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化公民的必備能力。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與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依據(jù)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利用教材優(yōu)勢,在教學中提倡貼近生活,面向全體學生,設計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生;口語交際;訓練
口語交際是每個人適應現(xiàn)代社會交際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增加了口語交際教學內(nèi)容,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口語交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終身受用,就成為擺在中學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在初中語文口語交際訓練的實踐中,對這一問題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此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 立足教材,用活教材,拓展延伸
現(xiàn)行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把“口語交際”活動安排在每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每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與該單元的課文在內(nèi)容上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這樣,就使得口語交際活動成了該單元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形成了相對完整的訓練體系。教材中的口語交際活動設置了一定的情境,并有示范和引導,這種設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具有開放性、選擇性的范例,更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如《我愛我家》這一課題,其內(nèi)涵就體現(xiàn)了這單元課文中所表達的親情的豐富和多樣性的特點。在這活動課中,其中一個話題是“媽媽的嘮叨”,活動要求是,“王子軒收到小學同學孫萌的一封信。孫萌訴說自己對母親的不滿,他覺得媽媽對自己管得太多太煩,甚至很想離家出走,遠離母親的嘮叨?!本瓦@一問題請同學設計王子軒如何安慰孫萌,并在班級中進行一次模擬電話交流。根據(jù)初一學生心理特點、認知程度和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水平,筆者認為可以針對該情景對話進行必要的引導:首先,這一情景對話有很強的針對性,主要目的是王子軒安慰孫萌,并勸說孫萌放棄錯誤的念頭,所以扮演王子軒角色的同學要注意尊重對方,理解對方,這樣,才能使交際雙方互相尊重,耐心專注地傾聽,最終達到安慰、勸說對方的目的。其次,還可以借此強調(diào)口語交際應注意的基本要求:1. 說普通話,做到口齒清楚、態(tài)度大方;2. 能根據(jù)不同的目的調(diào)整說話的內(nèi)容,應注意禮貌,不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3. 專心地傾聽對方的談話,能從中篩選、記住有用的信息;4. 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時,盡量做到有中心、有條理;5. 表達要符合雙方人物的年齡特征。通過這樣的模擬對話,學生對口語交際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可以得到比較清楚的認識,達到訓練口語交際的目的。
用活“綜合性學習”中口語交際教材。例如口語課《漫話探險》,這個話題是從該單元閱讀課文《登上地球之巔》、《真正的英雄》引發(fā)而來的,是延續(xù)了閱讀課文中倡導科學態(tài)度和探索精神的內(nèi)容。根據(jù)這一特點,老師可以選取——“航天英雄費俊龍和聶海勝”的有關內(nèi)容作為話題,把教材的內(nèi)容適當?shù)囊甑浆F(xiàn)實生活。利用多媒體,播放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六”載人航天飛船遨游太空的錄像,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兩位英雄在太空中的生活片斷,然后設計模擬采訪航天英雄費俊龍、聶海勝。模擬采訪活動,勢必要學生思考設計想提問哪些問題,如,“面對費俊龍、聶海勝的凱旋,你最想對他們說的一句話是什么?”;“你對神舟六號航天英雄最想了解的是什么?”還有,在采訪過程中,還要記住對方回答問題的關鍵內(nèi)容,才能達到采訪的目的。通過模擬采訪的訓練方式,學生既訓練了如何提問,也訓練了如何傾聽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因此,筆者經(jīng)常以學生親歷的或熟知的生活為口語交際素材,把口語交際訓練的內(nèi)容拓展延伸到課外,使之更貼近學生生活。中學生比較敏感的話題很多,如,“課外補課到底好不好”、“上網(wǎng)是利還是弊”、“我看中學生早戀”等,這一類話題都是他們感興趣的。時下,網(wǎng)絡是現(xiàn)實生活中比較常用的工具,但一小部分中學生沉迷于上網(wǎng),以致學業(yè)荒廢。針對此種現(xiàn)象,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針對“上網(wǎng)是利還是弊”這一問題展開辯論。辯論可以利用活動課或者班會課進行。在辯論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就連平常膽小的學生也能踴躍發(fā)言,辯論現(xiàn)場氣氛相當熱烈,大部分學生場上思維反應敏捷,并且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對方“弱點”,展開針鋒相對的“反擊”。通過辯論,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上網(wǎng)”利與弊的認識,明白了如何合理利用網(wǎng)絡。更重要的是,通過辯論,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大有裨益。此外,還可以選取生活中的接待、勸說、贊美、批評、借物等話題進行模擬日常生活訓練。當然,無論選取哪種話題訓練都要把握尺度,并且要切合學生的實際。
