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李志揚
摘要:新時期,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形成了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要求,使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個人價值觀念都發(fā)現了一定的變化,呈現出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高校應該了解新時期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是開展高校思政工作研究的前提條件,也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方針的理念要求,從而使高校大學生能夠全方位的發(fā)展?;诖?,本文著重分析新時期下大學生心理特點的主要特征,并提出新時期下針對大學生心理特點的高校思政工作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思政;大學生;新時期;心理特點
一、新時期下大學生心理特點的主要特征
(一)情感的豐富與偏激
大學生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相比較高中時期,在情感上自我控制約束能力已經逐漸提高,然而,由于大學生社會閱歷與實踐不足,思想情感上仍然處于波動狀態(tài)。做事只是圖一時痛快,很少考慮后果的嚴重,遇到事情總是情緒反應較快,思想情感不能夠平穩(wěn)。大學生的思想情感特征可分為正負兩面。從正面來看,大學生這種思想情感較為積極,能夠體現大學生熱情奔放,勇往直前,能夠帶動周圍人的積極性,加以引導能夠有所作為。但從負面來看,大學生主要表現在遇事容易沖動,缺乏冷靜,如果不能夠正確引導,其可能做出一些傻事。再者,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大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大學生的思想感情會從以往的張揚、激昂轉向穩(wěn)重、沉思、偏激等,這樣的心理特征不適合大學生的長期發(fā)展。
(二)變幻性心理
新時期大學生從性格方面來看,多表現在好勝心強與進取心較強,一部分高校大學生具有果斷的約束能力。從思想情感上來看,大學生較為熱愛生活、積極向上,他們喜歡無憂無慮的生活。但由于大學生的閱歷、生活環(huán)境、生理、社會環(huán)境等的變化,從客觀角度而言,必定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個性變化。因此,換個角度而言,大學生雖然具備相當穩(wěn)定的性格,但并不能夠排除其產生復雜性與矛盾性心理。正如一部分高校大學生時而積極向上,時而精神不振,常常糾結于學習和生活中的瑣事之中。
二、新時期下針對大學生心理特點的高校思政工作的策略
(一)堅持以疏導教育為主
新時期下高校教師要想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應該堅持以疏導教育為主要的教學原則,具體應該從以下兩點做起。其一,高校思政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大學生在不同階段所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大學生走在時尚的邊緣,對社會熱點問題最為感興趣,也喜歡進行議論與抒發(fā),這些社會熱點包含學校的、社會的、國際的、國家的。教師只有正確掌握社會熱點問題才能夠具有針對性地解決大學生的情感偏激、個性變幻等心理特點,才能夠運用思政教學知識正確地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情感,從而使大學生能夠全方位的自我發(fā)展。例如,教師可以根據高校學生畢業(yè)問題、市場人才競爭問題、工作分配問題等,與思政教學知識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循序漸進地滲透給大學生,使大學生能夠在自身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中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而使大學生能夠提高自我約束與控制能力;其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避免采取壓迫式教學模式,這樣會使一部分個性張揚的學生不理解教師的苦心,出現逆反心理,使思政教學形成一定的難度,從而使思政教育工作無法順利開展。據有關教學經驗證明,教師通常采取榜樣式、樹立典型式教學模式能夠使大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才能夠有效運用大學生積極的心理特點克服消極的心理因素。因此,新時期下教師只有堅持運用思政教學知識來疏導大學生的心理特征,使大學生能夠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夠通過思政課的學習來完善自身的心理特征。
(二)注重大學生的個性特征教育
大學生的個性特征教育是在群體教育中,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就是運用思政教育知識深入學生的心理,為其開展心理輔導教育工作,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負面情緒的教育工作。在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德育教學的標準,鼓勵大學生勇于說出自身的想法,塑造大學生成為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紀律的社會公民,從而使大學生改變不健康的心理特征。教師應該把握個體個性的教育工作,避免“一刀切”教學模式,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具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教師根據準備入黨的大學生,應該加強這些大學生的黨政教育,為他們創(chuàng)造入黨條件,使他們能夠順利入黨。對心理狀態(tài)中立的大學生,教師應該加強他們愛國敬業(yè)思想教育,集體榮譽教學等。因此,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來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從而使高校大學生能夠全方位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新時期下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根據他們的個性特征具有針對性地展開思政教育工作,使他們能夠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同時,教師要堅持運用思政教學知識來疏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大學生保持身心健康,保證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體,為其未來步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景龍.新時期人文關懷與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分析[J].法制博覽,2015(34):286+285.
[2]曲琳琳.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政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與時效[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8(05):83-85.
(作者單位:李朋 保定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李志揚 北京財貿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