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斌
摘要:近年來,我國政府持續(xù)深化各種雙邊和多邊關系,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和互聯互通,為中國的建筑施工企業(yè)“走出去”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本文主要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對海外工程承包領域有關的財務風險進行介紹,同時結合筆者多年的海外項目財務和合同管理方面的經驗,以一個具體實例探析海外工程建設中可能發(fā)生的風險并提出解決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海外工程承包;財務風險;風險管控
一、海外工程項目財務風險的定義和管控內容
(一)海外工程項目財務風險的定義
海外工程項目的財務風險,是指由于實際狀況與預期之間的差異而對項目經營目標的影響。海外工程項目的財務風險是無所不在、無處不有的。
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應用于戰(zhàn)略制定并貫穿于施工企業(yè)及海外項目之中,旨在識別可能會影響項目的潛在事件,并通過管理風險使不利因素控制在該項目的可承受范圍之內,并為項目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二)海外工程項目財務風險的管控內容
風險管理的流程分為“目標設定-事件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監(jiān)控”這五個步驟,在海外工程項目財務風險體系分析中,“事件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是三個最為關鍵的步驟,內容分別為:
首先,事件識別是識別可能會對項目產生影響的潛在事件,要針對目標進行,充分考慮可能給項目帶來有利或不利影響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再在此基礎上考慮各項因素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分析相關事件。其次,風險評估是在事件識別的基礎上,進一步考慮潛在事件影響項目目標實現的程度,為風險應對策略提供支持,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從發(fā)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兩個方面對事件進行評估分析。最后,風險應對是從項目整個范圍和組合的角度去考慮。在確定風險應對過程中,管理者應考慮以下三個方面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主要包括風險承受、風險規(guī)避、風險分擔和風險降低)以及制定風險管理計劃:一是不同的擬應對方案對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以及哪個應對方案對主體的風險容限相協(xié)調;二是不同擬應對方案的成本和效益;三是實現項目目標可能的機會。
二、海外工程項目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及其防范與控制
本文所述道路升級改造項目,全長70公里,合同金額約8億元人民幣。業(yè)主為某國公路局,采用FIDIC施工合同(99版),以澳、新、英、美規(guī)范為主。
(一)合同風險
一方面合同管理組織體系不夠完善,未對合同條款加以科學分析、談判,導致合同中存在很多對承包商不是十分有利的條款,另一方面,很多企業(yè)對所在國的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未進行充分分析研究不夠,致使項目合同簽訂、實施過程中,對相關情況把控不足,容易出現合同管理疏漏,觸及當地法律法規(guī)的紅線,從而導致相關的訴訟和賠償風險。
1.通過制定相應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簽訂授權機制,規(guī)范合同訂立流程,要求項目內部相關方對合同條款進行審核并提出修改意見,同時也要與業(yè)主進行充分的溝通,爭取按照國際慣例修改相應格式條款,最終雙方達成一致后方可簽署合同,以合理降低合同條款引起的風險。
2.充分研究所在國的政策、法律法規(guī),必要時可以聘請當地有一定實力的法律事務所或律師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等進行解釋,對擬簽訂的合同條款進行審核,以降低由于認知不足引起的政策、法律風險。
(二)通貨膨脹風險
通貨膨脹存在于各國每個時期的經濟生活中,能夠導致項目所在國家地區(qū)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材料價格上漲,增加項目成本,因此企業(yè)要根據市場狀況合理預期未來的通脹,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降低通貨膨脹風險。具體措施如下:
1.簽訂長期固定價格的原材料供應合同。本項目的石料使用數量巨大,且總價值占合同總額約27%,因此石料價格的高低將是決定項目盈利多少的關鍵因素。為了有效的發(fā)揮了競爭機制的作用,項目初期就展開石料采購的公開招標活動,引進當地三家石料分包商,分別簽訂了固定價格的長期供應合同,直至項目結束,有效的防范了通貨膨脹風險、降低了項目成本、保證了項目盈利水平。
2.合同中設置合理的調價條款。FIDIC施工合同條件中第13.8款“因成本改變的調整”中所用的調價公式一般形式如下所示:
ΛΛ
式中Pn為調價系數,規(guī)定每月調整一次,當Pn大于1時,承包商就能獲得調價補差;當Pn小于1時,從理論上業(yè)主將扣減相應價差。a為固定系數,一般情況下為10%-20%,是不可調整部分,根據FIDIC合同條件的規(guī)定,(a+b+c+d+……)之和必須等于1。根據數學分析,當a取值越大,在同等物價上漲條件下,承包商獲得的調價系數越小,因此在本項目中將a取值為10%;根據項目特點,承包商需要在當地采購燃料和地材,考慮到某國在本項目實施期間正大興土木、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燃料勢必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當地勞動力也將出現短缺,特別是一些常規(guī)設備的操作人員更是緊俏,因此將這兩項成本要素指標的權重設置到最大值,分別為40%和20%;雖然地材也將出現緊缺的現象,但是在施工之前就已經簽訂了固定價格的石料長期供應合同,石料價格不會隨市場價格波動出現明顯變化,所以這一重要指標的權重僅設置了10%;施工設備主要從中國采購,只有極少量的特殊設備操作工人從中國輸出,雖然這兩項成本要素在中國境內的價格變化趨勢不明顯,但他們是施工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設置權重系數時都只取了最小值10%。
