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娜 張 悅 夏 洋
(大連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44)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研究院所及企事業(yè)單位人員出國訪學、學習交流,或者學術進修,必須滿足的一項要求是獲得所申請國家的語言成績。因此,參加出國留學人員培訓班的學員逐年增多。公派訪問學者主要由國家留學基金委根據《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出國留學人員選派簡章》進行選拔資助。以2013年為例,國家計劃選派各類國家公派留學人員18000人,其中國家公派高級研究學者、訪問學者、博士后項目計劃選派2500人,至2017年,國家計劃選派各類國家公派留學人員32500人,其中國家公派高級研究學者、訪問學者、博士后項目計劃選派3500人。[1]
在此期間,國家對教育科研領域的投入不斷增大,公派訪問學者的人數逐年增加,參加語言培訓的人數也隨之增長。在培訓過程中,不難發(fā)現學員的學習動機與普通高校學生學習動機有所不同。因此,對出國留學人員參加英語培訓的學習動機進行研究,發(fā)現不同性別、不同英語水平的學員學習動機有何不同,有助于教師依據學員的學習特點和學習心理改進教學方法。
很多學者已經對學習動機做了深入研究,從國外方面來看,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Gardner和Lambert(1959)將動機分為融合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2]在第二語言學習的社會心理模式和社會教育模式下,創(chuàng)立了加氏體系,包括一系列研究程序、標準化的測量手段在內。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看,動機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隨著國外研究的逐漸深入,我國學者文秋芳(1996)將動機分為深層動機和表層動機。[3]高一虹等人(2004)根據全國性大樣本研究概括出大學生的七種動機:內在興趣動機、成績動機、出國動機、學習情景動機、社會責任動機、個人發(fā)展動機和信息媒介動機?,F在很多研究都是基于這七種動機類型。[4]出國留學人員參加英語培訓的學習動機也以此作為參考。
訪學是教師在職學習的一種形式,是成人繼續(xù)教育的一種類型(劉宏剛,2014)。[5]訪問學者的研究以劉宏剛等(2014)對高校英語教師訪學動機的實證分析為代表,研究得出7種訪學動機:學術情境、壓力緩解、競爭需要、社會責任、學術關系、成果獲取和求知興趣。王曉華等(2006)對國內訪問學者的模式進行調查,通過訪談的方式深入了解訪學模式對教師發(fā)展的影響,并對派出單位、接受單位及教師個人三個方面提出問題與建議。[6]梁玉玲(2007)通過自身的訪學經歷,敘述高校青年教師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提出個人的訪學動機為求知興趣。[7]
綜合參考劉宏剛等(2016)對高校英語教師訪學動機的分類和高一虹等(2004)對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分類,最終設計出參加英語培訓學員的學習動機調查問卷。
表1 調查對象背景
調查主要以大連外國語大學出國留學培訓部的英語參訓學員為研究對象,這些學員有公務員、高校教師、臨床醫(yī)生,以及部分企業(yè)管理人員等,畢業(yè)于國內30所高校的48個專業(yè)。調查對象的背景見表1。
問卷主要是通過改編高一虹等(2004)的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分類框架并參考劉宏剛(2014)訪學動機的分類,采用里克特式五級量表,初步設計出國留學人員英語培訓學習動機的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1)出國留學培訓人員的英語學習動機;(2)不同性別,不同英語水平的學員學習英語的動機差異。問卷形成過程中,首先選取5名研究對象進行預訪談,設計并更改問卷題,形成預測問卷的29道題。然后對30名學員發(fā)放預測問卷,檢測其信度和效度,經過兩次刪改后,問卷信度達到0.857,表明問卷信度良好,適合進一步分析。KMO=0.79,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對不合理題目進行刪改,最終留下23個題目形成正式問卷。
調查采取發(fā)放問卷和訪談形式進行,首先對68名研究對象發(fā)放正式問卷,收回有效問卷62份,有效率91%。問卷回收后,根據研究對象的個人意愿,對6名出國留學培訓人員進行訪談,訪談時間約1個小時,類型為半結構型訪談。調查目的是探索出國留學人員英語培訓的學習動機,與普通英語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存在的差異,從而豐富成人英語學習動機理論。
正式問卷回收后,首先進行因子分析,旋轉后析出6個維度,分別命名為求知興趣、交流工具、信息媒介、競爭需要、社會責任、成就動機。經過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每個維度所得系數如表2,求知興趣和成就動機所得α系數大于0.7,信度可以接受。交流工具、信息媒介、競爭需求和社會責任維度α系數均大于0.8,信度較高。
表2 英語學習動機問卷經因子分析所得維度
因子1與研究對象的內在興趣相關,參見高一虹等(2004)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喜歡這門語言本身(3題)、對講英語的國家民族感興趣(4題)、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有成就感(5題)、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感興趣(7題)。
