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惠英
摘 要: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有話可寫,結(jié)合自身教學實際引導學生適時練筆,通過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改編練筆、經(jīng)歷獨特體驗創(chuàng)造練筆、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續(xù)寫練筆、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想象練筆、緊扣課文中心延伸練筆、面對偶發(fā)題材即興練筆等實際操作,讓習作練筆作為語文教學的常態(tài)練習。
關(guān)鍵詞:習作練筆;常態(tài)化;適時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占著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反映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對作文教學也提出了要求:學生能留心周圍事物,樂于進行書面表達,讓學生懂得習作就是為了滿足自我表達的需要以及更好地與人交流。應該說,作文教學,不僅要指導學生一些寫作技巧,更要讓學生個體能展示自己的心路歷程。我們說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其實都有著對事物那種根深蒂固的情結(jié),只要能把對生活的觀察、認識和感悟用語言文字有效地表達出來,那便是“作文”。為此,新課標對作文訓練又有了調(diào)整:刪去習作有中心的高要求,不再刻意倡導命題作文,為拓寬習作的范圍,提倡學生能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述,并增加想象作文的篇數(shù)。
但是每每要動筆寫作文,好多學生還是會感到無從下筆。他們把寫作文當成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讓學生能主動拿起筆來,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表達出來,正是每一個一線教師教學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本文結(jié)合教學實踐提倡習作練筆的重要性,抓住一切可練筆的機會,讓習作練筆作為語文教學的常態(tài)練習。
一、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改編練筆
看《草船借箭》一課的教學片段。
師:預習課文后,大家知道周瑜妒忌諸葛亮聰明,想主意陷害諸葛亮。課文第二小節(jié)是他們的對話,下面老師來讀提示語,男生讀周瑜說的話,女生讀諸葛亮說的話。思考,從他們倆的對話中能體會到人物怎樣的特點?
師生對讀。
生:老師,這一段怎么都是“周瑜問,諸葛亮說”?讀起來沒什么味道。
師停頓一下后說:是的呢,你真仔細,聽出這樣的感覺。我們學寫過提示語,往往會加一些描寫人物說話時動作、神態(tài)等詞句,而在這段對話中卻很簡潔。大家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本文是從古典小說中翻譯過來的,而古文常常是簡單的“某人曰”,所以就會讓我們感覺單調(diào)了點。既然你提到了,那么,我們接下來就來嘗試添加人物動作、神態(tài)以及心理活動等方面的詞,讓他們的對話更加生動好嗎?
接下來老師就讓學生默讀思考,然后在提示語前加一個確切的詞句。
從以上教學中我們看到: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對話的朗讀來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但是,在朗讀中,“某某說”不免讓學生感覺單調(diào)。如果在“說”之前加入人物神態(tài)、動作的提示語又會怎樣呢?很顯然,這是課堂上意外的生成。于是老師改變了課堂的預設,讓學生尋找符合人物的地位、個性的語句,這樣的指導也為學生作文恰當用好提示語提供了范例,為課堂注入了鮮活的氣息。
應該說,如果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改編而設計一些練筆,學生有了思路,自然容易下筆,也容易對照比較,了解學生整體情況,這樣的練筆確實需要。
二、經(jīng)歷獨特體驗創(chuàng)造練筆
看《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環(huán)節(jié)。
屏幕播放錄像:1994年美國的洛杉磯大地震,當畫面顯示父與子緊緊擁抱的情景時定格。然后談話引入:在這次大災難中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揭示課題。
引導學生尋找課文中與畫面相照應的句子,找到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隨后教師設問“為什么這對父子是了不起的”,在具體分析的時候強調(diào)這節(jié)課的重點:了解父親的了不起。然后找到課文的12自然段重點學習。
師問:一起讀讀第12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發(fā)言說出了自己的體會:父親的堅持不懈、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非常愛兒子、一心只想見到兒子……
師問:把此段變成一首詩,你讀到了什么?(出示段落變成詩的形式)
師:讀詩,這里的數(shù)字8、12、24、36說明什么?生:時間長。
師:為何寫8、12、24小時,而不是直接寫到36小時呢?學生思考后發(fā)表看法。
師指導學生朗讀,學生在教師指導后將這些時間詞讀得越來越重。
師:沒人再來阻擋他,起先有哪些人阻擋他?他們?yōu)槭裁匆钃酰?/p>
學生答到:別的孩子的家長、消防隊長、警察。師:怎么阻擋?讀句子。
師:可是這位父親卻是怎樣說?(學生讀句子。)師:所以后來沒人阻擋他了。
師:此刻的父親已成了這副模樣(讀句子)。師:手怎樣了?生:皮開肉綻。
師:這36小時中,他還會碰到怎樣的情況?學生再說理解。
再讀這首詩。指名讀。
師:什么力量支撐著這位父親不停地挖?讓學生找尋確切的句子。他曾對兒子許下了諾言:無論發(fā)生什么,爸爸總會跟你在一起。
再次讀剛才的詩。
師:讀到這里,我想你肯定有話對這位父親說,拿出筆寫一寫。
學生練筆并交流。教師出示一首小詩,讓學生感受父愛。
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
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
這個人就是父親,
這種愛就是父愛。
