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舉
摘 要:貨幣,在現實經濟生活中處處閃現著無限的魅力,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同貨幣打交道。貨幣的本質是一種商品,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并體現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出現及運用對貨幣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互聯網背景下產生的第三方支付能不能改變原先的支付模式,是值得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貨幣;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支付方式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33-0071-03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對貨幣有著復雜的感情,這里既有我們看到的現金,也有我們看不到的虛擬貨幣,貨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稱它為經濟發(fā)展的潤滑劑。
一、貨幣的職能
貨幣的職能是貨幣本質的具體表現,貨幣在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中執(zhí)行著下面的職能。
第一,價值尺度。貨幣的本質是一種商品,商品本身是有價值的,因此貨幣就能夠充當商品的價值尺度。在日常生活中,貨幣在執(zhí)行價值尺度的功能時,人們用多少錢來衡量商品的價值,或者用銘牌、吊牌來衡量商品的價值,而并不需要現實貨幣的存在。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就是價格,如某件商品的價格是二兩白銀、三兩黃金等。第二,流通手段。貨幣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發(fā)揮媒介作用時,便執(zhí)行了流通手段職能。在日常的交易過程中,我們用貨幣購買商品或者賣掉商品收到貨幣的瞬間,貨幣就是執(zhí)行了流通手段,商品的交易流通引起了貨幣的流通,并為商品的流通服務。第三,貯藏手段。由于貨幣本身是有價值的商品,當貨幣退出流通市場,貯藏起來,就執(zhí)行了貯藏手段的職能。執(zhí)行此項功能的貨幣必須是足值的金屬貨幣或者是作為貨幣材料的貴金屬,如過去的一些地主富人,把金銀財寶放在地窖或者其他地方,退出流通市場,儲藏起來。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采用信用貨幣制度,貨幣表現的價格大多數已經和貨幣本身的價值產生了背離,居民儲藏起來的貨幣并不能執(zhí)行儲藏手段,仍是計算在市場流通量中。第四,支付手段。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產生于商業(yè)信用的產生,在商品的買賣過程中,貨幣一方面執(zhí)行了流通的職能,還有一方面就是執(zhí)行了支付手段,貨幣的價值得到了轉移,在商品的賒銷和延期付款等信用交易過程后,當賒購者償還欠款時,貨幣就執(zhí)行了支付手段的功能。第五,世界貨幣。當貨幣的流通和使用范圍超越了一國的國界,在世界市場上發(fā)揮一般等價物作用時便執(zhí)行了世界貨幣的職能。執(zhí)行這項功能的貨幣必須也是足值的金屬貨幣或者是作為貨幣材料的貴金屬世界貨幣只能是以重量直接計算的貴金屬,如近現代國際貿易或戰(zhàn)爭賠款中使用的黃金白銀。但是,當代一些信用貨幣成為了世界普遍認可的通貨,實際上就發(fā)揮著世界貨幣的職能,如美元、歐元等。
事實上,貨幣的這些職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每一個職能都是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本質反映。
二、互聯網金融對貨幣的影響
2013年以來,互聯網技術推動了金融產品、金融市場在中國的快速發(fā)展,出現了許多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理財產品,借貸市場等如雨后春筍般的快速出現,發(fā)展壯大。一時間,互聯網金融公司也受到了投資者的追捧。但是互聯網金融本質上還是金融,由于暫時的認識、監(jiān)管等問題,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現象,對金融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那么,互聯網金融對貨幣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呢?