因子2是溝通和交流工具,也稱為工具型動機。首先,英語是重要的世界通用語之一(17題),因此是主要的交流工具(14題)、在學術交流過程中可以與學術圈內領軍人物建立良好的溝通(15題)。同時,在外出旅游的過程中也可以滿足基本的日常交流(10題)。
因子3作為信息媒介動機,受調查者認為掌握語言技能可以閱讀更多、更新的國內外前沿文獻,獲得學術前沿信息(20題)。除此之外,學習英語的動機還包括做英文學術報告和發(fā)表英文學術論文(19題),以及學習國外先進技術、開闊視野等(18題)。
因子4與競爭需要相關,與劉宏剛等(2014)的訪學動機中提出的競爭需要動機相似,研究對象認為,掌握良好的語言技能是評定職稱的重要指標(12題),同時,越來越多的高校也在倡導雙語教學(13題),對教師外語水平的要求也必不可少。
因子5反映的是社會責任,參考高一虹等(2004)提出的社會責任動機。在正式問卷前的預訪談中,許多教師認為學好一門外語是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9題),同時也為了教育下一代(8題),以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獲得他人尊重(6題)。
因子6是成就動機,也稱為外部動機。是學習者學習英語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通過最后的結業(yè)考試(22題)以及今后作為訪問學者在國外的進一步發(fā)展,與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動機類似。
問卷回收后,通過SPSS分別計算不同動機所得均值,由高到低為交流工具、信息媒介、競爭需要、求知興趣、社會責任和成就動機。
在6個因子當中,學習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的動機均值最高,表明研究對象注重語言作為交流工具的作用;研究員A說:“英語是世界通用語之一,學英語主要是為了保證出國后最基本的溝通交流,以前只是看看外文文獻,學的都是啞巴英語,忽略了口語和聽力這一塊,所以借這次培訓的機會提升表達能力?!盙ardner將動機類型分為融合性動機和工具型動機兩類(Dornyei,1994),而交流工具是指語言的實用價值,作為工具型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8]
其次是信息媒介,同樣作為工具型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表明研究對象能夠充分利用語言這一媒介,求得知識、獲取學術前沿信息,更好的學習本專業(yè)知識。副主任醫(yī)師E說:“現在英語的普及度很高,想要讀懂國內外前沿的期刊就不得不學好英語,了解近期醫(yī)療行業(yè)的發(fā)展動態(tài),知識不及時更新,很容易就被時代淘汰了?!?/p>
競爭需要動機排在第三位,表明語言成績與評定職稱關系顯著,在競爭中有優(yōu)勢。同時研究對象想通過英語這一媒介提高自身素質,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副教授C表示:“現在學校評定職稱,競爭壓力比較大,像985、211類的高校,博士學歷已經很普遍,所以大家都希望有留學機會。學術論文發(fā)表的壓力也比較大,如果能在國際知名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fā)表文章,學術道路就會更加寬廣。”在劉宏剛等(2014)訪學動機的研究中,競爭需要動機在7個因子中排名最后,而在本研究中競爭需求的重要性相對較高,因為語言成績對出國訪學等多方面造成影響。
求知興趣排名第四位,表明大部分出國留學培訓人員并不是因為內在興趣而學習英語,對語言本身的熱愛程度不高。講師B說:“上大學的時候我就很喜歡學英語,雖然不是英語專業(yè),但平時喜歡追美劇,看英文雜志之類的,所以現在學英語并不感到吃力。”但其他幾名訪談對象表示,對于語言的內在興趣并不高。與劉宏剛等(2014)和李金波、許百華(2004)不同,本研究中學習者的求知興趣較低,出于對目標國語言的了解欲望及喜愛程度而學習英語的成分較少。[9]
社會責任動機表明學習者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目的,但并不顯著,學習者在追求自身發(fā)展的同時,希望能夠為社會、家庭及教學科研做出貢獻。D教授在訪談中提到“我的孩子在幼兒園中班,參加此次培訓,除了獲取語言證書外,還希望通過訪學的機會把孩子帶到國外,讓孩子體驗國外的教育環(huán)境,在英語語境中學習語言,和孩子共同成長”。
均值最低的是成就動機,獲取語言成績是大部分學員的主要目的之一,但與其他幾個動機類型相比并不占據首要地位。在獲得語言成績達到出國訪學的目的的同時,大部分學員也希望豐富個人經歷、提升學術水平以及放松身心等。高級工程師F在訪談中說道:“平時在工作中用到英語最多的地方也就是查閱外文文獻了,所以在聽力、寫作和口語上欠缺很多,參加英語培訓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機會?!?/p>
成就動機排在最后,說明在當前社會條件下,大部分高校教師及企業(yè)人員并不是在被動條件下學習英語,而是在明確語言學習重要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英語這一媒介,提高自身競爭力與綜合素質。其次,大部分學習者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意識,但還有待提高。
表3 不同性別的學員在各維度上的差異
