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純平
摘 要:童詩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常見文本形式之一,其內容表達及結構形式比較貼合低年級學生的審美標準,能夠讓學生輕易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在開展童詩教學時,教師應當采取賞析的形式,讓學生走進童詩的內容,理解童詩的內涵,體會童詩的意義價值。
關鍵詞:童詩;賞析;兒童;言語;天性
童詩作為針對兒童而創(chuàng)作的文本形式,低年級學生在閱讀童詩的過程中基本不會遇到障礙。為使得童詩更加貼合低年級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無論是教育者還是童詩創(chuàng)作者均提倡讓童詩成為低年級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想法僅僅局限在書面當中,童詩盡管走入了學生的生活,卻并未成為學生生活中的必需品。從本質來看,導致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在于兒童并未認識到童詩的作用價值,沒有感受到童詩的結構美感。
一、賞析語言的趣味性
低年級學生看待事物的起點與成人有著本質的差距,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的感性會大于理性,這與成人的眼光相比具有極端的兩極化特點。因此,童詩的出發(fā)點必須圍繞兒童進行,確保自身具有能夠吸引兒童注意力與關注的趣味性。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去尋找童詩當中的趣味性,感悟童詩所帶來的快樂。
例如,在童詩《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當中,童詩作者以動物的視角表達了對于國家以及自然環(huán)境的喜愛。在該文章當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象聲詞來提高童詩的趣味性,如“叮叮當當”等。教師可以針對此類趣味性較為濃郁的部分開展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愛上學習,愛上閱讀童詩。此外,童詩在篇幅方面較為簡短,整體結構方面則貼合學生對于文章的需求。因此,學生往往喜歡閱讀童詩的過程,這無疑對開展朗讀教學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教師需要充分認識童詩的優(yōu)點,將其優(yōu)點最大化發(fā)揮,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
二、欣賞童詩的畫面感
童詩在塑造畫面感方面具有較強的效果,基本所有童詩都可以作為繪畫創(chuàng)作的基礎。在開展童詩賞析時,教師應當轉變學習思路,從書本當中脫離出來,讓學生結合童詩所表達的內容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這種學習方式雖然與語文教學有著天壤之別,但卻是一個學生接收信息、轉變信息、加工信息的過程。從實際效果來看,學生結合童詩所創(chuàng)作出的畫作并非千篇一律,多數(shù)學生都會在童詩的基礎上添加個人的想象,進一步豐富畫作的內容。由此可見,賞析童詩的畫面感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放飛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娛樂當中實現(xiàn)教育目標。
例如,在學習童詩《讓我們蕩起雙槳》時,童詩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篇幅用作環(huán)境描寫,如小船、白塔、綠樹等等。教師可以借助童詩的特點,讓學生在熟悉童詩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加工。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紛紛開展繪畫創(chuàng)作,且多數(shù)學生能夠在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等內容。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真正走進了童詩當中,體會、感悟童詩的意境,且該過程更是一個文字總結的過程,對于學生今后的閱讀教學有著一定的幫助作用。由于低年級學生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因而教師需要學會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且不得過分干預學生的創(chuàng)作過程,避免自己的意識影響到學生的思維。從本案例可以看出,繪畫創(chuàng)作是在熟悉童詩的基礎上開展的,且學生能夠通過繪畫的形式進一步熟知童詩的內容。由此可見,在特殊的情境下轉變教學思路,采取非常規(guī)的教學手段能夠取得超出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欣賞童詩的想象力
童詩對于學生的影響較高,高水平、貼合生活的童詩往往會對學生造成終生的影響。由于童詩與低年級學生有著較高的契合度,因而童詩可以成為學生開闊視野、認清世界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需要認識到童詩的這一特性,引導學生去賞析童詩當中的精妙之處,感悟童詩的想象力。
例如,《長城和運河》這篇童詩在內容表達方面擺脫了世俗的眼光,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甚至部分內容超過了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程度。當學生在面對未曾接觸的內容或者陌生的環(huán)境時,往往會表現(xiàn)出驚訝的心理狀態(tài),甚至會在童詩的基礎上展開幻想,而學生幻想的對象則是童詩中描述模糊的部分。《長城和運河》在開端部分為學生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如駕駛飛機觀看長城和運河、一個奇異的景象等。從成人的角度來看,這些內容無不體現(xiàn)了文章作者想象力的精妙之處。但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其關注的重心則在“奇異的景象”當中。隨后,作者使用形象化的表達手段向讀者介紹了長城及運河的情境,充分體現(xiàn)了二者的特點。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感悟童詩的精妙,體會童詩所要表達的意義。
綜合上述,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程中添加童詩賞析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于童詩的認識,更能促使學生盡快形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莫光華.童詩賞析:喚醒兒童的言語天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8(10).
[2]曹愛衛(wèi).童詩仿寫,喚醒兒童的心靈語言[J].新作文(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2013(6):18-19.
[3]張海燕.巧用童詩,激活言語表達:特級教師沙建華《班長的苦惱》教學賞析[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7,55(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