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重視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英語一直以來是學生學習區(qū)相對薄弱的區(qū)域,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興趣是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故事教學法”在教學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逐步被引入到初中英語課堂上來。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初中課堂;英語教學
將“故事教學法”與英語課堂的結(jié)合,是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理念的體現(xiàn)?!肮适陆虒W法”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簡單易懂的小故事來引入課堂知識或者干脆用故事的內(nèi)容代替課堂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發(fā)他們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本文將對故事教學法的原則以及英語課堂上的具體應用策略進行分析探討。
一、 故事教學法的原則
1. 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的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安排都應該明確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如今全球化的進程中,英語的作用顯得至關重要。在初中階段,英語課堂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語感以及基礎知識為教學目標,使每一位同學都具有說英語、讀英語的能力。教師應從學生的詞匯量以及掌握英語知識的基本能力出發(fā),選擇合理的材料和內(nèi)容。
2. 從實際出發(fā)
故事教學法雖然是以故事為載體傳輸知識,但也應強調(diào)其“實用性”。初中英語的學習并不是針對“高級”詞匯,高難度的詞匯,而是針對日常生活用語的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營造與實際生活貼切的素材開展故事教學活動。例如:教授人教版初三英語教育過程中,針對第三單元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我們就可以采取讓同學們先以家里的布局來談廚房、臥室的具體位置,進而表達出“restroom”的具體位置。
3. 全面性
全面性原則是要求教師在注重娛樂性的同時,也要兼顧英語學習的各個方面。如語法知識、閱讀能力、聽力能力等的結(jié)合。例如在使用多媒體播放影視劇或者美劇時,要求學生寫觀后感,加強學生聽力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其寫作能力。
4. 循序漸進原則
教師在制定教學安排時,應根據(jù)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進一步深化對英語知識的認識。故事教學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復雜問題簡單化,加強學生對英語課程內(nèi)容的理解,一步步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 故事教學法的應用
1. 教學情境的設定
一堂高效的英語課堂,離不開活躍的課堂氣氛,因此必然也離不開教學情境的設定,運用“故事教學法”使師生共同參與進來。學生的詞匯量是判定學生英語能力的最重要的標準,只有認識單詞,才有利于開展下一階段的學習。而詞匯量的學習相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加深學生對單詞的記憶,從而達到高效的學習。以“butterfly”這個單詞為例,我們可以發(fā)給同學們一張卡片,卡片上有食物黃油“butter”,一只蝴蝶在空中飛來飛去,體現(xiàn)的也就是“fly”這個單詞。學生可以通過“butter+fly=butterfly”來記住這個單詞,圖畫刺激學生的視覺細胞,采用小故事、小圖片的方法使學生記住單詞,加深學生的記憶,也將學生從傳統(tǒng)的“背多分”的詞匯法中解放出來。
由于在平時的英語學習過程中,老師不可能涉及每一個單詞的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自覺采用這種方法。例如:在我的教學課堂上,我會給同學們一些有難度的英語詞匯如:achieve、active、backboard等詞匯讓學生來思考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或者以圖畫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在平時相近或者相像的詞匯學習中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如word和world,使學生不至于混淆。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在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成就感方面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為學生設定身份和角色,使學生“活”起來。例如在學習初三人教版教材第七單元: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在這一課程的學習中,設定母親、兒子、售貨員三個角色,由于新年將至,因此媽媽和兒子一起去超市買新衣服和買新鞋子。要求學生具體采用第七單元的單詞,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構思能力將單元主題以恰當?shù)男问奖憩F(xiàn)出來,提高學生說英語的興趣。
角色扮演的學生在課堂上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不僅加強說英語學生的成就感,也激發(fā)其他學習的競爭意識,激勵其他學生正視英語的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課堂要求是學生以本學期的英語單元內(nèi)容為依據(jù)、采用重要的詞匯和詞組以及老師反復強調(diào)的語法知識。小組同學組員之間自己設定角色身份,設計故事內(nèi)容。再由老師和其他小組對表演小組進行評價,使學生在又緊張又活躍的氣氛中學習。
3. “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
教育工具和信息技術的采用在“故事教學法”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英語課堂的學習并不單單是紙張上的學習,作為一種語言,更重要的是運用到生活中去。例如在初一開始課程Starter Unit 1 Good morning.這一章節(jié)中,在課堂上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和交流。Good morning.作為早上最恰當?shù)谋憩F(xiàn)形式,培養(yǎng)學生日常生活中運用知識學習知識的意識。
教育工具和信息技術的采用在“故事教學法”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合理利用多媒體工具播放影視劇經(jīng)典片段,或者正能量的美劇,糾正學生的英語“口音”,培養(yǎng)語感。例如在人教版初二英語上冊《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這一單元時,以瘋狂動物城的電影片段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掌握關于電影的詞匯學習以及形容詞的最高級的表達的語法知識。
總之,故事教學法有利于培養(yǎng)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使中學生對英語課程形成一種新的認知,改變“厭學”的學習情緒,在娛樂中學習英語知識。教師也應該充分挖掘故事教學法的潛力,積極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袁雯.運用故事教學生動會話課堂——談英語課堂中故事教學法的運用[J].成才之路,2013(1).
[2]姬培培.故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9).
[3]王建鳳.運用“四步故事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感[J].基礎教育研究,2016(08).
作者簡介:
王俊宇,遼寧省沈陽市,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