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妃霞
摘要:博洛尼亞本科音樂學(音樂教學)專業(yè)隸屬于音樂與器樂學學院的教育系,本文將以博洛尼亞音樂學院本科音樂學專業(yè)的課程設置為分析對象,探討該校本科音樂學教育的特點及其對我國高等音樂教育改革的啟示。
關鍵詞:博洛尼亞音樂學院? ?本科音樂學教育?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24-0123-03
一、博洛尼亞音樂學本科專業(yè)課程設置
意大利的藝術、音樂與舞蹈高等教育(后簡稱AFAM)高等教育是包含在美術學院,音樂學院,高等設計院校,國家舞蹈學院,國家戲劇學院或者是有授權的藝術、音樂和舞蹈高等教育資格的機構(AR.11DPR 87.2005,N.212)的。自1998年意大利參與簽署《索爾邦宣言》和1999年《博洛尼亞宣言》后,AFAM的教育供給已經(jīng)按照博洛尼亞的過程目標設定了三個文憑的課程,分別是一級學術文憑,二級學術文憑和研究訓練計劃。
與我國不同的是,博洛尼亞音樂學院(下簡稱博音)本科音樂學專業(yè)不屬于文學系,而屬于音樂與器樂學學院的教育系。博音教育系的三年制本科屬于意大利音樂教育體系的第一級,它采用的學分制是歐洲學分轉換制(European Crediti Transfer System簡稱ECTS),其學分即CFA要達到180分才能授予學生本科文憑,由于成績或論文表明學習的效果而學分代表了學生為完成特定學習的學習總量,學年末還有考試或畢業(yè)論文。比較特別的是,博音每年只有一個學期,即第一學年,從11月初到下一年的7月底,一般在6月中旬,課程就基本結束了,7月份進行考試,3、4、5、6月往往是演出季節(jié)。在學期開始,院長和教授委員會制定詳細的演出計劃,在各個劇院或教堂演出,并取得社會商業(yè)團體的贊助。教師為每個學生安排學習計劃,其中包括音樂會作品、考試作品及展示會作品等,內(nèi)容十分豐富。學生經(jīng)過4-5個月的學習及準備之后,進入頻繁的演出階段。演出形式多樣,并且名目眾多,每年都會與其他國家有大量的學術交流,意大利的教授走出去,并請進來各國專家演出、講座及大師班活動也頻繁舉行,這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演出實踐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三個學年的課程主要分為基礎課程、特別課程、集體課程、拓展課程和外語課程五個部分。
博音音樂學專業(yè)課程主要分為五個模塊,分別是基礎課程、特別課程、集體課程、拓展課程、外語課程。如博音本科音樂學專業(yè)每學年課程表。
這里的評估方法(E)指的是考試類的課程,(ID)指的是由教授個人指定的評估方法。可以從圖表中清晰的看出,在學分分布均勻的基礎上,學年越往后評估方式是考試類的課程更加多,但是學時和個人作業(yè)時長是在遞減的,其中上課時長以本科第二學年占比較多,第三學年較少。在課程類型上(I)表示個人課程,(G)表示小組課程,(C)表示理論課程,(W)表示實踐課程。除了選修課以外,第一學年以理論課程和小組課程為主,個人課程為輔。第二學年將個人課程也增加了數(shù)量,理論課/小組課和個人課齊頭并進。第三學年的整體課程數(shù)量不變,重心移回了理論課程和小組課程,減少了個人課程的數(shù)量。這里的學分,通常是一學分等同于一個學生25小時的工作量,那么一學年的工作量一般定為60學分,即1500個學時。
二、博洛尼亞本科音樂學專業(yè)課程設置特點及對我國高等音樂教育的啟示
(一)注重基礎教育與現(xiàn)代音樂技術
在博洛尼亞音樂學院本科音樂學課表中可以看出,音樂教育史、視唱練耳、聲樂、現(xiàn)代音樂、作曲分析處于基礎訓練課里不間斷地課程。這種連續(xù)性證明意大利高等音樂對音樂人才、師資人才的培養(yǎng)方向,是站在歷史的學習基礎上,建立學生的基本樂科音樂能力,學習聲樂基礎技能,從而運用到現(xiàn)代音樂學習和作曲分析當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培養(yǎng)掌握現(xiàn)代音樂的學生,還要求掌握現(xiàn)代音樂技術,將這個技術作為傳播現(xiàn)代音樂的方法,同樣放在了聲樂技術課程搭配聲樂讀譜、節(jié)奏上。
(二)關注合作類課程
課程講究合作,例如合唱指揮、合奏教學、演奏練習與合奏曲目等,還會安排第二樂器,從而為合作類課程奠定了基礎,無意識體現(xiàn)出了集體意識和精神。在音樂教育一級學位文憑的學習結束之后,學生具備特定技術技能去實現(xiàn)學生自身的教學和藝術理念。在音樂與器樂學學院的培養(yǎng)目標中提出要“重視基礎教學和心理教學、與音樂教學相關的器樂和聲樂技巧、語言”。獲得聲樂和器樂獨奏能力、聲樂合唱能力、有音樂性(感情)地進行演奏、演唱、掌握音樂的記憶、感知、聽覺,音樂分析及其歷史演進的具體知識、掌握身體動作表達的技巧、掌握音樂教學法、第二語言的培養(yǎng)目標。針對于教學實踐,博洛尼亞音樂學院也設定了教學計劃。在畢業(yè)最后學生需要通過教育見習和實習,結業(yè)考試后取得普通學校音樂教師資格證書。其課程設置實用性較強,涉及的音樂領域廣,基本上囊括了音樂理論、作曲、器樂、聲樂等音樂學習的各個領域,彌補了本科學習知識的系統(tǒng)和全面。課程更加注重培養(yǎng)音樂教師的實際能力,例如形象氣質、溝通、組織協(xié)調能力。同時安排學生去小學開展音樂活動課,通過實踐和鍛煉使之很快勝任學校教育的環(huán)境和情境。
與我國不同的是,意大利沒有專門的師范大學用來培養(yǎng)中小學音樂師資人才,所有的音樂院校畢業(yè)的學生想從事教師行業(yè)都必須參加相關課程的考試。正式修訂音樂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是在2007年,教育部要求所有預備和已經(jīng)成為意大利公立學校教師的人必須在音樂學院修完音樂專業(yè)本科課程以后再進修兩年的教師教育課程。
綜上所述,我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改革必須在人才培養(yǎng)上下功夫,培養(yǎng)更多對社會、對教師崗位有專業(yè)能力、有知識廣度的實用型人才,從而為義務教育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劉芳.意大利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中國音樂教育,2002,(07).
[2]劉欣,尹愛青.意大利普通學校音樂教師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從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視角來分析[J].中國音樂(季刊),2004,(04).
[3]羨濤.意大利、德國音樂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5,(04).
[4]孫雷雷.意大利音樂學院改革對我國高師音樂教育的啟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