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學 林璐
摘要: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帶來了我們稱為“在線學習”的新學習方式,這一學習方式必然影響教育。文章討論了在線學習可能給教育帶來的積極影響,認為在線學習能整合既有的不同教育方式;改變學習的動力機制和教學關系;使教育活動更容易獲取,學習效率更高。文章也討論了在線學習帶給教育的負面影響和挑戰(zhàn),對推廣在線學習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在線學習;人力資源開發(fā);教育
中國教育機構引入在線學習的方式營造了較好的氛圍?!翱平膛d國”戰(zhàn)略的實施,“慕課”的大力推行,為在線學習的興起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電信的迅猛發(fā)展,網(wǎng)絡的普及為在線學習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這種新型學習方式必然會對既有的教育產生重要影響,全面認識其影響和作用對于正確引進在線學習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線學習(也即e-learning)包括新的溝通機制(如計算機網(wǎng)絡、多媒體、專業(yè)內容網(wǎng)站、信息搜索、電子圖書館、遠程學習與網(wǎng)上課堂等)和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雖然有助于很好地實現(xiàn)某些教育目標,但不能代替?zhèn)鹘y(tǒng)的課堂教學,還會極大地改變課堂教學的目的和功能。在線學習的真諦在于學習本身以及通過學習產生的巨大變革。正如Alexander的研究發(fā)現(xiàn),僅僅依靠應用信息技術本身并不能改善學習,新技術的應用通常被認為是技術改革,但是真正的改革在于學習和教師的指導活動以及教育組織的理念變革。這給理解在線學習時指明了方向,即在線學習時需要相應的技術,但最重要的并不是e-技術,而是學習觀念和思想的變化。
一、在線學習對教育的正面影響
(一)在線學習整合教育方式
按照教育內容的傳遞形式,教育方式可以被分為演示法和體驗法兩大類。按照教育主體的不同,教育方式可以被分為自我指導學習和他人指導學習兩種形式。在線教育整合了演示法和體驗法,整合了他人指導和自我學習的特點。使教育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在線學習能綜合所有學習方式的優(yōu)點于一身,既利用講座法成本低、節(jié)省時間的優(yōu)點,又可以發(fā)揮視聽法直觀、形象、虛擬等長處,還能創(chuàng)造體驗法使人身臨其境,同時,也能兼具他人指導學習和自我指導學習的優(yōu)點,這種兼容性帶來的優(yōu)勢是不容忽視的。
(二)在線學習改變學習動力機制
研究發(fā)現(xiàn),只有一個人的生存憂慮強于學習憂慮時,才有學習動機,學習行為才會發(fā)生。學習憂慮來源于唯恐新知識難度太大而害怕嘗試。生存憂慮來源于為了維持生存必須做出變革。要引導學習行為的發(fā)生和建立學習動機,一方面,可以增強生存憂慮,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學習的憂慮。
借助在線學習,學校能夠更容易地通過減少學習憂慮的方式來建立學習動機。對教師來說,學習時間更容易安排,這使得教師更容易支持學生學習。對學生來說,學習材料更容易獲得,許多過去難于理解的概念、過程和方法可以更容易被了解,使學生的學習信心和主動性更強。因此,在線學習有利于創(chuàng)造更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降低學習憂慮。這比增強生存憂慮的方式更能促進學生學習。
(三)在線學習使教育活動更方便
通過在線學習,學生能完全控制和選擇學習時間和地點。學生可以根據(jù)需要在任何時間進行學習,學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進度安排學習時間,并且通過e-技術能及時更新學習內容,及時收到信息反饋和指導。這也許是在線學習在教育(而不是在學習教育)中獲得了飛速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由于在線學習的個人化設計,學生可以按其自己的特點安排學習進度,略過自己已經知道的內容。由于在線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以及規(guī)??勺冃?,使世界任何地方的學生(如國外交換生等等)都能及時得到教育與開發(fā),使人力資源開發(fā)客體內涵擴大化,符合組織國際人力資源開發(fā)特點。而且學校可以通過網(wǎng)絡創(chuàng)造出跨時空的場所,讓學生充分交流,從而達到學習和解決問題的目的。
(四)在線學習創(chuàng)造新的教育觀念
在線學習創(chuàng)造了新的教育理念。在線學習更注重教育效果而不是教育過程;更重視自我學習而非課堂學習;更重視線上學習而非紙上學習;更重視即時學習而非周期性學習;更重視終身持續(xù)性的學習而非一次性學習。
首先是分享式學習理念的出現(xiàn)。由于網(wǎng)絡在傳輸、儲存和組合材料的便利性,使得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也可以增加學習合作的可能性,學生更容易分享到其他學生的經驗,并接觸到過去難以想象的學習資源。
其次是主動學習理念。在線學習也使學習活動變得更加主動積極,尤其是寬帶網(wǎng)的使用者,他們更傾向于給互聯(lián)網(wǎng)增加自己的內容,或是在網(wǎng)上發(fā)表見解及其他信息。這反應在學習行為上,必然會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性。
