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雯
(杭州聾人學校,浙江 杭州)
本班授課對象為杭州聾人學校普高一年級三班。本班共9個學生,聽力情況分別是胡同學、李同學、陳同學(女)、于同學、馮同學安裝了電子耳蝸,雙耳助聽效果為較適,陳同學(男)左耳佩戴人工耳蝸,重建效果為較適。在課堂上,存在聽不到或者聽不清楚老師言語聲的問題,課本聽力材料無法正常使用。他們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情態(tài)動詞shouldshouldn’t的用法,能夠對健康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對于如何用英語來描述一些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并尋求合理的解決辦法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
按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制定了知識技能目標:(1)能運用陳述句談論在學?;蚣抑杏龅降母鞣N麻煩和問題。(2)能運用情態(tài)動詞could和should提出相應的建議。制定的過程方法目標是:(1)能學會利用網(wǎng)絡學習平臺、開展自主學習。(2)學會小組合作,共同探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制定的情感價值目標是通過尋求幫助、提供建議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習,發(fā)展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針對課堂重難點,本次課程中,我以生活化的話題作為討論驅動學習動力,用真實案例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學生自主學習,探究任務,小組合作完成尋求幫助、提供建議等多種形式的學習,發(fā)展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利用FM系統(tǒng)、珞珈筆、珞珈學生話筒、云塔、訊飛技術、平板電子教室等多種信息化手段幫助學生掌握難點,突破難點,實現(xiàn)課程“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
課前使用我校電子網(wǎng)絡學習平臺,學生登錄平臺通過觀看近期春游所碰到的困擾的視頻,按要求自學上課內(nèi)容后,嘗試給出解決困擾的建議。學生也可通過平臺將近期碰到的問題上傳,老師則通過后臺統(tǒng)計調(diào)整教學點。
設施準備上,將改編后的筆頭聽力材料輸入平板電子教室,檢查調(diào)整FM系統(tǒng),珞珈筆,珞珈學生話筒,云塔,訊飛技術設備和實時錄播系統(tǒng)。
整節(jié)課具體實施過程的時間分配如下:課程導入(3分鐘)—話題討論(12分鐘)—完成聽力材料改編(8分鐘)—語言生成(10分鐘)—練習鞏固(10分鐘)—總結評價(3分鐘)。
進入課堂教學,用學生上周春游時親身碰到的困擾引入課程,征詢學生建議,運用珞珈學生話筒讓學生更好地獲取同學表達的觀點,由此引出情態(tài)動詞couldshould,也為下一個教學任務做了鋪墊。
隨著教師給出Section A1的圖片,教授新單詞和表達allow,work out,what’s wrong?用雙元音//唇位圖教授學生該音的發(fā)音要領后,課堂進入話題討論階段,討論1a中的問題是否嚴重并讓他們填入表格中,讓學生給出作判斷時的適當理由,可以給他們更大的發(fā)揮空間。
學生聽力殘缺的現(xiàn)狀讓我將聽力材料靈活改編為筆頭小任務,訓練了學生獲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操練了不同的情態(tài)動詞在不同場合進行不同的選擇及運用,學生將選擇上傳至平板電子教室進行展示,教師進行及時點評和反饋,突破了本課教學難點。
在語言生成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分成小組對課前老師搜集到的學生近期學習生活中碰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并嘗試給出建議。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自主討論,學生進一步熟悉本課難點:描述碰到的困難,學會關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和煩惱,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自我和周圍世界進行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培養(yǎng)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上一環(huán)節(jié)的鋪墊讓老師將第二部分的聽力材料針對本課的難點進行深挖,既夯實了本課的難點,也讓老師通過上傳至電子教室平臺的答案進行及時反饋后,讓學生了解學校心理QQ、電視臺、廣播臺、報紙雜志及求助機構的職能,通過微信、QQ、郵件等方式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功突破本課難點。
電子教室后臺對兩則聽力材料改編的統(tǒng)計,能比較客觀地考量本課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錄播系統(tǒng)可以使學生在課后回顧及反思。這次課程接近尾聲,教師提出拓展性問題,如何用復合句來表達自己的建議,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在課堂中使用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包括:(1)FM系統(tǒng);(2)訊飛智能教育系統(tǒng);(3)實時系統(tǒng);(4)平板電子教室;(5)雙元音唇位圖;(6)微課。
在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課堂信息化教學中,筆者通過將信息技術和聾校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整合,實現(xiàn)了六個突破,以真實情景導入,激起學生共鳴,突破了以往僅停留在課本上的局限;基于聾生特點,將聽力材料改編成有針對性的書面練習,突破了聽力練習無法正常使用的困境;全程使用FM系統(tǒng),突破了佩戴耳蝸的學生受教室噪聲和回聲的影響接收的聲音模糊的障礙,幫助學生聽懂看懂;全程使用訊飛智能教育系統(tǒng),突破了無電子耳蝸聾生英語課堂中只通過唇語和手語獲取信息有限的突出問題,通過微信、QQ、郵件等多渠道溝通方式介紹及演練,突破了以往師生談話單一的溝通方式;電子教室、實時錄播系統(tǒng)的使用突破了聾生英語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