在以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把握了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引領學生進行閱讀,在多次朗讀中讓學生親歷文本,促進學生全體參與、積極參與,而且通過朗讀設計提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引領學生深層參與,學生這樣的參與非常有效。又在學生經(jīng)歷了心靈的重大感觸之后寫下自己的感受,不失為一次合適的練筆。
三、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想象練筆
在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導語中提到:要學生將聯(lián)想和想象的表達方法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應該說六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有了一些生活的素材,對于他們習作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就是要平時加強練筆。在教學完第二單元課文《彩色的翅膀》之后,我讓學生進行了續(xù)寫,運用第一單元所學到的聯(lián)想與想象的方法進行表達,當然在動筆之前進行了一些問題的設計,使他們有一個思考想象的方向:去年小高帶去的昆蟲是否能在島上安居樂業(yè)?那些昆蟲給戰(zhàn)士們的生活增添色彩了嗎?戰(zhàn)士們的生活有沒有因為這些小昆蟲的到來而發(fā)生了改變?……
應該說此類的設計教學讓我嘗到了甜頭,學生的想象非常合理,也寫出了令人夸贊的好作文。
以上抓住教材的內(nèi)容加強練筆,通過問題引導的設計,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必會讓學生有話可寫,不會對習作產(chǎn)生懼怕心理。
四、緊扣課文中心延伸練筆
上過《凡卡》這篇課文的老師都知道,小說向我們講述了進城當學徒的凡卡的悲慘遭遇,通過信的內(nèi)容看到凡卡遭受的種種虐待,正因為受到了這些非人的待遇,所以凡卡寫信乞求爺爺把他帶回鄉(xiāng)下去。而凡卡的爺爺呢,他雖是一個守夜人,但他沒有能力養(yǎng)活孫兒,所以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將九歲的凡卡送到城里當學徒。課文通過凡卡當學徒的遭遇的描述,反映了當時社會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從而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表達了作家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在小說的結(jié)尾,凡卡將信寄出以后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還夢見爺爺正讀著他的信。可以說這個結(jié)尾非常含蓄,不深入思考,學生很難體會這似喜實悲的結(jié)局。好在通過課文內(nèi)容的挖掘理解,又加上以前所學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結(jié)尾的理解,好多學生都能理解:這僅僅是凡卡美好的夢想而已,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于是提問學生:你認為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假如爺爺收到了信,能使凡卡過上好日子嗎?學生各抒己見,更多的觀點就是爺爺是不可能收到凡卡的信的,從前面凡卡寫信封的內(nèi)容中知道或從那個醉醺醺的郵差那里理解。應該說,這樣的理解也很到位,那么假使爺爺收到信呢?最終使學生明白:縱然爺爺能收到他的信,也不能改變凡卡的悲慘命運。到此課文的教學已近尾聲,我安排學生進行一次小練筆——一次想象性的作文《凡卡的信寄出以后》。
結(jié)果,學生的想象都還比較合理到位,都能圍繞“凡卡最終擺脫不了悲慘的命運”這一中心來寫??戳藢W生的作文之后,使我再一次體會到結(jié)合課文安排作文練筆的必要性,不要怕學生寫不好,只要教師隨時加以引導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五、面對偶發(fā)題材即興練筆
每學年開學時,作為班主任對學生換座位一事肯定也是傷腦筋的,要考慮學生的高矮,要考慮男女生搭配,要考慮學生視力的狀況,也要考慮學生成績的情況,應該說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為此安排一次《換座位》的練筆也是不錯的。
一次,我發(fā)現(xiàn)學生座位邊有一顆折好的幸運星,但是沒有學生主動撿起,詢問之后又沒有學生承認。本來只是想說明不要隨意丟棄,講到學生的行為習慣問題,沒想到卻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于是我開始講解:幸運星給我們帶來幸運了嗎?老師大動干戈是想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從你們對這顆幸運星的態(tài)度可以反映出哪些問題?一顆幸運星引發(fā)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動手練筆,起了一個《“隕落”的星星》的題目。這次,學生的練習也非常好,都有自己的想法。
食堂午餐就餐以后,發(fā)現(xiàn)泔水桶邊有倒出的剩菜剩飯,于是又進行了調(diào)查,但是終究沒有學生承認,最后我讓班長背了“黑鍋”,也從這件事中教育學生該怎么做。事后就這件事進行了一次練筆,特別是班長讓他好好寫,題為《背“黑鍋”》。
另外,在學生動筆之前,給學生一個引子,讓他們有個參照,使學生模仿著練筆;將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作為范文,既鼓勵表揚了優(yōu)秀的學生,也為其他學生提供了一個范例,再讓學生有意識地練筆……這些常態(tài)練筆的設計,確實會給學生帶來作文的思路,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從而收到較好的作文教學效果。
以上就是我結(jié)合教學實踐對學生進行的相關(guān)習作練筆上的嘗試,我覺得這些練筆在老師有意識地引導之后,學生的內(nèi)容都寫得相對充實豐滿,基本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長此以往,如果老師能夠抓住一切可以練筆的機會讓學生加強練筆,我相信學生對作文的害怕程度會降低。作文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就應該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將習作練筆進行到底。
參考文獻:
[1]徐健.小學語文教學中“隨文練筆”研究與實踐[J].珠江教育論壇,2017(3).
[2]曾月英.讀寫相融 隨文練筆: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有效鏈接新思路[J].珠江教育論壇,2017(3).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