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媛
摘要:隨著教改的不斷推進,為學生減負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但是高中學生的課業(yè)壓力還是很大,而且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這很大程度上與學校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相關.具身認知理論中的身體學習、認知方式等研究為高效課堂提供了相關理論基礎,目前也有很多高中提出“導學案教學”的教學模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將兩者恰當?shù)厝诤线\用更好地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效率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斟酌.
關鍵詞:具身認知;導學案;高中物理;高效課堂;解決方案
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強調教育教學工作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教育教學過程,關注學生發(fā)展,減輕學生負擔.作為高中重要學科之一的物理學科,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物理課堂教學有效甚至高效.具身認知理論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值得研究借鑒到實際教學中來.
1具身認知理論與高效課堂
具身認知理論是在強調身心一元的基礎上,認為認知這種行為是具體的個體在實時的環(huán)境中產生的,個體在記憶里儲存的認知信息是具體、生動的,而非抽象的符號,這種信息又同身體的特殊感覺通道相聯(lián)系.具身認知理論具有三大特征:其一是認知的具身性,即認知不能脫離人的身體而獨立存在,認知的存在需要依靠人的身體物理屬性;其二是認知具有體驗性,即人們的認知和對事物、世界的看法都是由我們的身體在環(huán)境中的體驗而得來的,身體對事物及環(huán)境的感知決定著我們的認知;其三是認知的情境嵌入性,即認知需要情境的存在,認知的內容、認知的過程等都脫離不了身體的感知,而身體存在于身體所處的情境之中,由此體現(xiàn)具身認知的情境嵌入性.而這種強調身心合一的認知理念也給我們當下的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啟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是強調單純的大腦認知,而具身認知理論則強調全身心都參與的主動的體驗式學習,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互動過程也是身心融合的,這就為生成性學習提供了路徑,也為教學評價提供了新的方向.
有效教學是一種提倡效果、效益、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學觀,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是有效教學的三個維度:有效果指的是學有所得、收獲;有效益指的是學的東西是有價值的、有用的;有效率指的是學的過程和方法是科學的、簡潔的、省時的.
何為高效物理課堂,即中學物理教師在遵循物理課堂教育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的前提下,根據(jù)學情和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采取的最為恰當?shù)慕虒W模式使物理教學得到較高的學習效果并有助于學生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教學活動.
具身認知理論應用到提高課堂效率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具身認知理論認為人對世界的探索和學習是以自己的身體為開端開始的,教師可將教學內容具體化,重點知識生活化,讓學生身體的各個感官面對復雜紛繁的學習信息能夠更長久地進行儲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具身認知理論還主張教學應該在舊知識基礎上傳授新知識,化繁為簡,使學生從內在領悟知識至升華.
2導學案教學
2.1導學案教學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導學案教學在我國中小學開始盛行.導學案即以預習稿、導學稿、導學卡片、講學稿、前置性學習、學習單、任務單、自主學習文本、小組討論材料、例題案等多種理論稱謂為主要特點的課程資源或文本材料,這種模式基于學校自身對新課改理念的理解,成為自下而上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典范.導學案教學的中心主旨是將“教”變“導”,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課前讓學生的身心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初步感受和體驗,這與具身認知理論的教學觀念不謀而合.但想要利用好導學案教學的形式來提高教學有效性,就要明確導學案教學的意義,體會這種形式的教育觀念,明確學科特點,培養(yǎng)學生課前進行具身學習的習慣,幫助學生自我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實現(xiàn)高效課堂.
在高中學習階段,物理學科的地位舉足輕重,物理學科的學習是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能力.但是由于在物理學中,許多現(xiàn)象、概念和規(guī)律的抽象性,再加上高中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并不成熟,學生學習物理會覺得有些吃力,課程進度響應變慢,物理教師們也都為此很苦惱.目前有很多高中物理教師就將導學案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試圖建立起高效物理課堂,但是想要恰當?shù)貙W案教學應用到物理教學中,就不能對這種模式簡單復制,那么如何具體實施和應用,這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就值得廣大物理教師思考.
