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教師十分青睞的工具。當下,教師應當實現(xiàn)從用思維導圖教到讓學生用思維導圖學的轉變,簡言之,就是要帶領學生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為了實現(xiàn)這一轉變,教師要深入剖析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時存在的問題,然后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思維導圖;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交往需要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81-0052-03
【作者簡介】張敏,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江蘇淮安,223001)教師,二級教師。
作為一種十分有效的工具,思維導圖正日益受到廣大英語教師的青睞。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教師導入新知、講解內容、拓展學生思維和進行課堂小結;有利于學生提取信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但如果使用不當,思維導圖則會制約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影響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一、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時存在的問題
1.重目標,輕過程,缺少主動學習的過程。
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是對學習材料深度加工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動手操作。然而,我們在聽課時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有動手操作的欲望和了解周圍事物的需要,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會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及思維方式的影響,出現(xiàn)以下問題:(1)教師教學方式單一,缺乏有效指導,學生成為學習的旁觀者,不愿意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活力。(2)教師過于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看似是在積極探索,但其實探索才剛剛開始,教師便急于展示部分學生已經制作好的思維導圖,而未完成的學生后續(xù)是否繼續(xù)繪制則無人知曉。
2.重布局,輕思考,缺少創(chuàng)新意識。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推動力。英語課堂上,教師有時過于注重思維導圖的布局,而沒有思考為什么這樣布局。例如:譯林新版《英語》四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一課,該教師用思維導圖呈現(xiàn)了Story time的內容(見圖1),但是細細看來,本單元的重點句型...can/cant...呈現(xiàn)得不夠清晰,所對應的主語也不明確。這樣的思維導圖沒有很好地詮釋本課的重點內容。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思維導圖的布局,而缺乏對其內在聯(lián)系的深入思考,會影響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在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時,教師應做到:(1)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表達他們對內容的理解。(2)不給學生固定的樣式,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3)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結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他們學有所得。
3.重成品,輕半成品,缺少思考的機會。
我們在聽公開課時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在展示學生的思維導圖時,會選擇那些顏色鮮艷、線條清晰的圖。課堂上,我們總是關注那些“驚艷”的“成品”,卻很少關注學生的“半成品”。其實,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是一個做中學、做中思、做中突破難點的過程。那些半成品也同樣具有教育價值,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半成品”進行“會診”,大家一起交流討論,看看如何能夠讓其更加完善、更加完美。如果一味展示優(yōu)秀范例,那么學生就會缺少思考和發(fā)散思維的機會。
二、學生思維導圖繪制問題的糾正
1.指向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上海市英語教研員朱浦老師指出,思維品質體現(xiàn)為能有條理、有思想地分析、推斷、概括與表達觀點,并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我國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認為:任何一種學科的能力都要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獲得發(fā)展,離開思維活動,就沒有所謂的學科能力。因此,一個學生某學科能力的結構應當包含個體的思維品質。所以在研究某學科能力結構時,應當考慮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這五種思維品質。他認為“培養(yǎng)思維品質是發(fā)展思維能力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質量、減輕學生負擔的好途徑”。 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龔亞夫研究員指出,基礎英語教育不僅要考慮實用價值,更要思考其對學生思想和素質構建產生的作用。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期,思維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學生能否順利實現(xiàn)思維的轉變,形成較好的抽象邏輯思維,對其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英語教育能幫助學生構建新的思維方式,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內化語言知識并達到自動化輸出的水平。而思維導圖在學生自主輸出語言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能給學生提供語言輸出的支架。此外,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其對文本或語篇的理解情況,還應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引導其思維向著深刻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的方向發(fā)展。
2.彰顯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一種層次較高的思維。語言表達的創(chuàng)造性在于學習者能借助已有的語言資源采用豐富多樣的形式描述新的事物和情景。課堂教學中,學生文本學習后,教師利用創(chuàng)造性重構的環(huán)節(jié)來訓練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會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執(zhí)教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Story time拓展環(huán)節(jié)時,筆者原本的設計是讓學生繪制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的思維導圖。試教時,筆者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不愿意繪制思維導圖,詢問原因后,筆者得知學生喜歡的節(jié)日是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于是,筆者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設計,將任務調整為畫出你喜歡的節(jié)日的思維導圖,可以是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節(jié)日,也可以是自己向往但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的節(jié)日。這樣的任務更加符合學生心理和情感表達的需求,學生畫出的思維導圖也非常精彩。
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興趣愛好入手,提高活動的開放度,并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度。教師要找準課堂活動的切入點,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主動、積極地探索,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輸出。如此,課堂上將不僅會呈現(xiàn)精彩紛呈的思維導圖,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靜悄悄地生長。
3.基于實際,滿足學生主體交往的需要。
交往首先表現(xiàn)在交往雙方信息的溝通。沒有信息的溝通就談不上交往雙方的知覺和理解,更不可能發(fā)生相互作用。人際認知是指交往過程中人對人的知覺、理解和評價。思維導圖的教學應滿足學生的交往需求,在學生繪制前,可以和同桌或小組成員先討論,交換彼此的想法與創(chuàng)意。繪制完成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思維導圖與同伴進行交流和溝通。除此之外,思維導圖的教學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體現(xiàn)出層次性。
在教授篇幅長、生詞較多、結構復雜的文本時,教師可以先呈現(xiàn)思維導圖,對全文大意稍作介紹,學生結合思維導圖對文本內容稍作了解。學生了解文本大意后教師撤下呈現(xiàn)的思維導圖,然后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這樣就既突出了重點,又讓學生關注了細節(jié),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閱讀后,可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畫出自己的思維導圖,然后根據(jù)思維導圖復述課文內容。
當文本篇幅適中、生詞較少、文章結構和層次清晰時,文本的學習就可以以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思維導圖制作為主。以譯林新版《英語》五上Unit 2 A new student為例,文章篇幅較短,詞匯量較少。學生開始閱讀前,教師應圍繞文本以思維導圖輔助他們進行學習,并幫助其熟悉繪制這類課文思維導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學生通讀課文,理解內容后,教師鼓勵他們獨立制作思維導圖,并與同伴交流、分享。利用思維導圖,學生能較好地復述或者背誦課文,可以復述全文,也可以復述片段,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其言語表達的潛能,更重要的是能夠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教學中,教師要從用思維導圖教轉變?yōu)樽寣W生用思維導圖學,從而進一步發(fā)揮思維導圖這一工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吉桂鳳.應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牛津小學英語》6A At Christmas Part A教學設計及分析[J].江蘇教育,2014(25):56-59.
[2]顧惠君.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總復習中的應用[J].小學教學設計,2013(3):33-34.
[5]王相瑞,袁華莉.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