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仙
(平遙縣第三中學校)
自從案例教學法在美國法學教學中開始應用以來,教學效果比較顯著,在世界各地快速傳播。到20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得到師生的喜愛和傳播。案例教學比較重視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在教學中重視師生交流互動,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但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怎樣開展案例教學是相關人士探究的重要課題。
要探究應用案例教學法,就必須要了解案例教學法的意義,只有在此基礎上探討應用才具有真正價值。
案例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要掌握知識的實踐應用。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但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增長實踐操作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采用生活現(xiàn)實案例開展教學,編寫成案例或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有效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就會認真參與到案例討論中,闡述個人的觀點。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拓展學生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成功運用案例教學,對教師教學能力、知識結(jié)構(gòu)以及教學責任心等具有較高要求。因此教師不但要更新教學內(nèi)容,補充教案,還要重視自身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對現(xiàn)實問題具有高度敏感性,不斷從現(xiàn)實生活中尋求適宜地理教學的案例。在教學課堂上更好發(fā)揮教學的主導作用,活躍教學氛圍,提高教學質(zhì)量與水平。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亦師亦友,教師在課堂上發(fā)揮引導和幫助作用,而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師因勢利導、審時度勢,就能讓每個學生充分發(fā)揮,從中取得最大收獲。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必須要因勢利導利用案例教學。筆者結(jié)合自身工作體會,談談個人對案例教學法的應用體會。
要確保案例教學法的順利實施,必須要高度重視案例的選擇與導入。在選擇案例時要具有時代特色的色彩,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連。首先選取案例時應該緊貼教材知識,結(jié)合學生的地理基礎,高度重視案例體現(xiàn)的現(xiàn)實意義,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其次,教師在開展案例教學時,要合理利用現(xiàn)代媒體技術(shù),以多種方式呈現(xiàn)案例,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比如湘教版高中地理“流域綜合治療與開發(fā)”知識教授時,可采用圖片、影片或文字方式,將田納西河流域的河流或床內(nèi)沖擊及地形地勢的形成原因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就能夠真正明白形成洪水泛濫的原因,以此導入治理田納西河的有關知識點。在高中地理課堂中采用案例教學,選擇案例就要求圖文并茂,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并非隨時隨地都能夠應用案例教學,還必須要結(jié)合學生實況合理開展案例教學。怎樣才能夠有效提高案例教學的時效性,是相關教師探究的重要課題。在呈現(xiàn)案例前,教師應該采取誘導方式對學生進行設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采用案例中的文字、圖片及聲音等各種相關展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有效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及自學能力,最終實現(xiàn)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當呈現(xiàn)案例后,教師應該簡單分析案例,引導學生從案例中發(fā)掘隱藏的問題,提高學生分析、觀察及挖掘問題能力,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時效性。比如,在學習“黃河流域的治理”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呈現(xiàn)相關案例。呈現(xiàn)案例前,教師可設置相關問題,首先黃河流域是怎樣形成“地上河”的呢?其次“地上河”主要存在哪些危害,對人們生活會造成哪些影響呢?最后怎樣才能夠治理“地上河”呢?目前采用了哪些治理的有效措施?在分析案例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大問題化解成一個個比較小的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查閱資料、討論學習及觀察案例,逐漸進行思考與突破,才能夠解決一個一個的小問題,最終有效解決所有小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時,學生查閱有關的地理資料和文獻,學習了黃河流域相關的氣候、地形及地勢等各種因素后,就能夠徹底掌握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與學習,能夠主動探究與黃河流域相關的問題。
地理知識的應用性較強,通過案例教學不但可以讓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學習“空氣保護”相關知識點時,應該把理論和實際相結(jié)合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分析與空氣相關內(nèi)容后,教師可采用“霧霾”相關的圖片進行案例分析,隨著空氣質(zhì)量不斷降低,霧霾現(xiàn)象逐漸趨于嚴重,對人們生活及健康造成影響。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第一,霧霾天氣是什么原因形成的?第二,霧霾天氣會給人們造成哪些危害?第三,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夠應對霧霾天氣,究竟應該采取哪些措施?通過這些問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能力,積極分析形成“霧霾”的原因,探究對人們生活造成的影響,并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地理案例教學的時效性。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發(fā)現(xiàn)地理知識的實用性,提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主動融入地理學習中,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1]楊使東.高中地理的教學探索[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10).
[2]王麗娜.案例教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應用研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6(9).
[3]龍少波.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