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西京學院,陜西西安 710123)
學生的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以及云計算、互聯網等的普及,類型多樣、錯縱復雜的數據更是給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文中先分析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然后探討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具體對策。
在高校日常運行期間,師生每天都以不同形式產生著數據,在數據達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可建立數據庫然后對這些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然而,在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實際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信息化針對性差,且系統(tǒng)化程度偏低,這些都導致出現了決策支撐力度偏低,并給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具體又表現在如下幾大方面。
其一,部分高校在購買或者自行(委托第三方)開發(fā)的學生管理工作系統(tǒng),僅實現了某一部分工作流程的辦公自動化化。例如,學生評優(yōu)申報審批、學生獎學金和助學金的申報審批以及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之類的日常工作流程等都可以在相應的管理系統(tǒng)中操作完成。然而,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頂層設計,進而導致各個子系統(tǒng)融合度偏低、信息交互性差以及系統(tǒng)查詢的效率偏低,進而出現了典型的“信息孤島”現象。
其二,在學生的系統(tǒng)管理過程中還經常存在著海量數據,但是,這些數據的結構化程度也存在著偏低現象,進而出現了大量的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諸如文檔、圖像、文本、視頻以及圖片等非數據化結構和報表、郵件、資料庫和網頁等半結構化數據[1]。但就目前來看,很多高校對這些問題的處理還處于初級階段,信息處理能力偏低。
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要想更好地順應大數據時代的發(fā)展要求,首先就應轉變思維觀念,應提升對大數據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高校唯有進行思想和技術方面的變化和革新才能實現對大數據所得出觀點的轉化,將這些數據觀點轉化成同類院校中的競爭優(yōu)勢。作為高校相關管理部門的領導者和決策者,也應轉變思維,在戰(zhàn)略層面提升對大數據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還建議應加大對大數據的宣傳力度,應明確大數據的重點應用對象,同時應加快面向大數據應用技術的研究,借此來進一步推動大數據應用技術的研發(fā),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大數據應用和管理人才,建立和完善大數據保障體系,并充分發(fā)揮大數據技術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優(yōu)勢。
高校在進行獎學金、助學金和助學貸款各項工作評定時,如果能夠恰當地使用大數據技術,利于提升評定結果的精準性,進而促使學生工作效率的提升。以校園卡所記錄數據為例進行分析,通過系統(tǒng)地統(tǒng)計參評者在校園內的消費時間、地點以及金額等,不僅能對學生的生活習慣有整體的了解和認識,同時還能更好地推測和判斷學生在校的消費水平。當然,學生工作者還可將上述信息同學生的生源地、年齡、性別、家庭經濟情況和家庭成員構成等密切關聯起來進行分析,借此不僅能深入地了解學生在校的消費水平,而且還能了解其消費水平同上述相關因素是否存在某種關聯性,可將以大數據技術為依托利于建立全體學生的常模參數。
要想充分發(fā)揮大數據技術在高校管理工作實踐中的作用,還應搭建校園大數據技術研發(fā)和應用平臺。其一,可設立高校校園大數據發(fā)展專項資金,對于大數據研發(fā)和應用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建立校園大數據中心,同時制定具體的校園大數據應用規(guī)則,明確校園數據采集和使用所設計的諸如隱私、準確性、歸檔保存以及可獲取性之類問題在內的應用規(guī)則,同時明確學生信息的使用職責和權限,借此來保證學生數據遵照規(guī)則使用的規(guī)范化。其二,應建立由政府投入引導、以企業(yè)投資為主體的校園大數據投融資體系,同時應鼓勵國內外大數據知名企業(yè)以及科研機構參與校園大數據的傳輸、感知以及安全技術的應用和研發(fā),在此過程中政府應充分發(fā)揮去財政方面的支持作用,并建立起相應的考核評估機制[2]。此外,還應制定校園大數據人才引進與培養(yǎng)計劃,培養(yǎng)更多促進大數據發(fā)展的專業(yè)人才,這不僅利于大數據中心平臺的運轉,且利于促進大數據的產業(yè)研發(fā),進而營造利于大數據成長和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
要想讓當代的大學生更好地順應大數據時代發(fā)展形勢的需求,還應重視培養(yǎng)大學生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高校學生應善于依托現代化信息手段和途徑,如借助互聯網技術論壇、講座、公開課這類的途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深化其對當下社會變革的認識和理解,同時豐富其自身知識,并使學生具備批判思維能力和系統(tǒng)思維能力。同時還要求學生能結合具體的任務要求,并充分利用現有知識以及技術手段,進行相關數據的搜集和整理進而形成半數據結構,并使數據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習和實踐,并給高校的相關決策和行為提供數據支持[3]。對于那些經過整理的半結構化數據,應要求大學生能夠結合實際的需求導向,并遵照相應的數據結構范式,借助于合理的問題解決思想及方法論等,將半結構化數據轉化成結構化數據進而形成有效數據,這樣就極大地提升了數據的實際利用效果。事實上,進行數據分析的過程其實就是大學生基于多學科知識對數據進行的分辨,同時還能密切結合社會的現實需求,采取有效方法形成數據分析報告,進而能更高效地解決實際問題。
綜上,大數據時代對高校管理工作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在具體開展高校管理工作中應充分借助其技術優(yōu)勢,揚長避短,唯有此才能主動占領大數據時代學生管理工作的新陣地。
[1]胥文勛.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現狀與對策[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35(1):53-56.
[2]張林,李倩.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對措施[J].速讀,2017(5):236-238.
[3]李強,王尊博.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挑戰(zhàn)與對策分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6(3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