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祎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塘沽區(qū)第七中學,天津)
歷史是初中階段一門重點的人文學科,不但其結構龐大、系統(tǒng)復雜,而且相關知識點也較為瑣碎,所以如何開展有效的教學一直是困擾教師的問題。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解決這一問題,降低課堂教學的難度,還能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渴求度,從而有效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zhì)量。
“微課”一詞在2008年被美國首先提出來,在中國最早是被吉林大學一位教授提出的。“微課”是符合新課標以及課堂的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將教師在教學時的表現(xiàn),包括對課堂內(nèi)容重難點的解讀,或是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等教學活動內(nèi)容記錄下來。簡而言之就是迷你課堂,課堂教學視頻是其核心內(nèi)容。此外,教師在使用微課這一教學方式時,要以教學知識為中心,進而展開一系列相關的課堂教學[1]。
微課的特點從字面上就可以得到,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微”,微課的視頻主要包含幾個知識點,十分明確、簡單,雖然在觀看時會感覺有些雜碎,沒有傳統(tǒng)教學時的全面,但是微課將“微”做到了極致,針對每個知識點進行合理解說,能夠?qū)鹘y(tǒng)課堂中的復雜知識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
為了充分展現(xiàn)微課的價值,下文探討了其具體應用:
在傳統(tǒng)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會根據(jù)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對自己授課的節(jié)奏放輕放緩,以此來保證其教學質(zhì)量。對于微課來說此種教學方式與其不相適應。在利用微課這一教學方式時,不需要過多的播放時間,因為微課教學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歷史教學中集中注意力,對于知識點的掌控程度較為簡單,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根據(jù)有關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微課教學的有效時間是5~10分鐘,在此期間內(nèi),學生能夠?qū)⑵渥⒁饬σ恢奔性谡n堂教學中。因此,可以將微課視頻的播放時長控制在10分鐘以內(nèi)。另外,由于微課教學時長較短,所以在選擇素材上要十分注意,使其既能夠符合精簡的要求,又能夠調(diào)動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有關人類起源的歷史時,講到炎帝與黃帝,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炎帝與皇帝的動畫小短片,以此將本課的主題及其知識點引出,加快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速度,將傳統(tǒng)教學的導入時間大大縮短,以此來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及效率。
在利用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時,教師對其充滿了熱情,但是由于備課條件受限,加之一些教師對微課的具體認知水平較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師準備的微課內(nèi)容較為單一。另外,在學習初中歷史知識時,每個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利用微課教授新知識時,每個學生接受的程度也大不相同,因此可以得知,同一種教學內(nèi)容不能適用于所有學生。如果微課不能提高整體學生的成績,也就違背了實施此種教學方式的初衷。面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有層次地、認真仔細地挑選微課所需的素材。比如:在學習有關絲綢之路的特點時,可以往前追溯到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以及西域都護府,講述絲綢之路的形成與發(fā)展繁盛,以倒敘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本課程的印象,進而提升學生對本課的總體掌握程度。除此之外,在制作微課時要注意其靈活性,選擇較為有趣、豐富的素材,不但能保持知識的連貫性,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成績。但是要切記不能在微課中展示過多的內(nèi)容,控制好教學進度,以免得不償失。
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過分依賴微課,忽視了自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角色地位,完全將微課置于主導地位,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幾乎全程利用微課來替代。因為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缺乏教師的引導,所以學生對微課視頻中的一些知識點很難理解,降低了課堂參與的活力,教師這一弊端問題的出現(xiàn),很難讓學生的歷史成績得以提升。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自身要多加自我反思,要明確自己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地位,將微課視頻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歷史知識[2]。比如:在學習有關甲骨文的課程時,教師在播放完甲骨文的演變視頻后,要為學生講述現(xiàn)在人們所使用的簡化字體是怎么從甲骨文一遍一遍演化而來的,發(fā)揮其主導作用,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讓學生準確地把握每一歷史知識的重難點。除此之外,在結束微課的學習后,教師要為整體教學進行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讓學生自己進行深入思考,做好自己對本課知識的總結,進而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質(zhì)量及效率。
綜上所述,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運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傳統(tǒng)歷史教學方式的不足之處。但是凡事都有利弊,微課也不例外,因此為了保證微課能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fā)揮其高效作用,要控制好播放時長,在制作時要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更要切忌將其置于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