在合同談判設置權重系數時,承包商認真搜集預測了以上各成本要素的價格趨勢,在調價公式中僅列出了上述對自身有利而且對合同價格有重要影響的相關成本要素。最終為項目獲得了3500萬左右的調差收入,約占合同額的5%,有效的補償了承包商因市場價格波動引起的成本增加,保障了承包商的利益。
(三)匯率風險
由于海外施工項目遍布很多國家和地區(qū),涉及的幣種非常多,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qū)約有90多個,如果外匯匯率和外匯管制政策發(fā)生變化,可能導致企業(yè)資產貶值,資金回流難度較大,閑置資金,經營利潤難以匯回國內等風險。因此,合理及時地采取相應的對策是降低匯率風險的必要手段。endprint
1.防范外匯管制風險。合同談判時,盡量要求通過境外離岸賬戶收取工程款,還要預判當地貨幣資金的使用規(guī)模,這樣可以一定程度規(guī)避外匯管制導致的當地幣沉淀風險。
2.協(xié)議設置外匯比例條款。企業(yè)在境外承攬項目后,根據FIDIC合同14.15款“支付的貨幣”規(guī)定,在簽訂商務合同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專用條款中增加當地貨幣和外幣的支付比例條款。
3.鎖定匯率。本項目合同簽訂日期為2012年6月(1FJD=3.46RMB),合同約定計量貨幣為FJD,支付貨幣為RMB,根據FIDIC合同14.15款“支付的貨幣”規(guī)定,需要確定FJD兌換RMB的固定匯率。
合同簽訂之前,根據2008年到2011年折算匯率顯示,FJD兌換RMB經歷了先升值后貶值的過程,折算匯率從3.82變?yōu)?.62。在跟業(yè)主進行談判時,充分對2012年以后的匯率走勢進行了預判,為了能夠有效防范風險,避免匯兌損失,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在專用條款中約定固定折算匯率為:1FJD=3.66RMB。合同執(zhí)行過程中,FJD不斷的升值,直至項目2015年11月結束,FJD兌換RMB匯率升值到2.97,使整個項目不僅有效的避免了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還為會計報表利潤貢獻了約9000萬人民幣的匯兌收益,約占合同總額的10%。
(四)利率和籌資風險
1.利率風險主要體現在利率水平會影響借貸成本和存款利息。當項目自有資金不足需要向銀行籌資時,市場利率的上升會導致借款費用的增長;當項目自有資金充足,市場利率的下降會導致存款利息的減少,以上兩種情況都直接導致降低項目的預期收益。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如果項目想要合理規(guī)避利率風險,需要對利率走勢進行準確預判,否則一旦利率反向變化,則會造成預期外的損失。
2.海外工程承包合同中,業(yè)主對預付款設有十分苛刻的條件,實際支付的預付款往往滯后于項目開工數月。項目正式開工后,還經常要面對工程所在國家和政府拖欠計量款的現象,從而不得不進行舉債。這種狀況大大增加了項目的籌資成本和財務風險,若籌資不及時,一旦發(fā)生資金鏈斷裂,不僅工程進度受影響,而且會面臨違約風險,遭受更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根據FIDIC合同14.8款“延誤的付款”規(guī)定,承包商沒有在規(guī)定的時間收到計量款,有權就未付款額按月計算復利,收取延誤期的籌資費用。計算公式如下:
利息收入=A*{[1+(Ri+Ra)/12]N/30.4375-1}
公式中“A”為延誤支付金額,“Ri”為貼現率,“Ra”在本例中設置為3%,“N”為延誤付款的時間。在本項目中,業(yè)主經常拖欠計量款的撥付,導致項目資金十分緊張,因此承包商一方面積極進行籌資以維持項目正常運轉,另一方面展開對業(yè)主的利息索賠,最終項目從2013年開工至2015年結束共計索賠利息收入約400萬,有效的沖抵了籌資成本,從而達到風險的控制。
(五)稅務風險
稅務管理是海外工程項目財務管理的重要方面,決定了項目的經營結果以及風險。海外項目在面對跨國稅務時遇到許多問題,財務管理人員應加強對項目所在國的財稅法規(guī)和會計準則的研究和學習。
1.在項目實施初期,企業(yè)總部應專門進行稅務籌劃工作,通過合同條款,對將要執(zhí)行的項目進行稅收減免,積極與所在國財政部溝通,并取得財政部確認的免稅信函,以免除進口設備物資所繳納的相關稅費。應當聘請當地有實力的會計師事務所或國際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協(xié)助進行稅務籌劃,同時聘用高素質的當地財務人員進行相關的財務工作。
2.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要做好外賬的審計工作,掌握所在地區(qū)的財稅政策,對稅法法規(guī)進行仔細的研究,根據稅務籌劃積極進行稅務申報,避免因為拖延繳納稅款而引起后期的罰款;同時也要選擇科學的稅收繳納方式。
3.項目完工后,應積極配合所在國財稅部門的審計,積極解釋相關條款,爭取與對方達成共識,并形成有利于己方的審計報告,降低后續(xù)的管理風險。
三、總結
隨著國際化步伐的加快和深入,施工企業(yè)海外項目逐漸增多,財務管理將越凸顯其重要性,新的財務風險也必然會出現,為了提高項目管理質量,只有盡早謀劃,盡早識別風險,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策略來防范財務風險,才能實現海外工程項目合規(guī)經營,保證企業(yè)效益最大化,從而實現企業(yè)在海外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因此,只有樹立起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做到對風險的盡早發(fā)現,才能推動我國海外施工項目順利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婷.海外工程承包項目的財務風險控制[J].國際商務財會,2016(3).
[2]張?zhí)┯?海外工程項目財務風險的管控[J].經貿·財會,2017(7).
(作者單位:中鐵國際集團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