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醫(yī)藥高新區(qū)第一實驗小學(225300)
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的學科。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對學生綜合知識與能力重視程度不高,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難以真正達成教學目標。因此,在寓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寓言的特點,為學生營造適當?shù)慕虒W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小學語文教材選編了各種適合學生閱讀文本,如童話、童詩和寓言等。寓言是用簡短的故事來闡述深刻寓意的一種文體。它特別受到學生的歡迎。寓言教學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與能力,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寓言的特點是什么呢?首先,寓言是理性的詩歌,是比喻的最高境界。寓言最基本的要素是故事性。只有包裹著故事的外衣,才能徹底將寓言與詩歌、格言區(qū)分開來。因此,角色與情節(jié)是寓言故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例如,《葉公好龍》《北風和太陽》《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其次,寓言具有一定的寓意。通過一個簡短的小故事,講述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的寓意性。這也是寓言區(qū)別于詩歌、童話、戲劇的重要部分。最后,寓言的結(jié)構(gòu)簡單、篇幅短小。寓言故事通常不會有太長的篇幅,其語言精練且富有哲理。這是寓言故事的一個重要特點。
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統(tǒng)一的特點。寓言教學對這一特點的體現(xiàn)更為明顯。精彩的故事能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深刻的寓意能啟迪學生心靈,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那對寓言該采取怎樣的教學策略呢?
寓言大都語言生動、結(jié)構(gòu)簡單、篇幅短小。通讀之后,大部分學生能夠大概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但是,有一部分學生很難抓住重點。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填空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大意。例如,教學《北風與太陽》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讀寓言,然后給學生講解寓言的大概意思,選擇其中比較常見的句式,引導學生填空,從而讓學生明白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
由于學生年紀比較小,想要讓他們快速領悟寓言的寓意,確實難度比較大。即使死記硬背,也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苯處熢谝龑W生感悟寓言寓意時,可以通過閱讀的方式,讓學生抓住中文的關鍵詞句,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同時,引導學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并且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進行評價。要想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就要讓學生在閱讀時入情入境。例如,《陶罐與鐵罐》一文,通過陶罐與鐵罐之間的對話,充分表現(xiàn)出陶罐與鐵罐不同的性格。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陶罐與鐵罐對話中的關鍵字詞,如“驕傲”“謙虛”等,進行討論分析,理解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除了語言,學生還可以通過人物的動作、心理等多方面更加透徹地了解人物。同時,還可對人物進行評價,初步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教學《亡羊補牢》這則寓言,丟羊人的性格可以通過他說的話領悟出來;同時,通過故事情節(jié),學生能判斷出鄰居當時的勸告是正確的。
寓言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而且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因此,在寓言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故事情節(jié)的教學,更要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總結(jié)、理解寓意。歸納寓意是寓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小學生的能力有限,教師應該盡可能根據(jù)他們的思維發(fā)展水平,確保他們在聽懂的同時,能夠有所收獲。因此,在歸納寓意時,語言應該盡可能淺顯易懂,貼近實際生活,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例如,在教學《刻舟求劍》這則寓言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將寓意歸納為“事物在變化,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要隨之改變”。這樣的語言,淺顯易懂,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
總之,對寓言的教學,教師要抓住寓言的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的特點,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理解寓意,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使他們初步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