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烽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學 江西九江 332000)
特長生相對普通學生,往往有更大的升學壓力,他們不僅要學習文化課,還要在繁重的文化課學習外抽空去進行特長訓練。這種現象在高中體育特長生面前尤為明顯,體育訓練需要訓練者有一個強健的體魄,但是強健的體魄需要長期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如何有效地調配學習時間,規(guī)劃學習任務,讓體育訓練和正常的學習相互協(xié)調,成了學校研究的重點。
曾經有學者對國內高中體育特長生做過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的體育特長生可以保持文化課及格,其他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及格現象。另外,高中體育特長生普遍厭惡文化課的學習,排斥正常的課堂學習,這讓他們的成績始終居于年級的中下游水平。據調查,這些體育特長生大多是因為厭學,才選擇了通過體育特招的渠道進行升學,與其說他們選擇了體育,還不如說他們選擇了一個能夠升入大學的方式。除此以外,學校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大部分高中學校缺乏專業(yè)體育教師,教師與體育特長生的比例有所失衡,體育特長生的訓練大多采取大班訓練,根本做不到“一對一”的輔導。在訓練中,教師對學生的實際狀況和心理健康也很少關心,造成部分體育特長生在訓練中出現偏差。[1]
很多體育特長生選擇了體育專長,不是因為他們喜歡體育,而是因為他們將上大學定為自己的終極目標,選擇體育專長就是自己心中唯一的一條升學之路。這種想法顯示了學生缺乏合適的人生規(guī)劃,不清楚自己的目標在哪里,只知道自己是為了升學而去學習,為了升學而去選擇的特長生渠道。這就導致不少體育特長生對體育缺乏一個客觀正確的認知,做不出合理的體育訓練計劃,容易出現事半功倍、欲速不達的訓練效果。
體育特長生的訓練計劃基本都是依照學校的安排進行的,因此學校安排訓練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對于特長生的訓練起到了關鍵影響。當前高中學校開設的特長訓練課主要是為了應對學生的升學考試,具有強烈的應試訓練特點,學校和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訓練成績,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可能會造成“短板效應”的發(fā)生。
家長對子女的殷切期盼很容易造成一種極端行為,如果體育特長生在文化課和體育專長上面出現了嚴重的失衡,可能就會引起家長的不滿,對他們的選擇提出質疑,甚至很有可能會陷入極端的思想,對孩子的選擇做出偏激回應,在言語和行動上予以排斥,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訓練效果。
學生自身的思想觀念會對自己的學習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想要提高自身的訓練效果,就要轉變自己的片面觀念。對此,學校和教師應該動員起來,幫助體育特長生樹立正確的訓練觀念,讓他們認識到體育專長不是單純地為了升學而設立的,而是對社會有著積極的作用和價值,讓學生消除自身對體育的偏差觀念。另外,學校還要積極地開展教育活動,讓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找準自身定位,為自己制定一個可行的計劃,從而幫助他們消除內心的迷惘,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進入到訓練中。此外,學校還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未來的就業(yè)方向,幫助他們梳理自己的思路,堅定選擇,加強訓練信心。[2]
體育訓練的成績和文化課的成績,都是體育特長生升學的關鍵要素,缺一不可,學生必須掌握好兩者的平衡,不能因為體育訓練而放下對文化課的學習,導致自己的短板影響了升學。針對這種普遍存在的情況,學校應該制定實際可行的計劃,比如說,教師可以根據特長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制定訓練方案,假如體育生的文化科目比較差,有著嚴重的短板,就減少他的體育訓練時間,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中去;假如體育生的技能比較差,就要將更多的時間分配到體育訓練之中;當然也有兩者都差的學生,就得額外下功夫去學習訓練了。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身體條件是不同的,對待他們不能采用同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指導方案。教師必須要切實掌握每個學生的優(yōu)缺點,對癥下藥,按照“發(fā)揚長處,強化短處”的方針去制定具體措施。比如說,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以讓他分出大部分時間去接受體育訓練,并加大訓練的難度,讓這類學生在文化課和體育特長方面都得到較好的進步;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將他們安排在一起,實行綜合訓練,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就要展開一對一特殊訓練了,幫助他們更快地發(fā)現問題并加以改正。
總而言之,要想有效提升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效果,就得先從學生、學校、教師、家庭等方面入手,重視影響學生體育訓練的關鍵因素,轉變他們的不良觀念,樹立正確的觀念;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方案。相信在這些策略的幫助下,高中體育特長生訓練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會得到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