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霞 葉秀紅 歐陽翠華
內(nèi)科患者由于起病急、病程長,大部分患者存在 心理負擔[1]。部分患者由于治療過程中的痛苦難以忍受,會爆發(fā)負面情緒,對治療產(chǎn)生抗拒態(tài)度,從而導致臨床治療工作受阻,不能完成預期任務[2]。護患溝通是開展優(yōu)質(zhì)護理的前提,準確、及時地護患溝通能夠使醫(yī)護人員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3]。我科自行設計了溝通程序表應用于護患溝通,取得較好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內(nèi)科患者108例。納入標準:①無精神方面疾病;②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不配合調(diào)查者;②存在溝通障礙者;③有精神方面疾病或者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4例。觀察組:男28例,女26例;年齡24~69歲,平均年齡(56.2±3.2)歲;病程3~5年。對照組:男27例,女27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55.5±6.4)歲;病程3~5年。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患溝通方法,即當患者提出不適,護理人員首先查看主要危急指標數(shù)據(jù),然后再根據(jù)病情對患者進行詢問。觀察組應用程序溝通表與患者進行溝通。護理人員首先接受關于溝通程序表的相關培訓,包括溝通程序表的具體內(nèi)容、使用流程、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項等。溝通程序表包括患者生命體征、生理需求、舒適度、自身家庭瑣事、個人意愿等溝通項目,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危急程度、生命體征的變化及年齡、文化程度、經(jīng)濟狀況等方面確定評估的優(yōu)先等級項目[4],從而確認患者需求,并落實護理措施,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解答患者疑慮,培養(yǎng)良好的護患關系,獲取患者信任。
①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況,分數(shù)越低,焦慮、抑郁水平越低。②患者出院時,采用自制的護患關系信任度量表對2組患者進行評估。該量表共計41項內(nèi)容,涵蓋對知識和技術的信使(7項)、安心感(7項)、尊重(11項)、一貫性(11項)、對未來的信心(5項)。其中正性項目31項,負性項目10項。正性項目評分1~4分,同意度越高得分越高;負性項目反向記分。各項得分累計獲得總分,總分越高表示信任度越高。問卷統(tǒng)一發(fā)放,由患者按要求規(guī)范填寫后當場回收,由5名護理專家負責評定問卷得分。③采用滿意度調(diào)查表比較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5]。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入院時,2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出院時,觀察組SAS及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患者SAS及SDS評分比較 (±s,分)
表1 2組患者SAS及SDS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SAS入院時 出院時SDS入院時 出院時對照組(n=54)43.9±8.9 43.5±9.2 44.9±9.8 45.6±11.7觀察組(n=54)46.3±8.7 33.1±9.3 47.5±10.5 30.9±9.7 t值 1.334 2.658 1.227 2.774 P值 0.188 0.014 0.277 0.009
除未來信心項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外,其他項目2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信任度的評分比較 (±s,分)
表2 2組患者信任度的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技術信任 一貫性 尊重 安心感 未來信心對照組 3.52±0.39 3.41±0.42 3.37±0.41 3.37±0.47 3.09±0.66觀察組 3.57±0.38 3.57±0.38 3.46±0.34 3.49±0.34 3.47±0.43 t值 1.637 1.726 1.602 1.726 2.241 P值 0.088 0.081 0.108 0.081 0.036
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比較 (±s,分)
表3 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護士的關懷護士的溝通時間護士應答及時性護士的傾聽能力總體滿意度對照組4.17±0.39 4.22±0.37 4.21±0.29 4.13±0.32 4.23±0.28觀察組4.85±0.44 4.76±0.27 4.91±0.27 4.87±0.44 4.96±0.53 t值 2.418 2.258 2.198 2.498 2.122 P值 0.017 0.023 0.039 0.018 0.041
