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袁輝
摘 要: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初中學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倡導課程向兒童經驗和生活回歸、追求課程的綜合化、致力于初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樣式,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也是初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本地化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動態(tài)性、多樣化、循序性、生活化等方面進行闡述,力求從源頭上規(guī)范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同時又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活動,以追求活動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2-021-1
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初中學生自主探索,倡導課程向兒童經驗和生活回歸,追求課程的綜合化,致力于初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的一種重要的學習范式。但是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不是可以率性而為,“跟著感覺走”,甚至不計效果呢?顯然不是,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其重要的設計策略。
一、動態(tài)性策略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習過程、學習方式、學習手段都是動態(tài)的。因為學生不僅僅是靜靜地看書,還要調查、走訪、表演等,在實踐中親身去體驗語文,學習語文。學生也可根據(jù)自身實際、學習內容和環(huán)境特點選擇靈活多樣的方式。還可以走進現(xiàn)實世界考察,采訪等,也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走進網絡虛擬世界。
筆者在《看云識天氣》課文教學完成后,繼續(xù)展示天上各種各樣云朵的圖片,學生驚呼:像魚鱗、像黑布、像魚、像蛇、像大?!频念伾?,形狀之多,變化之快,令學生目不暇接,興致勃勃。此時,教師趁機引導學生:我們可以怎樣記住這些眾多的各種類別的云呢?有的說,我想寫一首詩來記住它;有的說,我想編歌詞,唱首贊美帶給農業(yè)豐收的云之歌;有的說,我要畫一幅速寫,還要題個很美很美的名字來宣傳它;有的說,我也想把這些圖片,在電腦上制作一段幻燈片,取名為《看云識天氣》,作為書本課文的補充學習資料……學生各做各的,很投入。
二、多樣化策略
要使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必須注意活動的多樣化。筆者認為,可以從活動組織、圖書網絡、模擬實踐、虛擬角色、專題研究等方面進行策略化研究,使得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得以有效化。
比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校園、社區(qū)的文明創(chuàng)建等活動),引導學生融入社會,在觀察與交往中體驗社會生活。在實踐“校園文化資源的開發(fā)拓展”活動時,我們可以設置“賽場點評”、“前景預測”、“今日英雄”、“介紹身邊的運動員”等欄目,由學生主持,輪流發(fā)布信息;一周下來利用早讀課或活動課開小小記者招待會。圖書館、互聯(lián)網絡是重要的學習資源,我們語文教師要充分指導好學生利用這兩種資源,在語文學習中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循序性策略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應該要遵循學生語文學習的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因為在初中階段,各個年級的學生有其各自的特點,不能用一個模式,或者胡亂地進行拼湊、堆砌一些活動。教師要根據(jù)每個年級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設計,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比如在初一起始年級,就可以在語文學習的習慣和積累方面多做點文章,如“課前背誦一首詩比賽”“辦手抄報比賽”等,以利學生開闊視野、培養(yǎng)語感。而在初二過渡年級,就可以在思維的層次上,進行論辯、演講、現(xiàn)場限時作文比賽、社會調查和專題探究等活動,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考、辨證思維和寫作能力。至于初三畢業(yè)年級,可以開展諸如錯題備忘錄展覽、美文薦讀、文言美譯之類的活動,從而提升初三語文復習的效果。
四、生活化策略
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重要的學習資源,各地的自然環(huán)境、風俗民情、傳統(tǒng)文化、校園文化、節(jié)日文化都可成為有益的學習資源。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一定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各種教育資源,把語文學習引向社會生活與實踐,把社會生活與實踐融入初中語文學習。
生活化的原則體現(xiàn)在教師作為平等的首席作用。筆者在教學初中語文七年級“民俗風情單元”《本命年的回想》一文時,結合課文中過年的習俗,向學生推薦朗讀了自己所寫的散文《年糕》“……每逢蒸糕前,爺爺起個大早,把早已精選出來的粳米,一遍又一遍地淘洗,然后放置在一個大缸之內浸泡上半天,在下午三、四點鐘把米撈起裝入袋中,拉到村口的磨坊中,磨成米粉備用,每每這時,我們小孩就迫不及待的吵著吃年糕,大人們都說快了快了。我們盼啊、盼啊……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全家人圍在大灶前,開始蒸糕了。奶奶燒火,而我父親則是蒸糕能手。只見他熟練地將米粉一道又一道地均勻地撒在了架在沸水的鍋子上的蒸籠里,蒸籠里的熱氣騰騰的冒出來,熏得他的臉上,滿面紅光,全寫滿了舒心和愜意。此時,灶前灶后則成了我們小孩的樂園,我們跑著、跳著,心中充滿了對年糕的憧憬和享受。村子里到處彌漫著和著米香和溫馨的氣息……”讓學生在對比鑒賞這一活動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這種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活動,實際上彰顯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作為另一個教學主體的作用,是形成教師教學個性、風格的必要之舉。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本地化設計,要遵循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和學生的個性差異,體現(xiàn)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訓練,以及整體發(fā)展,以及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整合和課內外學習的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本文系通州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適度性的操作研究》的成果資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