二、 訓練方式,靈活多樣
關于口語交際的訓練方式,《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應重視指導學生在各種交際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交際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口語交際教學?!备鶕?jù)這一要求,筆者認為可以結(jié)合語文課的特點,靈活采用多種訓練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下面試介紹幾種平時常用的訓練方式,求教于大家:
(一) 在朗讀、復述中訓練
通過朗讀、復述等方式進行口語訓練。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讀”出來的,學生在多讀中積累了大量的言語材料,在口語交際中表述的底氣就充足了,因此,朗讀、復述是訓練學生口語交際基本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尤其是在教學散文以及一般記敘文時,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朗讀或復述其主要內(nèi)容、故事情節(jié)等,達到“雙贏”的教學效果。如朱自清的《春》是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教學這一類文章,可以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在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細心品味文中描寫的景色,對文章中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的詞句,建議學生仔細揣摩,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課文。如果學生能夠用抑揚頓挫的腔調(diào)朗讀,讀出感情,從而表現(xiàn)出文章的意境,那么,這樣的朗讀是富有感染力的,有助于學生提高表達能力。同樣,在教學中加強學生“復述”訓練,也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不斷積累詞匯,豐富口頭語言,增強說話的條理性。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可以提倡讓學生多種方式加強朗讀、復述訓練,為口語交際打下比較牢固的基礎。
(二) 在課前小演講中訓練
口語交際是“聽”和“說”的發(fā)展,它不僅要求訓練每個學生的聽和說的能力,而且在“講”和“聽”中達到互動交流。因此,組織學生利用語文課前“小演講”,是一個有效的訓練途徑。教師課前要做好計劃、安排和引導,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組織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明確所講的要積極健康的。內(nèi)容可以根據(jù)需要做一些安排,可做系統(tǒng)安排,如:自我介紹,老師的印象,我的家……;可以多樣化的:是一段故事、一首詩歌、一段短評、幾句想對大家說的心里話等等。當然,在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應該強調(diào)“聽”的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可以就學生演講的內(nèi)容、儀態(tài)等引導學生進行評論。這樣利用課前的少量時間,讓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如能長期堅持,那么一節(jié)語文課并不會因為少了幾分鐘而耽誤,反而還可以使學生的口語能力、評判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三) 在“口頭作文”中訓練
眾所周知,作文課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是很關鍵的。加強口頭作文的訓練,巧妙將作文、口語交際結(jié)合起來,也是提高初中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一個好辦法。所謂“口頭作文”訓練,就是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活,說自己熟悉的事物,說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真情實感。如在《成長的煩惱》寫作訓練課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讓自己感受到煩惱的細節(jié),并用語言把它描述出來,然后在班級中口頭交流。于是學生紛紛寫到:《放學后,我自己走回家》、《爸爸,我想對您說》、《媽媽、我懂事了》、《我最煩惱的一件事》……這些都是學生作文中常見的話題。老師鼓勵學生將這些內(nèi)容描述出來,在班級中交流。通過這種方式訓練,筆者發(fā)現(xiàn)更多的同學能抓住老師的要求,用較為通順的語言有條理地講述出來,層次高的同學還能恰如其分加上自己的一點評價。這種借助口頭作文訓練的方法,不但訓練了寫作學生的作文,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口語交際”的教學,要堅持交際、實踐的原則,堅持課內(nèi)外的溝通,要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情境,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得到口語交際的鍛煉,使學生掌握口語交際的基本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同時,老師也應該意識到,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期內(nèi)可以立竿見影的,它需要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我們要在學生參與的時間、內(nèi)容、形式、方法上加強引導,讓口語交際能力訓練成為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最終達到提高初中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潘新和主編.新課程語文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
張統(tǒng)焰,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師大二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