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凱
(威遠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四川 內江 641000)
膽囊炎是發(fā)生在膽囊的慢性炎癥,大多數(shù)的膽囊炎與膽結石有關[1]。膽囊全部切除術手術風險高,部分老年患者耐受性差,膽囊部分切除術保留部分膽囊,能夠減少手術損傷,為了探討膽囊部分切除術治療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臨床效果特作此次研究。具體如下。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入我院進行治療的130例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5例。觀察組:男性40例,女性25例;平均(39.33±5.32歲)。對照組:男性39例,女性26例;平均(42.01±6.19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膽囊全切術,觀察組實施膽囊部分切除術。所有患者手術采取全麻,充分暴露手術部位,鋪巾、消毒之后開始手術。對照組膽囊全部切除。觀察組選取右上腹作為手術切口,切開腹腔,暴露膽囊,切開膽囊底部取出結石,切除膽囊頂部、體部和頸部,保留膽囊的后壁,縫合膽囊管,放置引流管。
(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所需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長、引流液的引流量,治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3]。
(2)治愈率=(治愈的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3)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的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的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用±s表示,作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指具有顯著差異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總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平均住院天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比較(±s)
平均住院天數(shù)(d)觀察組6562.2±13.180.1±10.540.3±2.811.0±0.1對照組6580.1±13.3 99.3±15.163.2±3.915.8±0.5 P<0.05 <0.05<0.05<0.05項目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引流量(ml)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愈率為93.8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15%,(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愈率比較 [n,(%)]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1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85%,(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n,(%)
膽囊炎是發(fā)生在膽囊的慢性炎癥,大多數(shù)的膽囊炎與膽結石有關。膽結石容易造成梗阻,膽汁淤積,容易引發(fā)感染,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膽囊炎的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噯氣,進食油膩食物或者飽餐之后突發(fā)右上腹持續(xù)疼痛,可放射至后肩部。隨著腹痛的加劇可伴發(fā)熱、寒戰(zhàn)、黃疸。膽囊炎的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臨床一般采取膽囊全部切除術,但是有些患者的手術耐受性差,膽囊嚴重萎縮,手術風險極高[4]。手術部分切除術是只切除膽囊的頂部、體部和膽囊頸部,保留大部分或者全部的膽囊后壁,此種手術方式保部分膽囊功能,減少手術損傷。但手術前一定要充分評估手術的解剖可能遇到的困難,結合膽道B超、膽道造影、PET、超聲內鏡等影像學檢查,充分分析是選擇膽囊全部切除術還是膽囊部分切除術。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總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平均住院天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愈率為93.8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15%,(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1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85%,(P<0.05)。綜上所述,實施膽囊部分切除術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住院時間短、臨床治愈率高,并發(fā)癥少,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探討與推廣。
[1]龍斌,羅梁峰,謝明銳.膽囊部分切除術治療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21):44-45.
[2]王上啟.膽囊部分切除術治療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療效分析[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3,13(7):52-53.
[3]金成澤.膽囊部分切除術治療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15(71):63-63.
[4]李明剛.膽囊部分切除術治療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療效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4,11(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