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是地理學習的黃金時期。如何根據(jù)中學生地理學習的認知特點,在課前、課中、課后有機培養(yǎng)、巧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其核心素養(yǎng),讓其主動參與、合作探究,既是地理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又是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效果一個不可忽視的課題。
關鍵詞:地理學習;學習動機;培養(yǎng)
一、上課前,要備“學為何”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學生一旦明確自己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達到這種目標的重要意義,就會產(chǎn)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和堅定的毅力。例如,部分學生認為地理課是“軟科學”,不直接產(chǎn)生經(jīng)濟效益,難以與數(shù)理化生等學科相比擬。由于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qū),就很難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學習起來就沒勁。因此,地理教師備課時就要把學生學習地理的目的當做教學內(nèi)容的一個重要課題來抓,課前精心設計,讓學生明白地理學科的重要價值,從而產(chǎn)生對地理學習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
二、課堂上 ,要落實“樂而學”“我要學”
1.樂而學
筆者常??吹剑跻粍傞_始學習地理時,學生還很有興趣,但隨著學習內(nèi)容的增加以及不得法的教學,學生慢慢失去了興趣。如何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把地理當作禮物來領受呢?例如,經(jīng)常性歸納總結,使地理知識系統(tǒng)化,適當?shù)乩弥庇^教具,增加記憶效果,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是發(fā)揮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的特點,從中讓學生體會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價值。例如,在講授洋流的分布時,可聯(lián)系明朝“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與學生交流, “為什么鄭和下西洋每次都選擇在冬季出發(fā),夏季返航呢?”這樣聯(lián)系生活中的地理進行講授,學生興趣頓增,思維活躍。
2.我要學
人在空腹時會求食,口渴時要覓水。學生在從事學習活動時也會感到某種欠缺——精神上的空白,有的學者稱這種現(xiàn)象為“饑餓感”。 “制造饑餓感”就會使學生產(chǎn)生渴求知識的積極動機。在上高中地理緒言課時,適時闡明“四W”(when何時、where何地、what有何、why何故)的關系,指出學習了高中地理,不僅可以知其然,而且可以知其所以然,使學生意識到高中地理尚為“未知世界”。這樣,學生就會有一種“饑餓感”,有了“饑餓感”,自然會產(chǎn)生“我要學”的強烈動機。
三、改作業(yè),要當“啦啦隊”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痹谧鳂I(yè)批改時,教師要充當“啦啦隊”的角色,對于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答案,一定要鼓勵表揚,毫不吝嗇;對待中、差等的作業(yè),要認真研究,努力發(fā)掘閃光點,哪怕是細微的進步,也要為之喝彩。每學期的第一次作業(yè)尤其要認真批改,如作業(yè)全對,書寫整潔的就寫下批語:“真棒!”對于全做錯了,但字寫得好的就批為:“你的字寫得漂亮,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如果地理學習也這樣,我相信你的地理一定會學得好?!比绻鳂I(yè)既沒有做完,字又寫得蹩腳的,也千萬別發(fā)怒,話到嘴邊留三分,避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在以后的作業(yè)批改中,也要根據(jù)學生的作業(yè)情況,找出他們進步的地方及時給予鼓勵性評語。
四、出試卷,要瞄準“跳摘桃”
“跳起摘桃子”這個比方打得好,教師在使用考試這個法寶時,同樣能從中悟出不少道理。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向學生布置簡單的作業(yè),告知成績優(yōu)秀者將獲得獎勵,并設四種獲獎率—— —、—、—、——。結果表明,由于得獎率不同,效果也不一樣,即概率在—的場合最優(yōu),其余場合,成績均有下降的傾向。這個實驗說明,學生在非常容易得獎和幾乎不可能得獎的場合,是不可能熱心做作業(yè)的。從而啟發(fā)我們,在出考試題目時,尤其是平時的課堂檢測、單元檢測,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科學設計難易度,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標準。通俗地講,就是跳起來能摘到桃子。
葉老說得好,“教是為了不教”。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深體會到,只有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唐令中,唐華榮.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學習指導[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2]陳澄.地理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