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虹
摘 要:課堂導入是一門教學藝術。有效的課堂導入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提高課堂效率。圍繞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導入,探討如何在課堂上實施多元、高效的課堂導入模式。
關鍵詞:閱讀課;導入;有效性
課堂導入是一門教學藝術。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課堂導入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老師應當在教學中運用多元的導入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為高效課堂做好鋪墊。
一、有效課堂導入的特點
有效的課堂導入是一節(jié)精彩的閱讀課的亮點所在。新穎、高效的課堂導入猶如樂曲中的“引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閱讀課的導入應當具備趣味性、新穎性和針對性等特點。形式要多樣化、有趣味性。有趣的課堂導入能讓學生享受學習,樂在其中。材料要新穎,貼近學生的生活且富有時代性的信息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內容要有針對性,導入的內容要圍繞課堂教學的目的,緊扣教學內容,為新課的講授熱身。
二、課堂導入的方法
多元、高效的課堂導入需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因人因時因地不同,方法不拘一格。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在閱讀課導入方面做了一些嘗試,收效良好。
(一)直觀導入法
1.實物、插圖法
老師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插圖導入課文。例如M6U1 Art,閱讀文章里有四幅插圖,分別展示了不同時代的繪畫作品。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描述圖片,適當地補充相關信息,導入文章主題。例如,M4U2 Organic Farming,課前老師搜集一些有機農作物的圖片和實物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觀察并且討論有機耕作的優(yōu)點。在討論中學生了解了新詞匯,對有機農業(yè)產生了興趣,希望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更多的信息。此時老師就能自然地過渡到課文的教學。
2.音樂、視頻法
如M2U5 Music,老師在課前播放各種音樂類型的片段,讓學生了解音樂的形式,接著播放門基樂隊的歌曲Im a Believer,讓學生親身感受,了解當年門基樂隊為什么會成為披頭士樂隊之后又一支著名的樂隊。最后請學生談談他們所了解的樂隊,順暢地導入到課文的學習。再如M1U4 Earthquakes,老師課前播放地震的視頻,讓學生體會地震時人們的心情,了解地震所造成的災難,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導入如下:“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what is your feelings about the earthquake?What happened to the c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In this lesson were going to discuss the topic—earthquakes. We cant stop earthquakes happening but we can take some steps to reduce the damage to a lower degree.”又如M4U3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ur, 老師先放映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淘金記》中的精彩片段,學生欣賞之后,更迫切地希望了解他的有關背景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3.新聞時事法
涉及歷史題材的課文,老師可以把在互聯網上找到的相關歷史材料或背景知識制作成幻燈片進行展示,也可以利用與課文相關的新聞或熱點話題導入新課。如M2U2 The Olympic Games,老師可利用學生較為熟悉的亞運會、NBA或世界杯等體育盛事引入奧運會這一主題。講人物介紹(袁隆平),讓學生先收集他的生平事跡和成就等材料,然后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鼓勵學生自己來介紹這位人物,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二)演講、表演導入法
1.演講、辯論
課前老師給出主題,學生即興演講。在鍛煉學生演講能力的同時作為一節(jié)課的導入。如M6U4 Global Warming,組織學生以“Global Warming and Pollution—What should we do?”為主題分組進行辯論,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如M1U3 Travel Journal,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圍繞話題“Travelling”進行討論:“Do you like travelling?Which country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if possible?Why?What preparations should we make before travelling?”課堂上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踴躍參加,課堂氣氛活躍,連最害羞的學生都站起來回答問題了。這種導入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課本劇表演
如《百萬英鎊》和《賣花女》,老師可以嘗試把課文中精彩的片段改編成簡單易懂的劇本,指導學生進行排練,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導入。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使學生收獲成就感,不知不覺沉浸于英語學習之中。
(三)標題、提問導入法
標題是文章的靈魂,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老師可以結合文章的標題精心設計問題,設置懸念使學生有一種迫不及待想要閱讀文章的心情。如M5U2 Puzzles in Geography和M5U3 First Impressions,What does the title mean?How is the article orgnized?高中英語閱讀課文話題豐富多彩,涉及文化、科技等諸多方面。老師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與新知識有內在聯系的舊知識,通過對比或提問來喚起學生的記憶,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如M6U5 The Power of Nature,可以聯系學過的地震知識,引導學生討論火山、颶風等自然災害,歸納話題詞匯,導入單元話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三、課堂導入應注意的問題
課堂導入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愿意學、樂于學。課堂導入時間不宜過長,3~5分鐘為宜(辯論除外)。冗長的導入會影響整節(jié)課的進程?!皩А睙o定法,宜因材施教,忌生搬硬套,一成不變。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班級,應采用不同的課堂導入方式并且經常變換,保持學生的新鮮感。課堂導入要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導入、知識的呈現和結尾一氣呵成。學生的學習興致一旦被調動起來,就要順勢而上,利用好這個黃金時段完成教學任務。
常言道,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課堂教學中自然、恰當、巧妙的導入是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源泉。導得“巧”,整個課堂就活了。因此,只要我們能從實際出發(fā),結合課文內容,采用有效的導入方式,就一定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中來,課堂教學也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曼麗.高中閱讀課導入與小結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9).
[2]汪勝光.利用文中插圖,進行導語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1998(3).
[3]錢希潔.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導入“深加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10).
[4]鄭浩.做課堂中的“善問者”[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3).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