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潔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孤獨癥發(fā)病率每年都在增長,科學家尚未找出孤獨癥的形成原因,目前沒有能夠針對病因來根治孤獨癥的方法。
關鍵詞:孤獨癥的病因;孤獨癥常見的誤解;診斷方式;常用治療方法;強化物
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泛指一組導致顯著社交、溝通和行為方面困難的廣泛性發(fā)展障礙。孤獨癥的四個標志性特征:(1)與一般人不同的社會交流障礙;(2)語言與交流方面的障礙;(3)對變化的拒絕、對規(guī)律的遵守、動作的怪異;(4)在兒童時期體現(xiàn)癥狀。
一、孤獨癥的類型
(1)典型孤獨癥;(2)阿斯伯格癥;(3)廣泛性發(fā)展障礙——未分類型(PDD-NOS)。
二、孤獨癥的病因
目前科學家尚未找出孤獨癥的確切病,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1)與基因有關,(2)與大腦結構有關,(3)與環(huán)境風險因素有關,研究表明,父親的年齡越大、孩子患有孤獨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三、對孤獨癥常見的誤解
(1)孤獨癥是一種心理疾?。?/p>
(2)孤獨癥是由于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導致的;
(3)只有兒童才會的孤獨癥;
(4)孤獨癥患者的智力普遍低于人群;
(5)孤獨癥患者在某方面有特殊能力;
(6)孤獨癥患者沒有感情,因此不會與他人建立友誼;
(7)孤獨癥患者不會說話。
社會對孤獨癥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誤解,有些來自不正確的研究信息,有些來自媒體對孤獨癥不正確的宣傳,還有一些來自早期對孤獨癥了解的不足。
四、孤獨癥的診斷方式
孤獨癥在嬰兒時期就會有癥狀的表現(xiàn),使用不同的篩查方式能夠初步判斷兒童是否需要專業(yè)人士進行全面的診斷。
(一)孤獨癥初期篩選工具
(1)孤獨癥行為一覽表;(2)孤獨癥兒童一覽表修正版;(3)兒童孤獨癥等級量表;(4)社交溝通調查表;(5)孤獨癥兒童篩查評估工具。
(二)診斷量表
(1)孤獨癥診斷觀察量表(ADOS);(2)孤獨癥診斷訪談量表(ADZ-R)。
(三)發(fā)展評估量表
(1)丹佛發(fā)育篩查量表DDST;(2)發(fā)展評估量表(PEP);(3)基本語言何學習技能評估-修訂版ABLLS-R;(4)語言行為里程碑評估及安置程序(VB-MAPP)。
五、有實證證明有效的常用治療方法
以應用行為分析為原則基礎的康復教育方法有很多,目前有11種治療方法是科學實驗證明對孤獨癥兒童有效的。分別是前事包裹(Antecedent Package)、行為包裹(Behavior Package)、青少年兒童綜合行為治療(Comprehensive Behavior Treatment for Young Children)、聯(lián)合注意干預(Joint Attention Intervention)、示范(Modeling)、自然教學策略(Naturalistic Teaching Strategies)、同伴培訓包裹(Peer Training Package)、行事歷(Schedules)、關鍵反應治療(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故事干預包裹(Story-based Intervetion Package)。在此著重介紹五種康復教育方法。
(一)離散式單元教學(DTT)
離散式單元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應用適合任何與學習有關的場景,包括孤獨癥康復教育。
(二)自然環(huán)境教學∕隨機教學
自然環(huán)境教學是指一組促進學生技能產生與提高的方法,包括對環(huán)境結構的變化的適應、促進互相交流的技巧以及行為方面的能力。自然環(huán)境教學提倡抓住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權在學生而不是老師。自然環(huán)境教學的步驟:第一步,制定目標行為或技能;第二步,收集基線數據;第三步,選擇參與教授的人員;第四步,選擇介入的媒介;第五步,促進學生適當反應的發(fā)生;第六步,時評與改進。
(三)語言行為
語言行為途徑是建立在行為分析原則的基礎上的另一種分析語言及行為的思路。具體的操作包括了之前提到的離散式單元教學以及自然教學。語言行為的產生需要兩方的參與:講者與聽者。語言行為可分為幾個語言操作單元,分別為復誦(echoik)、提出要求(mand)、命名(tact)、互動語言(intravertbal)、逐字讀(texeual)、聽寫(transcription)、聽者行為(listener behavior)。
(四)故事形式的干預
故事形式的干預。顧名思義是用文字故事的形式形容社交情景與合適的社交行為,從而提高學生的社交技能、對社交的理解(包括對他人情感的理解)以及在社交場合的獨立能力。常用的故事形式的干預有“社交故事”“連環(huán)漫畫對話”和“社交腳本”。
(五)行事歷
行事歷是把一天當中即將發(fā)生的事情用視覺輔助的形式呈現(xiàn)在眼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視覺支持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路標、日歷、人行道等。
六、強化物
強化物是指跟隨在某個行為之后發(fā)生,并且使該行為在未來的發(fā)生頻率增加的刺激物。強化物可以是直接消耗的(食物、玩具等),也可以是中間媒介(代幣、錢幣等)。給兒童做康復時,一般要有強化物。
此次孤獨癥康復教育人員上崗培訓,讓我對孤獨癥有了比較系統(tǒng)的認識,讓我學習了很多知識,也讓自己的視野變得更寬闊。但是紙張?zhí)?,無法將我所學到的知識一一列舉。也讓自己知道了特殊教育領域很寬廣,如何在這寬廣的領域中更加專業(yè),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反思等,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加專業(yè)。
參考文獻:
[1]賈美香.孤獨癥康復教育人員上崗培訓教材[M].求真出版社,2015.
[2]方俊明.特殊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