內(nèi)科患者由于長期承受疾病的折磨,往往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有的患者甚至會在治療過程中產(chǎn)生抗拒心理。護患溝通質(zhì)量在臨床上直接影響患者的護理感受和住院滿意度,甚至會影響患者治療期間的配合情況,進而影響治療計劃的順利進行[4]。護理人員必須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變化、經(jīng)濟水平和文化程度等方面,設計適合內(nèi)科患者的溝通程序表,包括患者的生命體征、個人意愿、舒適度、生理需求以及家庭瑣事等溝通項,并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優(yōu)先項目,保證護理人員能及時獲取患者需求,并且及早進行干預[6]。有研究[7]表明,患者護理過程中如果能夠進行合理有效的醫(yī)患溝通,能夠極大地改善護患關系,進而提高患者治療期間的治療依從性。
溝通程序表要求護理人員能夠根據(jù)患者病情的危急程度及時確定關鍵溝通項,然后再根據(jù)患者的文化水平、經(jīng)濟狀況詢問最大相關項,盡快安撫患者的情緒。溝通程序表一方面保證了護患溝通的時間,另一方面患者能夠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懷,提高了患者對醫(yī)患關系的信任度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患溝通包括語言性和非語言性兩種溝通形式,臨床應注意對部分存在語言溝通障礙的內(nèi)科患者采取適合患者的非語言性溝通交流[5]。護理人員應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溝通障礙,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護患溝通質(zhì)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在患者信任度方面,觀察組患者的未來信心項評分高于對照組,其他項目2組患者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確定內(nèi)科患者的溝通需求需要關注以下溝通項:患者的病情變化、自身舒適度、個人意愿以及家庭因素和經(jīng)濟因素等[8]。溝通程序表能夠及時準確地發(fā)現(xiàn)患者的病情變化,區(qū)分患者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不同。部分患者由于治療過程中的痛苦難以忍受,或者治療過程中產(chǎn)生難以適應的副作用,會產(chǎn)生負面情緒,對治療產(chǎn)生抗拒態(tài)度,從而導致臨床治療工作受阻,不能完成預期任務[9]。有研究[10]表明,患者治療過程中如果能夠進行合理的護理干預,及時與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溝通,能夠極大地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幫助促進臨床治療計劃的正常實施。溝通程序表的應用能夠有效保證護患交流的效果。準確、及時的護患溝通不但能夠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而且有利于交接班時迅速掌握患者的情況,提高了護理質(zhì)量,降低了護理隱患,同時在護理過程中貫徹落實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11]。
[1]張可可,李緒輝,顏巧元,等.實習護生護患溝通程序狀況的調(diào)查[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6,15(6):51-54.
[2]常玉蘭,楊巧芳,呂歡,等.護士視角下影響良性護患關系因素的質(zhì)性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8):163-164,166.
[3]李喜妙,張靜英,蔣塘珍,等.肝硬化患者護患關系信任度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7):1070-1072.
[4]王曉瓊,繆滔,陳晨,等.溝通程序表應用于四肢合并頭面燒傷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3):363-366.
[5]Berkhof M,van Rijssen HJ,Schellart AJ,et al.Effective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physicians: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J].Patient Educ Couns,2011,84(2):152-162.
[6]辛惠明,曹蘇偉,龐書勤,等.無陪護模式護患關系信任度現(xiàn)況調(diào)查[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5,31(7):145-147.
[7]李怡紅,楊鑫,朱敬文,等.淺論護理禮儀在護患關系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2015(7):197.
[8]劉欣榮,劉洪軍,李春艷.護患關系信任度影響因素調(diào)查[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2):96-97.
[9]陳革,劉男.護患信任關系影響因素的質(zhì)性研究.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4):156-157.
[10]Makoul G.Essential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in medical encounters:the Kalamazoo consensus statement[J].Acad Med,2001,76(4):390-393.
[11]Makoul G.The SEGUE Framework for teaching and assessing communication skills[J].Patient Educ Couns,2001,45(1):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