第一,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使得貨幣中現金需求減少?;ヂ摼W金融的發(fā)展,使得人們的貨幣使用習慣發(fā)生了改變,過去基于日常生活中交易的需求和謹慎性的需求,往往要準備現金用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很少再儲備大量的現金,資金大部分都集中在銀行中或者互聯網金融平臺中。在日常的貨幣交易中,也一般是通過刷卡支付或者平臺的掃碼付款,公司等法人單位也提倡通過轉賬的方式進行日常的業(yè)務結算,盡量避免使用現金。這樣就節(jié)約了社會的交易成本,加快了社會的交易效率,也降低了貨幣的發(fā)行、防偽等成本,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
第二,第三方支付對貨幣的滯留效應。互聯網金融中,貨幣的滯留效應是指由于互聯網交易的需求而滯留在互聯網金融機構中的貨幣資金。互聯網金融中的滯留貨幣主要來源于第三方支付交易。由于我國在信用制度建設上的缺陷,導致買家和賣家的信任難以達成,都在防止被對方詐騙,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出現極大促進了我國電子商務的迅速發(fā)展。在此過程中,第三方支付機構中就積累了大量的沉淀資金,且數目巨大,由此會帶來很多潛在的風險。這部分滯留資金存放在第三方支付機構中,如何才能保證資金及時準確地轉移支付,不發(fā)生詐騙、跑路的道德性風險,還有系統(tǒng)故障、操作失誤等其他的風險,還有這部分資金國家的相關部門有沒有監(jiān)管,如何監(jiān)管也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這部分資金會不會通過險資的隱形方式進入證券市場,引起證券市場的大漲大跌等問題。
第三,貨幣乘數放大。我們知道,廣義貨幣M2的貨幣乘數m2=■( rd為法定存款準備金率,e為超額的存款準備金率,k為現金漏損率,trt為活期存款變?yōu)榉莻€人定期存款的準備金率,xrx為活期存款變?yōu)閺V義貨幣的準備金率)。在基礎貨幣不變的前提下,首先,由于互聯網金融發(fā)展的電子貨幣的高流動性。商業(yè)銀行可以在資本市場上可以以降低的利率、較快的速度方便地進行融資,這樣銀行可以適當減少超額準備金的提取,大膽地去發(fā)放貸款掙錢,這樣e就會減少,從而使得貨幣供給增加。其次,互聯網金融的普遍使用,持有現金的需求和機會明顯地降低了,間接地降低了社會中現金的漏出和損壞,現金的漏損率k降低了,結果就是貨幣乘數增大,從而增加了貨幣供給。最后,互聯網金融增加了資金支付結算的效率,現金和活期存款所占的比重開始下降,而收益率相對較高的定期存款所占比重則上升,這樣x就會增大。結果也會導致貨幣乘數增大,增加貨幣供給。所以說,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也是這幾年貨幣市場上貨幣供應增加的重要因素。
第四,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受到影響。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jié)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量,以達到控制最終目標的效果。按照宏觀經濟學創(chuàng)始人凱恩斯的觀點,央行實行貨幣政策調控經濟時,主要是通過利率傳導機制度進行的,其核心思想是:中央銀行代替政府通過調整準備金率,調整再貼現率和公開業(yè)務操作三大工具影響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量,然后依據市場上貨幣的供給量和需求量來影響貨幣的價格—利率,從而進一步影響到投資和凈出口這個總需求量,影響總產出。而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加快了貨幣的流通速度,減少了現金的使用量,人們對貨幣的需求處于一種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而凱恩斯學派的貨幣需求(交易需求、謹慎性需求、投機需求)方程Md=P(ky-hr)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戰(zhàn)。就很難通過貨幣的供給量和影響貨幣的價格—利率,因為貨幣的需求是不穩(wěn)定的,這樣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就難以傳導下去,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就受到了影響。endprint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對貨幣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綜合性的,不僅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也影響到了政府的貨幣政策制定實施。因此,我們需要更好地運用互聯網金融為我們的生活服務,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方便,而中央銀行需要更好地研究貨幣政策,使得貨幣政策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仍能夠發(fā)揮積極的作用,調節(jié)經濟的良好運行。
三、第三方支付能不能改變原先的支付模式
原先的支付模式,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買賣商品和服務時,都是一手交貨,一手付款,隨著商業(yè)社會的發(fā)展,信用的出現,關系良好的客戶間出現了賒銷等商業(yè)模式,而銀行憑借經營信用也快速地發(fā)展起來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我國的電子商務一馬當先,走進了千千萬萬尋常百姓家。在業(yè)務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由于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商業(yè)銀行的體制等問題,為第三方支付的出現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第三方支付以其方便快捷、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操作簡單等特點贏得了消費者和商家的普遍認同。