在62名被調查者中,男性30名、女性32名。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計算得出,在六個維度上,男性和女性只有在成就動機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女性在英語學習動機中通過結業(yè)考試、獲得英語成績以在國外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高于男性。在其他五個維度上,男性和女性訪問學者雖然計算所得均值不同,但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如表4)。通過訪談進一步了解到,女性學習者參加英語培訓的目的性高于男性。D教授說:“因為是工科出身,平時接觸到的語言知識有限,但語言成績是必要出國訪學的條件之一,雅思成績又達不到標準,所以選擇來參加培訓班?!?/p>
表4 不同英語水平的學員在各維度上的差異
交流工具 1 27 4.32 0.55-1.36 0.18 2 35 4.54 0.55信息媒介 1 27 4.32 0.72-0.08 0.94 2 35 4.33 0.69競爭需要 1 27 3.67 0.90-0.86 0.39 2 35 3.89 0.87社會責任 1 27 2.87 0.95 1.99 0.04 2 35 3.44 0.97成就動機 1 27 2.53 1.16 0.03 0.98 2 35 2.52 0.93
在62名學員中,低水平學習者27名,高水平學習者35名。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計算,發(fā)現在六個維度中,高水平與低水平學習者在社會責任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他五個維度上,兩種不同水平學習者所得均值不同,但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如表5)。
通過此結論可以得出,高水平學習者在英語學習動機上,出于社會責任,提高自身素質、教育下一代,以及促進社會民族發(fā)展的動機高于低水平學習者。B學員是一名副教授,并通過了CET6級考試,屬于高水平學習者,在訪談中了解到“現在學校越來越提倡雙語教學,教師本身要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才能促進雙語課程的開展”。由此可見,英語水平與社會責任動機有一定的相關性,是英語學習的內在推動力。
出國留學人員參加英語培訓的學習動機主要為求知興趣、交流工具、信息媒介、競爭需要、社會責任和成就動機6種,其中交流工具與信息媒介動機最為顯著;競爭需要與求知興趣動機處于中間水平;成就動機最低。此外,競爭需求、社會責任動機是普通英語學習者所不具備的因素。
女性學習者通過結業(yè)考試,獲得語言成績的成就動機更高;不同英語水平學習者在社會責任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高水女性學習者通過結業(yè)考試,獲得語言成績的成就動機更高;不同英語水平學習者在社會
責任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高水平學習者社會責任動機更強。因此,應該在成人英語培訓中了解不同類型學習者的內在需求,減少學習者學習壓力的同時增強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者社會責任意識。
出國留學人員通過全脫產或半脫產的形式參加英語培訓,有別于普通的英語學習者。由于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調查樣本較小,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將進一步擴大樣本,提高數據的可靠性。
[1]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國留學人員選派簡[EB/OL].[2016-12-12].http://www.csc.edu.cn.
[2]Gar dner,R.C.,&La mbert,W.E.Attit 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language lear ning[M].1972.Rowley,Massachusetts: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3]文秋芳,王海嘯.學習者因素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的關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4):33-39.
[4]高一虹.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社會心理,學習動機與自我認同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
[5]劉宏剛,寇金南.高校英語教師訪學動機的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6):13-19.
[6]王曉華,趙春娟.外語教師發(fā)展研究問題與對策——“國內訪問學者”模式調查報告[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8):75-79.
[7]梁玉玲.國內訪問學者:高校青年教師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教育敘事:我的訪問學者經歷和感悟[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7(10):40-42.
[8]Dor nyei,Z.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 he f oreign language classr oo m [J].The Moder n language Jour nal,1994,78(3):273-284.
[9]李金波,許百華.成人參與學習的動機研究[J].心理學,2004(4):970-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