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遠瓊
摘要:針對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問題,結(jié)合興趣的重要性,提出四點有關(guān)初中語文教學的策略,進而結(jié)合自身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分享,為當前初中學生語文教學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提供借鑒。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學習興趣;策略
對學生學習來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在語文學習中,針對大量的枯燥知識點,更需要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而近年來,部分教師憑借自身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出很多有關(guān)興趣教學的方法,如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以更直觀的方式將結(jié)果展示給學生。這些方法的實踐表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是語文教學的基礎,也是關(guān)鍵。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科失去興趣,將直接影響他們的成績,乃至今后的素質(zhì)培養(yǎng)。因此,興趣教學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通過各種興趣教學策略,讓學生學好語文。
一、巧妙導入,學在樂中
任何事情的成功離不開好的開頭。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巧妙地導入,能夠使學生盡快進入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對教師來講,做好課堂導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老師可多采用設懸疑、拋磚引玉、提問等方式,以激發(fā)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如語文老師在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時候,導入語可以這樣設計: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遇到困難時有的人會戰(zhàn)勝困難,有的人畏首畏尾,被困難嚇倒。如果你們遇到困難時,是會戰(zhàn)勝困難,達到勝利的彼岸;還是被困難嚇倒,一事無成呢?今天學習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教你如何戰(zhàn)勝困難,走向成功。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個生性懦弱的小孩,他后來通過父親的鼓勵和幫助和自己的努力,最終戰(zhàn)勝困難。講了這么多,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這位主人公是誰,自己是如何戰(zhàn)勝困難的。我們學完這篇課文,這一切疑問都解決了。
通過這樣的導入,學生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都對學習這篇文章充滿了期待。上面說的這種導入,只是拋磚引玉??傊?,古人云:學無定法,教無定法。課堂導入需多種多樣,不能拘泥于一種模式。通過多種導入方法的應用,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并且學在樂中。
二、堅定目標,不斷激勵
身處一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明白,現(xiàn)在初中階段學生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現(xiàn)象,而且這種現(xiàn)象有越演越烈之勢。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避免兩級分化擴大,讓更多的差生喜歡語文,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消除他們在學習中的惰性心理,是目前語文教學中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應該通過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差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兩極分化擴大,讓更多的學生喜歡語文,喜歡上語文課。讓這些差生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確定學習目標,迎頭趕上,取得理想的成績。要想避免兩極分化擴大,實現(xiàn)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不能依靠簡單的說教,需要語文老師通過合理的導入,科學的教學方能實現(xiàn)。在語文課堂上,要依靠差生的自我感悟和學習,才能更好地體會到語文之美,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用心教學,教樂結(jié)合
語文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樂趣的學科,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切以考試成績說話,硬是活生生地將語文課變?yōu)橐婚T枯燥的學科。語文老師不僅需要掌握淵博的知識,更需要有一顆幽默的心。在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啟發(fā)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快樂中獲取知識。在現(xiàn)在人教版語文教材中,選取了許多富有審美價值的詩歌和散文。如朱自清的《春》,在課文中學生不僅能感受到春天之美,更能感受到朱自清必須春語之美;高爾基的《海燕》,學生既能體會到暴風雨來臨之前大海景象,又能感受到海燕的戰(zhàn)斗英姿。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做到聲情并茂,還要學會多媒體的應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的應用,能讓學生在二維空間中感受到三維世界,在死板的語言中能與古人對話。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聲臨其境,感受語言之美。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扮演多重角色,既要做好總導演,又要當好演員。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對文本深入研究,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自己精彩地講解,將自己的所得通過課堂教學傳達出去。讓每一位學生聽得懂,聽得明白。
四、創(chuàng)新教法,張弛有度
在語文教學中,有一項內(nèi)容最難教,最難講,這就是文言文教學。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講解文言文就是作者生平、作品背景、字詞句翻譯、主題思想等幾個方面,課堂效果死板無趣。為了改變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我們做了大膽嘗試。比如說在講諸葛亮《出師表》的時候,我們就采取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比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完成教學任務。在實際教學中,將本班學生分組,每個小組確定自己的學習任務。確定學習任務后,每組開始學習,學習完成后,各個小組之間進行知識競賽。由一個組對另一個小組進行檢查,檢查他們的學習情況,組員每答對一題積一分,答錯一題扣一分,以此例推,最后確定優(yōu)勝者。每一位學生都有好勝心,為了讓自己的小組能夠得第一名,小組成員肯定是勤奮學習,認真完成布置的任務。一篇枯燥的文言文就在這種情況下順利完成,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中將聽說讀寫很好地應用,并通過聽說讀寫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要想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之美,并不是短時間內(nèi)可以完成的任務,需要在漫長的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jié),最后應用于教學實踐當中。古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老夫子眼中,樂學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在古代如此,現(xiàn)代亦如此。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基本知識,更要讓學生感受語言之美,這一切要從培養(yǎng)學習的學習興趣做起。這一目標既是語文教學需要實現(xiàn)的任務,更是課改的具體要求。
參考文獻:
[1]沈建紅. 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進行探討[J]. 學周刊,2015(12):70
[2]楊軍. 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語文建設,2015(14):4-5
[3]楊喜云. 初中語文興趣教學[J]. 教育教學論壇,2014(2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