人們?yōu)槭裁丛敢獍彦X存在銀行,一個最基本的出發(fā)點是出于對銀行的信任,為什么愿意通過銀行來完成支付結算,那么第三方支付想要改變原先的支付模式,即通過銀行類金融機構來完成支付結算,就需要建立起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信用基礎。第三方支付的出現和發(fā)展是為了解決交易中的信用問題,可以很好地解決電子商務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和交易安全問題,如果社會建立了很好的信用制度和法律制度,第三方支付會不會消失,畢竟它給傳統(tǒng)的金融體系帶來了影響和沖擊,會加劇金融市場的不穩(wěn)定性,還有由于第三方支付機構所引發(fā)的沉淀資金、道德風險、套現等問題也給金融監(jiān)管帶來了挑戰(zhàn)。筆者認為,未來社會的發(fā)展,第三方支付必將改變原先的支付模式,這是因為:
第一,未來我們人與人的見面機會將越來越少,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技術、智能技術等高科技進行聯系、交易。社會更趨向與一種SOHO模式,大部分的交易行為都是在網上完成。就像現在的電子商務發(fā)展,網上下單,快遞郵寄商品,消費者和商家都是在網上聯系和交易,根本不用見面,這就無法像原來那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第二,信用體系不健全、社會信用不高導致信用問題仍將長期存在。社會的發(fā)展就有交易,有交易就有支付的需求,有交易就有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信息不對稱時就有欺詐,信用問題。社會的復雜性,導致人與人的信任不容易輕松地建立,朋友圈越來越多,但彼此信任的人越來越少。為了讓交易更對稱,更公平,這就需要一個雙方都信任的第三方平臺來完成中介的作用。
第三,第三方支付使得支付變得更加方便快捷,降低了人們的生活成本,交易成本,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話費、電費、水費等費用,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一步到位,再也不用去各個部門排隊,看臉色辦事,這樣方便了群眾,方便了相關部門的事情不正是各方所期待的嗎?這相當于第三方支付平臺充當了大家的管家服務,而且還是免費。而第三支付平臺也通過為大家服務,依靠大家的沉淀資金、廣告收入得到了發(fā)展壯大。
第四,商業(yè)銀行的互聯網支付改革太慢,在方便性、快捷性方面有一定的落后。我們使用商業(yè)銀行的網上銀行支付時,卡號、密碼、k寶、u盾等安全裝置往往搞得很復雜,使用效果與第三方支付公司比較,就明顯地感覺到麻煩,這也許是商業(yè)銀行不分析客戶的需求導致。比如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快捷支付的額度有時就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需要用電子密碼設備,這樣就給客戶帶來了麻煩,像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能夠依托阿里巴巴的大數據分析客戶的交易習慣、需求、數據,方便地滿足客戶的需求,給客戶的體驗非常好。
第五,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比商業(yè)銀行快,由于我國銀行的體制機制等因素,革新的速度比較慢,而互聯網公司這種新型產物的創(chuàng)新速度非???,一定可以讓交易更加高效快捷。商業(yè)銀行沒有生存的壓力,而互聯網公司競爭非常激烈,想要在市場競爭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唯一的途徑就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滿足客戶的需求。
第六,政府的監(jiān)管也會促進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健康發(fā)展,由于第三方公司這幾年的快速發(fā)展,龐大、快速增長的沉淀資金以及一線P2P公司跑路事件的出現,政府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監(jiān)管也是在逐步完善發(fā)展,這樣就會避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無序發(fā)展。
這樣看來,在未來的社會發(fā)展中,第三方支付必將改變原先的支付模式,成為社會交易中主流的支付方式,改變傳統(tǒng)的支付方式,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支付需求。
四、結語
自從貨幣出現以來,就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fā)展。在新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對貨幣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第三方支付的出現,改變了信用不健全、信息不對等給電子商務發(fā)展帶來的困惑,同時也逐漸影響著傳統(tǒng)的支付方式。
參考文獻:
[1] 胡慶康.貨幣銀行學:第5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2] 謝平,鄒傳偉,劉海二.互聯網金融手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3] 張文慶,李明選,孟贊.互聯網金融對傳統(tǒng)貨幣政策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第三方至于視域[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15,(5).
[4] 陳曉華,曹國嶺.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5] 袁志剛,歐陽明.宏觀經濟學[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