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橫縣云表鎮(zhèn)甲儉村委小學(530306)
學生在朗讀文本時,由于多種制約因素的存在,常常會出現(xiàn)“唱讀”現(xiàn)象。所謂“唱讀”,就是運用統(tǒng)一的語氣、語調朗讀所有文本,格式化傾向特別明顯。教師要注意矯正學生的朗讀語調,調整語氣,規(guī)范節(jié)奏,幫助學生克服“唱讀”毛病,盡快掌握正確的誦讀要領。
學生“唱讀”的重要特征是語調呈現(xiàn)格式化,很像壞掉的唱片機,老是運用一個固定的調式在演唱,這無疑屬于一種“噪音”。教師在具體矯正時,需要從語調角度展開探索。首先,要給學生講清楚文本的差異性,文本體裁、內容、情感、主旨、語言、結構等方面都存在不同點,誦讀則需要體現(xiàn)這種差異性。其次,教師要給出更多示范誦讀,讓學生體會差異性該如何體現(xiàn),也可以進行橫向對比,讓學生感知兩者的不同。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要求誦讀時能夠讀出贊美、驚嘆的感情。教師先找學生朗讀,并讓其他學生展開評價,找出其朗讀的優(yōu)點。有學生說:“他讀的聲音很響亮,也很有感情?!庇袑W生說:“他讀得很順暢,很熟練。”教師沒有給出評價,而是給學生播放了配樂誦讀音頻。學生聽得很認真。教師再次讓他們對專家誦讀的優(yōu)點進行總結,學生都給出了諸多贊美之詞。教師總結:“我們通過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人家讀得的確精彩。字音正確、語氣準確、節(jié)奏感很強,特別是輕重緩急的處理更是恰到好處。請大家再聽一遍,然后進行模仿學習。”學生再次聽音頻后,都情不自禁地跟著誦讀起來。
教師先讓學生朗讀,并發(fā)動互評活動,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自身誦讀水平的高低;然后,用誦讀音頻進行比較,讓學生找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因為教師總結得比較到位,學生再次聽讀時,有了更深切的認知,對矯正“唱讀”產生了重要影響。
學生“唱讀”的另一個特征是語氣把握不準。每一句話都有自己的語氣,而一些特殊的語氣,像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等,朗讀時還需要有不同的展示和體現(xiàn),而學生對此卻缺少基本了解。教師要多展開對比學習,引領學生比較不同的句式,慢慢找到其中的表達規(guī)律。
《尊嚴》中涉及兩個人物,一個是杰克遜大叔,一個是逃難的年輕人。這兩個人的身份各異,說話語氣也不一樣。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熟悉文本內容后展開課堂演繹誦讀:同桌兩人一個扮演杰克遜大叔,一個扮演年輕人,教師負責旁白,注意讀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分角色朗讀開始,教師首先進行串聯(lián),學生跟進展示。因為準備比較充分,師生配合比較和諧。展示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對幾個角色的表現(xiàn)給出個性評價,課堂學習氣氛被推向了高潮。
教師與學生一起展開分角色誦讀活動。因為組織嚴密,準備充分,特別是教師引導很有針對性,學生明確了誦讀要領,活動獲得圓滿成功。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對人物個性語言有了一定感知,自然克服了“唱讀”的毛病。
學生“唱讀”的特征還有節(jié)奏把握問題。首先,學生對各種標點沒有正確的認知,不管什么標點,停頓時間都一樣長。其次,輕重緩急的把握不準確,造成朗讀的平淡性。教師不僅要給出示范,還要對朗讀的相關技巧進行指導,這樣才能讓學生從“唱讀”中走出來。
《觸摸春天》是一篇敘事性散文,文本描寫了一位盲童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感知春色的。誦讀這篇課文時,需要飽含熱情,特別是讀對盲童刻畫的內容,要帶有濃濃的愛心。教師先給學生播放了一首歌曲《你是我的眼》,渲染課堂氣氛。然后,教師展開示范誦讀,并給學生提出了聽讀要求:“我們是健全的人,而盲人屬于殘疾人群,他們屬于社會弱勢群體,我們應該拿出足夠的熱情,去做他們的眼睛。誦讀要注意情感的抒發(fā),讀出我們的關愛?!睘榱俗寣W生獲得更豐富的誦讀技巧,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讓學生進行誦讀展示,同桌之間展開互聽、互評活動。頓時,課堂內書聲瑯瑯,學習氣氛被成功激活。
教師用歌曲渲染氣氛,為誦讀展示創(chuàng)造了良好環(huán)境。教師示范誦讀、學生多重仿讀展示,以及配樂誦讀訓練,都給學生帶來了全面的認知感受。學生通過反復多次的誦讀體驗,逐漸找到了情感抒發(fā)角度,自然糾正了“唱讀”的習慣做法。
朗讀并非是指聲音響亮,還需要展現(xiàn)文本的情感特點,而不同文本的情感也存在著差異性,要求誦讀也呈現(xiàn)差異性。教師要多給學生做出示范展示,對學生“唱讀”現(xiàn)象展開理性分析,并進行漸進性學習指導,幫助學生慢慢走出“唱讀”的慣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