2.2導學案應用在高中物理教學的相關思考
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應用還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一是導學案成了課堂教與學的主角,教材倒顯得可有可無;二是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之前,要求學生朗讀課前教師預留導學案上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的要求;三是進行具體知識點學習之前,讓學生對導學案上的知識概念規(guī)律等進行默寫、背誦等等,導致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規(guī)律和概念等不僅沒有深入理解,反而將物理學習變成了機械背誦;四是完全淹沒了學科特點和學習物理學的意義,更沒有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和對課程設計的獨特理解,這樣就將培養(yǎng)學生具身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導學變成了另外一種可怕的填鴨式教學,不僅沒有幫學生減負反而增大了學生課內外的學習負擔.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已經(jīng)課前學習背誦的概念規(guī)律等不做過多講解,而是更著重于對知識點更深層次的講解和拔高,這種形式的“導學案教學”或許對于自學能力強,領悟能力高的學生比較適用,但是對于能力一般的學生就不是很受用,學習起來會很吃力,這也會導致學生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興致就會因此變得很低迷,這種形式的高效教學實質上是得不償失的.
2.3具身認知視角下完善物理導學案教學
2.3.1開發(fā)思維、定性感受概念類導學案
具身認知理論強調感性的學習環(huán)境會分擔認知壓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導學案要以物理學科特點為前提設計導學案的形式和內容,不要設計冗長的定義概念的默寫和填空,要保證導學案的內容能盡最大程度的開發(fā)學生物理思維,全身心感知物理學科信息,定性感受物理學科魅力.例如在靜摩擦力的教學中,感受兩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趨勢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那么在本節(jié)課的導學案中就可以設計一些情境體會,讓學生課前自己進行定性感受相對運動趨勢的存在,如用手用力推課桌而課桌未動、用手握著玻璃杯、當汽車啟動和剎車時坐在汽車里的人等等諸如此類的情境.通過這些身心參與體驗,學生的身體物理屬性便會幫助學生對感知到的物理學習信息進行初步認知.在情境體會之后可以設計幾個小例題,讓學生分析一下不同情境中的物體之間是否存在相對運動趨勢,如果存在的話判斷一下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和靜摩擦力的方向,這種形式的導學案就達到了課前開發(fā)學生物理思維初步掌握和運用物理方法的目的.
2.3.2根據(jù)不同課型設計不同形式的導學案
對于不同課型的物理教學可根據(jù)課型特點設計不同形式內容的導學案.概念的學習是物理學習的基礎,物理概念是進行物理學習的分析、綜合、推理等邏輯思維的出發(fā)點.很多概念的形成是在一系列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出來的的事物共同特征,例如在物理概念教學中,導學案可以從大量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為出發(fā)點進行設計,創(chuàng)造一系列的物理學習情境,幫助學生能夠順利地進行認知,比如機械運動概念的教學,導學案就可以列舉天體在運動、車輛在前進、機器在運轉、人們在行走等等,雖然這些現(xiàn)象的具體形態(tài)不同,但是不考慮其具體形態(tài),這些物體的運動是否存在一個共同特征,讓學生感受、思考和總結,課上再由教師給出物理學中規(guī)定的概念,讓學生在身心以及思維中形成具體形象的物理概念.
2.3.3課程標準要求導學案應用在復習階段
課前將課程標準對每節(jié)課的要求設計在導學案中,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上朗讀,這樣的設計顯然有其不合理之處,因為在進行一節(jié)物理課的教學之前,學生還沒有對物理現(xiàn)象、概念和規(guī)律等知識進行具體深入的認識、感受、理解和內化,對于課前閱讀的課標內容也僅是大概的了解,并不會因此明了對于本節(jié)內容的不同知識點要掌握和了解的程度,反倒會讓學生在進行本節(jié)課的學習之前就產生無形的壓力.但是將課標要求的內容放在復習課的導學案之中,它就可以幫助學生回想之前身體各感官所儲存的學習信息,捋順之前學習過的知識,明確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和應該掌握的程度,進行自我知識檢查、查缺補漏,并將需要深入掌握的知識進行再次強化,這樣也就達到了高效物理教學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