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岑溪市大業(yè)鎮(zhèn)第二中學 黎楚耘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提起作文,教師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教師難教,學生難寫。的確,就一堂作文課而言,往往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滿頭大汗,而學生仍然無動于衷,無法下筆。作文難,究竟難在哪里?總結過去,我認為,作文難固然有其寫作本身的難度,但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師命題學生作文--教師批改--學生看分”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抑制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因而學生無話可說,無話可寫;其二,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囿于課本本身,忽視了教學與客觀世界的聯(lián)系,學生視野狹窄,詞匯貧乏,認識水平低,學生感到有話不會表達;其三,多年來,在作文教學中,沒能從整體上把握中學作文教學的階段特點,忽視了作文教學的階段性和連續(xù)性,要求普遍偏高,沒有遵循作文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因而收效不大。因此,教師必須轉(zhuǎn)變觀念,立足于教法和評改等方面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
中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應該轉(zhuǎn)變舊觀念,樹立大作文教學觀。明確中學作文教學的性質(zhì)和目的,注重對學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養(yǎng)和塑造。同時,教師在作文課上除了向?qū)W生講授寫作文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講授范文時,引導學生多讀課文感受作者的寫作特色,教師加以指導,鼓勵學生借鑒、模仿,寫出自己的文章。最后,必須重視對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教會他們講真話,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內(nèi)心出發(fā)想寫,寫自己想寫的,所追求的,所欣賞的,同時促進他們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質(zhì)的發(fā)展。
首先,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方面,中學語文教師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先觀察后作文。引導學生感知具體形象的事物,才能激發(fā)其積極地思維,進而產(chǎn)生表達愿望。第二,先實踐后作文。學生親身參加的實踐活動,往往津津樂道,此時讓學生寫出實踐活動的經(jīng)過和感受,自然興趣盎然。第三,注重平時積累,做到厚積薄發(fā),抓時機寫作文。
其次,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①中學語文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樹立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為主導的教學思想,給學生營造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②大膽放手學生作文,肯定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向,給學生廣闊的創(chuàng)新空間。③踏踏實實地抓好學生思想素質(zhì),語文素質(zhì)等各項基礎素質(zhì)的培養(yǎng)。④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為其創(chuàng)設成功機會,激發(fā)創(chuàng)造意識。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睂W生通過閱讀,積累了一定的素材,在作文時,這些素材便會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涌出來,真可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蹦敲?,學生寫作就不再是一件難事了。所以,在中學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讀”是關鍵所在。
作文教學是帶有社會性的,課堂教學僅僅是傳授和學習作文的一種方式,而更廣闊的場所則是整個社會。因此,當今中學作文教學務必要把課堂與生活相聯(lián)系,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在實際生活中獲得寫作靈感。 從生活中學習作文,即引導學生寫觀察作文。豐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學生作文的源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花鳥蟲魚、風雨雷電、寫觀察日記,鼓勵學生把他們在各種學習活動中所見、所聞、所感寫在日記里。這樣,既豐富了作文素材,解決了“無米之炊”的難題,又有效地進行了練筆。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課外練筆很重要。例如,教師可鼓勵學生在課外寫日記,周記,作讀書筆記等等。通過這些形式多樣,靈活自由的練筆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積累材料,提高組織和表達能力。
作文教學的實踐證明,“說”有助于“寫”,經(jīng)常性的口語訓練能鍛煉學生選材,構思,語言表達等能力。所以,我們必須改變以往“重書面,輕口頭的觀念,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例如,組織演講比賽,詩歌比賽,口頭編故事等等,確實提高學生口頭作文的能力,以便為人際交往和書面作文服務。
作文教學一般簡化為“指導——習作——評改”三個環(huán)節(jié),其中評改作為收尾性工作,在整個作文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據(jù)我了解,目前中學作文評改,或評語式,或評分式,或評級式,教師的態(tài)度大致可分為兩種: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對學生的作文草草批閱,要么對此字斟句酌。我覺得,這兩種做法都對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
為了克服這些弊病,中學語文教師在評改時構建并運行“互動”模式,形成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促進關系,使作文評改日益向?qū)W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發(fā)展。據(jù)上海某所學校實驗這種“互動批改”的作文教學改革表明,在調(diào)查的學生中普遍認為“互動”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學的效果。
所以當今中學作文教學中,實行“互動”評改模式勢在必行。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提倡互批,自批,眾改等方式,創(chuàng)造良好的作文氣氛,使全體學生都關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不會寫作文,最簡單的原因是教師不會寫作文?!爆F(xiàn)今,很多中學語文教師因為工作繁重或視范文為珍品,很少自己寫下水作文。因此,我認為,中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時應適當減少范文的篇數(shù),提倡教師自己作文。葉圣陶在《文匯報--教師下水》一文中說:“語文教師教學作文,要是老師自己經(jīng)常動動筆,就能更有效地指導和幫助學生?!?所以中學語文教師只有親自嘗試寫作,在指導學生才能身臨其境,體味寫作中的酸甜苦辣,并從中找出阻礙學生寫作能力長遠發(fā)展的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