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婷婷,王瑞學,杜 鑫,卑占宇,張思聰,趙 夢,張 穎
(承德護理職業(yè)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及作用規(guī)律的科學[1]。作為藥學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藥理學是藥學與臨床醫(yī)學聯(lián)系的橋梁和紐帶學科。其教學目標是通過藥理學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使學生掌握各類藥物的藥理作用、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藥物間的相互作用。本課程以基層醫(yī)療機構的醫(yī)院藥師、藥品審方、藥品調劑、藥品采購和社會藥房的駐店藥師、藥品購銷、藥品零售等職業(yè)崗位能力要求為前提設置教學內容,其任務是為學生在臨床中合理用藥或指導臨床合理用藥、防治疾病提供理論依據(jù),為培養(yǎng)從事藥學研究、藥品營銷、藥房管理、藥學服務等崗位工作的高素質、應用性、技能型人才奠定必要的藥理學基礎。但因其內容抽象、藥名難記、作用機制復雜等特點,學生不免“談藥色變”。本研究根據(jù)藥學專業(yè)特點,創(chuàng)建合適的藥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進行教學方法整合,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樂學好學,教、學、做一體化,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選取我院2015級、2016級藥學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生年齡(19±2)歲,均為全國高考單招或統(tǒng)招生,由同一教師授課。
將案例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整合。
案例研究法:對典型的課堂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研究,歸納整理出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行動研究法:在教學中,邊探索、邊改革、邊實踐、邊檢驗、邊總結、邊完善,把改革研究與課堂教學實踐緊密結合,使教學改革真正落到實處。
經驗總結法: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總結自己在研究過程中的經驗體會。
文獻分析法:通過文獻研究掌握國內外成功學及成功素質培養(yǎng)方法及理論進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可以將之作為培訓教師的素材,以提高課題研究效果。
問卷調查法:發(fā)放調查問卷,就學生基本狀況、學習心態(tài)、就業(yè)取向及對改革的認可度進行調查,并對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統(tǒng)計、分析。
座談訪談法:教師掌握學生的心理學基本研究方法,與學生面對面交談,就教學方法與學生交換意見,聽取他們的建議,收集多方面的資料。
2.2.1 前期準備 制訂改革方案,以藥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整合為例進行教學改革,向藥理學授課教師布置教學任務,統(tǒng)一組織教師去醫(yī)院見習,并采集臨床病例、生活案例等,制作一套與教材同步的課件,制訂課題實施方案及具體措施。
2.2.2 改革實施 在藥理學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及云平臺互動教學[2-3],將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4-5]、PBL 教學法、師生角色互換法[6-8]、情景教學法[9]、“三明治”教學法[10-11]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整合[12-13]。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動物實驗、醫(yī)院見習,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多角度、多層次歸納、分析,加強實例論證,并完成實踐報告。最后,從學生學習態(tài)度,理解、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多方面進行教學效果評價。另外,改革平行課程臨床藥物治療學的授課內容及方法,理論講授以專題講座形式開展,重點突出實踐教學內容;與見習醫(yī)院協(xié)調,讓學生以臨床科室為單位,見習各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合理用藥知識,在學習臨床藥物治療學課程的同時,鞏固加強藥理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學習效率。階段學習完成后,以問卷調查方式測評學生對藥理學教學方法整合改革的認可度。
2.2.3 改革推廣 將藥理學教學方法整合理念推廣應用于其他課程教學中,再根據(jù)課程特點進行適當調整,推進臨床藥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
向研究對象發(fā)放調查問卷40份,回收有效問卷3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5%。調查問卷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問卷調查顯示,絕大多數(shù)藥學專業(yè)學生希望畢業(yè)后去醫(yī)院工作,且認可藥理學教學方法整合改革,此外,所有學生認為值得推廣應用于其他專業(yè)課程。
通過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整理學生的反饋意見和建議,教師認真總結、分析,將結果總結如下。
(1)以學生為本,教材為綱,精講考點,增加實踐教學比例,并利用課余時間鼓勵學生學習藥品說明書。
(2)課堂教學引入臨床真實案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穿插一些與教學相關的游戲活動,活躍課堂氣氛。
(3)實踐教學、動物實驗與臨床見習有機結合,學時不足時,可利用假期組織學生進臨床見習,采用訂單式人才培養(yǎng)模式,實現(xiàn)產教融合。
通過藥理學教學方法整合改革,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同時,加強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教學質量,使學生學以致用,為學生將來從事臨床藥學工作奠定了基礎。
表1 藥學專業(yè)學生對藥理學教學方法整合改革認可度問卷調查結果
[1]羅躍娥.藥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
[2]狄婷婷.多媒體教學在藥理學課堂中運用的探索與思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29(24):54-55.
[3]邱春榮.高職云平臺教學背景下的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開發(fā)[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23(1):98-100.
[4]馬景麗,武艷珍.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9(9):156-157.
[5]陳亞丹,洪鐵,王鑫璐,等.案例教學法在藥學碩士研究生藥物濫用與不良反應監(jiān)測課程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J].中國藥房,2017,28(21):3015-3017.
[6]唐雨,高寧.生藥學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中國藥房,2016,27(12):1721-1722.
[7]秦小燕.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2017(21):82.
[8]孫閔,于斌,孫冰,等.師生角色互換聯(lián)合PBL教學在中醫(yī)課程整合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7(6):86-87.
[9]付華,田維忠,邵紅英,等.情景教學法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13(2):154-157.
[10]許瑜函,朱慧,譚夢暉,等.“三明治”教學法設計下學生課堂參與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6,14(1):107-112.
[11]王瑞婷,狄婷婷,張美,等.“三明治”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5,32(6):537-539.
[12]龔夢鵑,王暉,胡旭光,等.多模式教學方法的整合在中藥藥理學中的探討[J].中藥與臨床,2016,7(1):58.
[13]狄婷婷,路雪燕,關艷,等.以藥理學教學為平臺整合教學方法的實踐研究[J].護理研究,2014(22):2807-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