最后是個性化學習。在線學習更加有力地促進著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能滿足不同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獨立性和自主性大大增強。學生接受教師傳授的統(tǒng)一的學習方法將被個體化和個性化的學習方法所代替。
二、在線學習對教育的負面影響
(一)在線學習開發(fā)成本較高
一般說來,在線學習投入費用是比較大的,是傳統(tǒng)教育開發(fā)成本的三倍。對于學校來講,這有可能降低學校投資和開發(fā)在線學習項目的熱情。這種不利影響隨著在線學習專業(yè)供應商的發(fā)展,項目規(guī)模效益的發(fā)揮,可能會得到解決。但是,對于學生來講,在線學習的隱形費用較高。學生除了訂閱學校開展的在線學習課程之外,想要觀看其他的線上學習內容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這可能會使部分學生喪失了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二)在線學習容易給教育管理帶來不利影響
在在線學習的影響下,學校對學生的督促減少了,使學習的壓力減少了一些,更多地依靠學生的自覺性。這對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學習管理和學生的要求較高,例如需要學生自我監(jiān)督、自我管理、主動性強、學習態(tài)度和動機較好、信息反饋及時等。由于在線學習的隨時隨地性,給學生的專注力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空轉換具有極強的隨意性,在此條件下進行學習的人,可以隨時從學習狀態(tài)轉移出來,進入游戲狀態(tài),或者被與學習無關的內容所吸引。
在教師不在場的情況下,學生容易產生孤獨和被拋棄的感覺,同時對于學生來說往往存在判斷的問題(problem of judgement),倫理的問題(problem of ethics)和距離的問題(problem of distance)。如果不認真設計在線學習環(huán)境,這一學習方式將不能發(fā)揮正常作用。
(三)在線學習容易造成學習材料問題和學習失誤問題
通過在線學習,學生可能會追求信息的快速和輕松,而忽視深入和嚴肅的思考。因此,可能帶來的是學生的思維混亂,知識垃圾化,挑戰(zhàn)了知識的嚴肅性和嚴謹性。許多研究都指出了在線學習在打破時間和地理邊界方面的作用。實際上,在線學習還可以打破思想和政治的邊界,在在線學習中,學習的內容是由外部群體提供的,因此,學校不再那么容易控制學習內容。但是學習材料的準確性這不得而知,而且還會跟學校老師所教授的內容有出入,這就會使學生處于困惑中。學校希望樹立的組織文化和管理理念,常常會受到外來教育者自我理念的影響。
(四)在線學習導致學生只注重學分的獲得而忽視知識的獲取
絕大部分參與在線學習的學生更加注重獲得所學課程的學分。由于在線學習的時間較為隨意,對于自律性差的學生來講,缺乏了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因為監(jiān)管機制并不完善,使得部分學生為了獲得學分在學習和考核的過程中作弊,并沒有真正地獲得該門課程所傳授的知識,這與學校開展在線學習的初衷相違背。而且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的過程,使得老師并不了解學生學習的程度,無法因材施教。
三、總結
任何一種學習方式的應用,都可能使積極和消極影響并存。盡管一些研究者過分悲觀地預測在線學習將以失敗告終,但這并不影響其巨大價值的發(fā)揮。充分認識負面影響和積極作用一樣,對于組織科學地設計和推廣在線學習系統(tǒng)具有重要意義。在線學習擴大了高等教育的開放程度,使更多人獲得了高等教育的機會;在線學習促進了高等教育創(chuàng)新與變革,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但其教育質量的保障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在線學習不僅為在校學生還為在職工作者提供了終身學習的平臺,滿足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來應對社會的挑戰(zhàn)。雖然越來越多的人青睞于在線學習,但是,在線學習并不能取代高等教育。在線學習的出現(xiàn)適應了社會經濟、科技不斷發(fā)展的需求,是科技與商業(yè)的結合,它不能提供學生道德素質的教育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但它對傳統(tǒng)教育發(fā)出了挑戰(zhàn),促使傳統(tǒng)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
參考文獻
[1]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開發(fā)研究所 .美國教育部教育技術白皮書[M].上海 2001, 2-30.
[2] 宋國學. e-學習的理論內涵與實踐價值[J]. 比較教育研究, 2005, (5): 13-17.
[3] 雷蒙德·A·諾伊. 雇員教育與開發(f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 Sharma,P., Maleyeff, J. Internet Education :Potential Problems and Solution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2013,17(1): 19-25.
[5] 郜紅晶, 李艷輝. 在線教育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影響[J]. 理論·研究, 2016, (5):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