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摘 要:隨著高中語文新課標的修訂,全面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已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聽、說、讀、寫、思五種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整本書閱讀”,通過閱讀整本書,拓寬閱讀視野,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jīng)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概述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升情感、豐富知識儲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
南開中學語文教師陸平認為,整本書閱讀不僅關系到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而且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八鼘⒏淖儗W生未來的閱讀質(zhì)量和生活質(zhì)量?!闭Z文教學的核心是閱讀教學。閱讀教學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分數(shù)上,應重視閱讀過程,通過整本書的閱讀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審美鑒賞能力。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指出:讀整本的書,不僅可以練習精讀、速讀,還有利于養(yǎng)成好的讀書習慣。由此可見,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有利于學生語文整體素養(yǎng)的提高。
一、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應重視的問題
(一)從課堂教學出發(fā),重視閱讀內(nèi)容選擇
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閱讀內(nèi)容的選擇十分重要,只有好的閱讀材料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深化學生的閱讀思維。教師選取閱讀材料的時候應以課標推薦的閱讀書籍為基礎,深入了解學生的閱讀取向和閱讀需求,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選擇合適的相關書籍推薦給學生,進而激發(fā)學生閱讀交流的欲望。學生有閱讀興趣,才會深入文章中進行探究,才能與同學、老師進行文本討論,也才可以提煉關鍵詞句進行揣摩,與讀者和文本進行心靈對話,從而深入文本進行現(xiàn)實意義的思考與探究。這樣才能發(fā)揮整本書閱讀活動的優(yōu)勢,真正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二)從學生角度入手,培養(yǎng)學生正確閱讀方法
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中,需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整本書閱讀要讓孩子們從名著中找到興趣點,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引領學生總結屬于自己的閱讀方法。閱讀一本書關鍵在于要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能了解作者所思、所想,并能通過閱讀提煉出自己的想法。而對于不同類型的書籍需要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練習,通過練習能掌握閱讀方法,進而能在今后的閱讀中多進行總結,使閱讀的整體效果得到提升。
(三)從教師角度思考,準確把握閱讀方法指導
整本書的閱讀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對學生的語言知識、情感修養(yǎng)和生活經(jīng)驗有著綜合性的考查。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求教師走近學生,研究學生心理,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還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把整本書的閱讀滲透到自己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制定不同的專題,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閱讀任務,并交流展示,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整體語文水平[1]。
例如:在“閱讀當代作品”的專題閱讀活動時,為學生推薦《活著》《平凡的世界》,并給他們閱讀指導,如“為家珍寫一傳記”“梳理福貴的人生軌跡”“孫少安的奮斗有何現(xiàn)實意義”等。在“外國作家作品”的專題閱讀活動時,要求學生精讀《老人與?!?,為“海明威寫推介語”,思考“獅子的象征意義”。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也為以后學生寫、說奠定堅實基礎。
二、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實踐策略
(一)重視閱讀中的交流和分享
整本書閱讀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交流與分享。學生在閱讀中要養(yǎng)成勤于動筆的好習慣。而教師要指導學生撰寫讀書筆記并結合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與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讓學生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教師應善于傾聽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觀點和看法,和學生進行思想上的碰撞,通過文學上的交流,讓師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譬如,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交流《紅樓夢》中林妹妹的人物形象感悟,學生提出林妹妹雖然是當時的大家閨秀,但是放到現(xiàn)在很難與同學們進行相處,大家反而喜歡寶姐姐或者鳳姐姐這種性格的朋友。教師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也很認同學生的觀點,但教師讓學生思考為何林妹妹多愁善感,而寶姐姐則多一些善解人意呢?同學們經(jīng)過討論和資料查閱了解到,林妹妹自幼母親早亡,家中無兄弟姐妹,所以不知如何與人相處;而寶姐姐自小獲得母愛呵護,家中又有一個不成器的哥哥,所以凡事思慮周全,多能從他人角度考慮事情。師生間的閱讀感悟交流,能讓課堂氛圍更為熱烈,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2]。
(二)制訂整本書閱讀的課程目標
高中課程標準中關于整本書閱讀任務群的學習目標對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要求。在閱讀過程中,探索閱讀整本書的門徑,形成和積累自己閱讀整本書的經(jīng)驗。重視學習前人的閱讀經(jīng)驗,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綜合運用精讀、略讀與瀏覽的方法閱讀整本書,讀懂文本,把握文本豐富的內(nèi)涵和精髓。“整本書閱讀任務書就是教學生怎樣進行整本書閱讀。”學生拿到一本經(jīng)典著作,首先要瀏覽,了解這本書的基本內(nèi)容,其次略讀,了解書的結構,然后精讀,在閱讀過程中對著作進行批注、質(zhì)疑,第四步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就行研讀,最后,重讀,讀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整本書閱讀與普通閱讀活動的差異在于整本書閱讀能多角度地進行書籍內(nèi)涵的思考,而不是從某個章節(jié)或者某個段落的只言片語中進行片面感悟。整本書閱讀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個性化解讀,建構學生個人的閱讀經(jīng)驗。和傳統(tǒng)單篇閱讀的零碎化不同,整本書閱讀的容量更大,作品更強調(diào)經(jīng)典型和整體性。
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應重視書籍的選擇、學生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并鼓勵學生建立閱讀整本書的經(jīng)驗,通過分享和交流的方式提高閱讀感悟,體會閱讀快樂,總結閱讀經(jīng)驗,最終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李玉婷.葉圣陶“整本書閱讀教學”理論及實踐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2018(8):12-13.
[2]鐘美玲.高中“整本書閱讀”對話式活動教學探究[J].新課程(下),2018(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