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向群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老年人群為主要患者的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尤其高血壓作為糖尿病的伴發(fā)疾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群日益擴大,給社會安全和人類生命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因此,探索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成為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課題。厄貝沙坦和氨氯地平分別是治療糖尿病和高血壓的一線藥物,近年來臨床首次將其聯(lián)合使用。但現(xiàn)有研究中關于其聯(lián)合治療效果研究尚顯不足,且未涉及聯(lián)合治療對患者靶器官損傷[2-3]。本研究探討厄貝沙坦聯(lián)合氨氯地平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血壓、血糖及靶器官損傷的作用,為臨床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3年 1月至
2016年3月浙江省嵊州市中醫(yī)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374例,均符合納入標準:(1)確診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2)合并臟器器質性受損;(3)合并精神類疾??;(4)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對研究藥物過敏或禁忌;(2)繼發(fā)性高血壓;(3)合并或感染結核或HIV等疾?。唬?)近1年內接受大型手術;(5)合并惡性腫瘤或接受透析治療;(6)有胰島素增敏劑、DPP-Ⅳ抑制劑等用藥史。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87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發(fā)病期,即患者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 h血葡萄糖(2 h PG)>11.31 mmol/L,血壓>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對照組口服厄貝沙坦150~300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再加服氨氯地平5~15mg/次,1次/d。穩(wěn)定期,即患者 FPG<7.0 mmol/L、2 h PG < 11.31 mmol/L,血壓<140/90mmHg。對照組口服厄貝沙坦150 mg/次,1次/d;觀察組厄貝沙坦治療同對照組,再加服5mg氨氯地平/次,1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12個月。
1.3 觀測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自動血壓檢測儀檢測患者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的FPG、2 hPG;采用穩(wěn)態(tài)模式評估法計算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HOMA-IR=空腹胰島素×FPG/22.5。
于治療1年后檢測患者靶器官損害情況,靶器官以心、腦、腎為主。心靶器官損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測,以男性左心室質量指數(shù)(LVMI)≥125g/m2,女性≥120g/m2為左心室肥厚診斷標準。以左心射血分數(shù)(LVEF)≤50%為左心室收縮功能受損;腦靶器官損害采用CT檢測,以出現(xiàn)明確的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及腦損害相關影像學為腦靶器官損害;腎靶器官損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以內生肌酐清除率(Cer)≤60 ml· min-1· 1.73m-2、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0 mg/g為腎靶器官受損;大動脈靶器官損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頸總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1.0 mm為大動脈靶器官損害。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 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兩比較采用 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2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血壓、HOMAIR比較 治療前,兩組SBP、DBP、FPG、2 hPG、HOMA-IR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 0.05)。治療后,兩組SBP、DBP、HOMA-IR較治療前低(均< 0.05),觀察組SBP、DBP、HOMA-IR均低于對照組(均<0.05)。見表2。
2.2 兩組治療前后靶器官損傷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靶器官損傷指標LVMI、LVEF、Cer、ACR、IMT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治療后,兩組LVMI、ACR和觀察組IMT水平均較治療前低(均<0.05);兩組LVEF和觀察組Cer均較治療前高(均<0.05);觀察組LVMI、ACR、IMT均小于對照組(均<0.05),LVEF和Cer高于對照組(<0.05)。見表3。治療前,兩組靶器官損傷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治療后,兩組LVEF<50%、大動脈損害、靶器官損害人數(shù)和觀察組左心室肥厚、腎功能損害、腦損害均較治療前低(均<0.05),觀察組左心室肥厚、腎功能損害、腦損害、靶器官損害患者占比均小于對照組(均<0.05)。見表4。
糖尿病和高血壓均為我國發(fā)病率極高的老年慢性疾病,有報告指出超過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且血壓>130/80 mmHg是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微血管病變和冠心病致死的重要危險因素[4]。
厄貝沙坦屬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藥物,其主要作用機制一方面是通過選擇性阻斷人血管緊張素II(AngⅡ)與血管緊張素(AT1)受體的結合,抑制血管收縮和醛固酮的釋放,降低血壓[5];另一方面有研究顯示厄貝沙坦能抑制多種炎性因子的表達和氧化應激作用,存在潛在的抗炎作用[6]。此外,動物研究還顯示,厄貝沙坦能通過提高大鼠骨骼肌胰島素介導的葡萄糖轉運效能,促進胰島素信號傳導,從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島素抵抗作用[7]。氨氯地平的作用機制則是通過擴張冠狀動脈,使得冠脈血流量進一步提高,松弛血管平滑肌,提高心肌的缺血耐受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8]。本研究顯示,聯(lián)合治療能顯著控制患者血壓,并改善其胰島素抵抗作用。魏兆麗等[9]的研究中,分別對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采用單獨厄貝沙坦、單獨氨氯地平、厄貝沙坦聯(lián)合氨氯地平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治療組患者的血壓達標率明顯高于其他兩組,且胰島素敏感性改善效果更高、炎性反應及腎功能損害更低。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一致,進一步驗證了聯(lián)合治療對血壓和胰島功能的改善效果。
此外,本研究還顯示聯(lián)合治療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心肺功能的損傷作用更低。廖麗婭等[10]提出厄貝沙坦能降低高Hcy,有助于降低H型高血壓患者心靶器官的損害發(fā)生率;血壓變異程度偏高使得心血管系統(tǒng)長期負荷加重,導致心腎等人體靶器官發(fā)生相應損傷。而過往研究顯示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患者,其血壓持續(xù)穩(wěn)定于理想水平,且能顯著改善患者的心臟舒張功能、左室肥厚逆轉及尿蛋白排泄,且治療安全性較高[11]。
綜上所述,厄貝沙坦聯(lián)合氨氯地平治療能顯著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血糖水平,改善其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藥物對靶器官損傷。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血壓、HOMA-IR比較
表3 兩組靶器官損傷指標
表4 兩組靶器官損傷情況
[1] 李美清.厄貝沙坦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11):107-108,113.
[2] 徐艷秋.硝苯地平控釋片聯(lián)合厄貝沙坦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54(4):453-455.
[3] 張鋒忠.厄貝沙坦聯(lián)合氨氯地平對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腦鈉肽水平的影響 [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8):2038-2040.
[4] 郭紅艷,李耕慧,李學鋒,等.厄貝沙坦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和靶器官保護[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2,28(4):243-245.
[5] 張冬梅,張后民.厄貝沙坦與氨氯地平對原發(fā)性高血壓血壓變異性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6,23(16):2476-2481.
[6] 王琴,任謙,林萍,等.不同降壓藥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患者血清瘦素、危險因素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6,23(3):259-261,306.
[7] 潘俊義.厄貝沙坦對老年性高血壓患者脈壓及左心室重構的影響[J].浙江醫(yī)學,2015,37(7):600-602.
[8] 謝玉蘭.2種單片復方制劑治療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療效對比[D].東南大學,2013.
[9] 魏兆麗,高愛濱,崔玉英,等.厄貝沙坦與氨氯地平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3,29(2):86-88.
[10]廖麗婭,鄧紅艷,姜紅峰,等.厄貝沙坦對老年H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損害的相關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8):873-875.
[11]劉生祥.活血通脈湯對高血壓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C]//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血栓病分會第七次學術研討會暨河北省中醫(yī)藥學會健康營養(yǎng)藥膳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201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