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熱達木·斯依提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開展互動可從以下途徑和方法上入手:一是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二是增強師生的互動的意識和情感交流;三是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習積極性;四是要提問技巧要靈活,提出的問題要科學、有價值。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
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葉瀾教授說:“課堂教學的本質應當被視為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教育實踐者認為,要實現(xiàn)師生的交往互動,教師首先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徹底摒棄“師者為尊”的傳統(tǒng)意識,給學生以心理安全感,給學生充分尊重,讓尊重走進課堂,讓學生在一種和諧、寬和、放松的精神狀態(tài)下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互動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境一定要有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進行初中語文互動教學的第一步。學生與教師一樣,都有獨立的人格,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都享有足夠的表決權和話語權,都需要受到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所以教師要轉變自己總處于絕對權威地位的想法,善于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信任的和諧氛圍。教師與學生之間、學與學生之間只有彼此敞開心扉,真誠交流和溝通,才能講互動式教學順利的開展下去,實現(xiàn)共同提高。在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相就教學內容進行平等交流、溝通、探討、總結,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加速了知識認知、理解和運用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是充滿跳躍性的色彩的。在互動教學活動中,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判斷,學生可以完全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理解問題,且有保留自己意見的權利。師生在這個民主、和諧的氛圍里相互合作,共同探討,必定會促進創(chuàng)新精神的不斷提高。
二、增強師生的互動的意識和情感交流
任何互動得不到雙方的重視,其發(fā)揮的作用都不會太大。通過課堂調研來看,學生對教師的很多互動都沒有任何反應,也就是互動并沒有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與教師交流能夠更好的促進他們的學習。因此,在互動中要求雙方都給與足夠的關注是非常重要的。追求高效的師生互動,教師和學生的意識很重要,只有關注了師生互動,才能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充分的發(fā)揮雙方的主動性與主體性。另外,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初中語文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比較缺乏,很多教師都沒有意識到積極的情感氛圍對互動效果的影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氛圍對促進師生良好的互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積極的心理氛圍里,教師和學生才會有更積極的互動動機。而不良的情感互動則會使教師和學生心理上產(chǎn)生疏遠,從而影響互動的效果。因此,要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積極的情感交流。
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習積極性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采取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模式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因此,要構建互動教學課堂,首先要淡化教師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邮浇虒W課堂需要將教師從“授課人”改變成為“引導人”,以啟發(fā)式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例如,在進行初中語文《屈原》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朗誦,與學生共同討論每句話的正確的閱讀情感,,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活躍課堂氛圍,這樣就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提問技巧要靈活,提出的問題要科學、有價值
在提問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和有技巧的提問來實現(xiàn)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這種技巧對于活躍課堂氛圍有重要作用。教師需要設計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機會,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教師還可以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回答問題的水平進行側重提問,比如針對尖子生可以提問更有深度更發(fā)散思維的問題,對一般學生只要求大綱提出的難度,對于差生可以適時降低問題難度,從而使得不同層次學生不僅能參與回答,還能獲得回答后的成就感。在布置作業(yè)和課后拓展性問題的設計上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技巧,合理布局問題難度,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上積極主動互動,體驗成功的感覺。另外,教師的提問還要具有科學性,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要設計獨特的問題。所謂獨特的問題是指不按傳統(tǒng)模式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走出語文固定思維的問題,讓學生眼前一亮并能產(chǎn)生交流欲望。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教師設計有趣的問題,一步一步訓練而來的,讓學生愿意學習樂于學習,讓他們積極主動回答問題,才能實現(xiàn)教學最完美的效果。因此,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設計有意思、有個性、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問題。還要從不同的側面提問題。在語文教學中,提問不是只有一種方式,可以通過不同側面進行思考總結。比如在課文《背影》的學習中,父親的背影在不同時刻有不同含義,通常是引導學生分析各種場合下背影的含義,但是作為教師也可以從旁觀者的角度進行描述,從父親的背影給旁觀者產(chǎn)生的印象上加以分析,能夠加深學生對作者所表達意思的深刻的理解。再者,要設置適度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態(tài)度變化,如果學生回答問題時毫不猶豫并且能理解準確,說明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太過簡單,可以通過繼續(xù)提問延伸問題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如果問題回答過程中,學生思路不清晰或者回答不夠準確,教師應修改提問的方式和思路,并給予學生適當?shù)奶崾?,使學生能夠更快領會課程問題,更好互動交流。
研究師生互動不僅是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語文學科本身的要求。語文課程的性質從單純的工具性到對工具性和人文性兩者的追求進行結合,尤其是對人文性的強調和呼喚,顯示出語文學習不僅僅是學習一種交流方式或者只是學習認知方面的東西。作為語文教師不能將語文教學局限于工具性教學,要認識到人文教育不單純只是在語文教材中加大文學、社會、藝術等人文課文的分量,而重要的是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樹立人本位的教育原則。在語文教學中強調文人關懷,也就是要求教師和學生之間加強互動和交流,能夠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周保東.論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互動的實現(xiàn)[J].成功(教育),2012(07).
[2]劉康.新課程環(huán)境下教師的新觀念[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