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敏
摘 要:在基礎教育的眾多學科中,語文課程往往具有豐富人文內涵,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影響必然是廣泛而深遠的。教師在課堂授課時,可嘗試激起學生情感變化,引發(fā)學生的體驗感悟,達到使學生動情、明理、導行的目的。
關鍵詞:熏陶感染;情感教育;動情
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發(fā)揮語文課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獨特功能,使學生在感受語文材料、感悟人文內涵的過程中,受到心靈的感動、人格的感化。那么,如何借助課堂實現情感教育,下面我結合課堂實踐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教師深入鉆研教材,讓自身“動情”
對于教材,教師先于學生成為第一讀者,只有對教材感受真切,教學才能得心應手,水到渠成,才能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領略意境。
首先,教師的備課,不只是單純地為了“授業(yè)解惑”,而應入乎其內,披文入情,反復體驗并深刻把握作者傾注于作品中復雜而豐富的情感,哪怕是作者彌漫于字里行間的某些含蓄而微妙的情緒,都要認真體會,盡量做到我與作者同心化一,入情入境。
教師的“動情”,是傳情的基礎。黑龍江特級教師董一菲說過:教師在教學中要善用自身的真情實感去叩擊學生的心弦,學生不是待裝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教師只有具備情,在課堂上以獨特的方式去傳遞、去渲染,才能把這“火”點燃,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這熏陶感染中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教學靈活多變,引導學生“動情”
教師在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之后,應通過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充分發(fā)現、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動情。
1.設境導入,以情促思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而只要使其做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學生是很難有效地吸取知識的?!币虼?,教師若想創(chuàng)設一個情感豐富的新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中能有獨特的體驗感悟,就要讓學生“動情”,而這個時候,一個好的情境導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學生帶著某種心理期待進行學習時,會更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促進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的形成,使課堂充滿生機,使學習過程變得更有意義。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懂得適當地進行調整,采取不同的導入方式。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用豐富的人文內涵影響學生的精神領域。教學中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受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親情,如在看完短片后及時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實際,初步思考家庭親情中的互敬互愛、謙讓、責任等問題。這樣的導入貼近生活,能撥動學生心弦,以情、以境促進思考,在思考中生出感慨,這樣既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同時又有助于學生自身情感的發(fā)展。
2.誦讀文本,情思蕩漾
郭沫若在《文藝論集》中描述道:“立在海邊,聽著一種轟轟烈烈的怒濤卷起吼來的時候,我們不禁要血跳腕鳴,我們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種勇于進取的氣象”。聽節(jié)奏有力的濤聲,能引發(fā)人的情思;聽抑揚頓挫的評書聲,亦能引人入勝。學生坐在教室里,若能聽到聲情并茂的朗讀,相信也能引起審美情感。
通過誦讀,促使學生理解課文所描繪的景色,領會其語言的感情色彩,再現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把學生吸引到作品意境之中。學生若能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感受景物的鮮活生動、形象逼真,就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這時,春天所帶給人們的希望、鼓舞,生命的動力就會更令人心醉神迷。正是這種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給學生帶來了審美的感化、心靈的感動。
3.延伸遷移,情感外化
學生在每節(jié)課經歷了熏陶感染,提高了思想認識、深化了情感之后。最后還要把這些美好的情感外化在他們的生活中,讓他們能感受自然的美、人類情感的美、社會的美,激發(fā)出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課堂中,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審美情感、審美意識有助于學生形成自覺性的學習態(tài)度,有了明確的是非觀,這時他們就能夠把課本中的知識運用到課本外。
如,在講授《那樹》時,學生看著這棵大樹最終被悄無聲息地“殺戮”,他們的臉上現出了憤怒的神情,我知道,他們對文章內容已經有了較深刻的理解體驗,順勢給了學生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交通專家,你會如何處理大樹與都市文明發(fā)生的矛盾沖突這個問題?理由是什么?這時候,學生表情凝重,都陷入了沉思。最后,學生說出了不同的見解,但大部分偏向于這個答案——保留大樹,然后在大樹的周邊安置警示牌。甚至有的學生還能把生活中曾遇到的類似的問題拿來分析,給大家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延伸拓展,我發(fā)現曾經的熏陶感染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著直接的影響,這次學習,讓學生了解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自然生態(tài)之間的矛盾,認識到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發(fā)展的發(fā)展觀,也讓我們產生了日常里難得出現的思考。
總之,一個人在學習領域上,不僅需要科學文化知識上的充實,還需要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的補充。就如語文特級大師于漪所說:“情”是語文教育的根,語文教育不僅是認知教育,還包括情感教育。這就需要語文老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感豐富、自由靈動的課堂環(huán)境,營造一個個動情的課堂,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讓學生在這樣一個情感彌漫的氛圍中豐富文化底蘊,啟迪人生智慧,塑造人格、美化心靈!
參考文獻:
[1]周成平.我們需要怎樣的課堂[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許書明.當代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中學語文卷[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