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qū)第二小學 王 瑩
繪本,又叫圖畫書,它是一種以色彩鮮艷、精致優(yōu)美的繪畫與簡練生動的語言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讀物。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對語言文字認知能力較弱。繪本故事內容簡單,貼近學生的心理,作為一種圖文結合的閱讀材料,它是最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
而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繪本教學恰恰將這四種能力很好地融合了起來。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寫作能力還在慢慢地培養(yǎng)和形成過程中,而表達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只有能進行有條理且完整的表達,在寫作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進入故事前我都要利用提問的方式初探故事,針對封面、封底進行提問:看看封面上畫的是誰?他的表情如何?為什么會這樣?你來猜想一下發(fā)生了什么事?在與學生共讀故事的過程中,也要像觀察封面一樣,讓學生不斷地觀察圖片,不斷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他在做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做?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對于學生的答案,只要是合理的就要進行鼓勵,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而童真的想法也會帶給我許多驚喜。比如在講《我爸爸》的繪本故事時,讓孩子們觀察封面———
師:“好好瞧瞧這位爸爸,他給你留下什么印象?!?/p>
生:“搞笑?!?/p>
師:“從哪看出來的?”
生:“爸爸在做鬼臉。”
生:“他還很胖,因為那頁紙都放不下他了,只有一部分身子?!?/p>
生:“應該很能吃吧?!?/p>
生:“爸爸是不是很邋遢呢,因為我看到他的襯衣領口一個在外面,一個在里面呢。而一般人的衣領應該都在外面?!?/p>
又如,在突出爸爸勇敢、什么都不怕的環(huán)節(jié)。出示圖片:
師:“你認識這只大野狼嗎?”
生:“認識認識,小豬唏哩呼嚕有這只狼,在里面是小豬的老師?!?/p>
生:“我也知道,小紅帽里大灰狼想吃掉小紅帽與外婆。”
生:“它還想吃三只小豬,最后被那只聰明的小豬用大鍋里的熱水給燙死了?!?/p>
師:“再仔細觀察圖,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三只小豬與小紅帽躲在大樹后面。”
師:“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當你仔細觀察圖畫時,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圖畫里面還藏著故事呢。”
講完故事后,可把故事中生動、有趣、可游戲的情節(jié),根據(jù)孩子的特點編成有趣的活動,讓孩子在愉快的活動過程中掌握語言。
比如,讀完《我爸爸》繪本之后,我設計了配套的活動,調動孩子的生活經驗,回憶自己爸爸值得自己驕傲的事情,學生說道:
“我的爸爸力氣很大,可以一下子就把我舉起來?!?/p>
“我爸爸會給我做好吃的漢堡包?!?/p>
“我爸爸還會利用周末的時間陪我買書,陪我下棋,我感到很幸福。”
不管是什么方式的表達,都有意識地要求學生說完整的話,老師也要進行正確的示范。
又如,在講完《大衛(wèi),上學去》故事后,進行了角色互換游戲:
師:現(xiàn)在我是老師,你們是大衛(wèi)。我們再來講一遍故事。
師:從這幅開始吧。誰愿意講講這幅圖畫?
生:晚上,我沒有聽媽媽話,早睡覺。第二天就遲到了,老師很生氣地說……
師:(做生氣的樣子)大衛(wèi),你遲到了!
師:數(shù)學課上,大衛(wèi)你在做什么?
生:我做了一道很簡單的數(shù)學題,高興得不得了??墒抢蠋熣f……
師:大衛(wèi),回去坐好!
師:呀,大衛(wèi),你這是在做什么呀?
生:我想起口袋里有一塊口香糖,就放到嘴巴里嚼,正在我拉出來的時候,老師說……
師:(叉著腰生氣地說)上課不可以吃口香糖!
師:大衛(wèi),這節(jié)課你該好好表現(xiàn)了吧?
生:老師問了一個我最拿手的問題,我著急地站起來回答,可是,老師說……
師:大衛(wèi),要先舉手!
讓孩子用自己的言語來復述故事(故事中部分情節(jié)或故事大意),以培養(yǎng)孩子的概括能力,學會有序地進行表達。這也對孩子的言語、記憶、邏輯、想象等方面的能力進行了最好的鍛煉。
學生口語表達得是否生動,主要在于學生的詞匯量的太小,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進行表達的訓練,那么詞匯量對他們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依據(jù)繪本的內容不斷充實學生的詞匯量。比如《我爸爸》繪本一書,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展示了父親在他心目中的高大形象,通過品味,觀察一幅幅夸張,令人尋味的圖畫體會爸爸的——勇敢、強壯、快樂、聰明、幽默。借助圖片學生也都能較好地理解這些詞語的詞義。
繪本給小學口語交際課打開了一條新的教學思路,也營造出一種新的教學氛圍。繪本給予孩子更為廣袤的想象空間。在繪本口語交際的課堂上,我們要努力挖掘繪本與口語交際的結合點,從“圖”,從“文”出發(fā),抓住結點,落實運用,讓孩子們心情揮灑他們獨有的童真童趣,聆聽著、想象著、表達著,真正體會到口語交際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