(jiān)督、管理、評價;另一方面,提高本校教師教學素養(yǎng),建立知識體系的方向性,無論是“引進來”還是“送出去”,應加大教師的培養(yǎng)力度,從多渠道培養(yǎng)自己的教師,逐步構建出的自身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專業(yè)方向性。
5.建立網(wǎng)絡化、信息化、多樣性的學習措施和考核方法
教師應把一些信息化的教學方法引入教學中,實踐教學時,可以建立一套作業(yè)的布置、提交、查詢、問題留言解答系統(tǒng),既方便對學生作業(yè)的管理,也可以及時回復學生的問題。課外,教師可以通過第三方軟件對學生推送一些計算機相關文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考核方式上,把期中考試改為階段性測試,分階段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測試,綜合所有階段測試情況來評定學生期中成績。
結語
計算機技術在各行各業(yè)得到普遍應用,作為培養(yǎng)適應社會各項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的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在整個高校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顯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的民辦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更是尤為重要。為此,學校應進一步增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軟硬件資源建設和投入,提高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視成度,加強師資質量建設,最終構建出一套適合民辦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體系。
作者簡介
侯俊松(981.8--),男,云南彌渡人,云南大學滇池學院教師,講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軟件工程、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