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
(山東聊城第二中學)
化學屬于自然科學的一部分,其主要是將元素作為基礎,來對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組成以及結構等予以研究,并以此來探索新物質的一門科學。物質組成了世界,化學是人們用來對物質世界予以改造與認識的重要手段與方式之一。對高中生予以化學教學是為了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并為其今后的發(fā)展夯實基礎,因此怎樣有效提升高中化學教學質量,是教師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fā)現:問題是學生思維的開端,并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發(fā)展[1]。學生的學習可以說是一個不斷構建問題情境,并讓他們產生認知沖突,進而調動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能夠在對問題予以探索與思考時發(fā)展與提高思維能力的過程。所以,怎樣對問題予以有效的構建,決定著該學習方法能否有效進行。
例如,在教學“鈉的化合物”這一課時,筆者結合學生實際設置了以下問題情境:在生活當中,若我們遇到火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怎樣滅火?(此時學生基本會提到滅火器以及水等)那你們相信滴水可以生火嗎?當學生聽到這一問題時會表現得極其疑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通過以上問題的鋪墊之后筆者引入了這樣的實驗:將水滴到包含過氧化鈉的棉花團當中。這樣在學生看到棉花燃燒起來時,明知道水不可能讓棉花燃燒起來,但又無法解釋自己所看到的事實,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課堂當中就能夠維持一個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因此,教師就能夠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循序漸進地對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予以解釋,過氧化鈉和水之間進行反應后就能夠產生氧氣,這樣學生就能夠在恍然大悟的基礎上,對化學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課件所具有的模擬功能可以讓較為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化,以及讓靜止的內容變得更加動態(tài)化,進而讓學生得到更加直觀與深刻的感知,進而構建出完整的理性認識。例如“電子云”方面的概念較為抽象,教師采取掛圖以及語言等相關方式都無法清楚地表達,但通過多媒體所具有的仿真技術來對“電子云”予以模擬,能夠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到電子產生的“幾率”大小,進而有效理解與掌握“電子云”的相關概念,并以此確保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通過應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可以在有效增強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進而實現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探究氯水成分的過程中,筆者通過分組實驗的方式將學生分成實力平均的幾個小組。讓學生運用桌面上的相關實驗試劑,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猜想并驗證氯水當中包含,cl-,H+其中一個小組采取的方式是在氯水當中加入適量的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則表面存在H+,但變紅之后迅速又褪色了。此時,筆者向學生提出:“為何會出現這一現象呢?氯水當中的什么成分起到了漂白作用?”并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讓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說是氯氣,而有的又認為是鹽酸,在互相爭執(zhí)的過程中就向其他小組交換意見,這樣課堂氛圍就變得更加積極與和諧。
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與教師之間的和諧關系對于學習效率的提升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若學生和教師之間所存在的關系較為緊張的話,就會導致學生由于和教師的不和諧而不喜歡其所教學的學科[2]。所以,高中化學教師要維護好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經常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在學習與生活當中遇到的難題,進而來幫助他們解決,和他們成為朋友,這樣教師和學生間的距離越近,那么學生就越敢在課堂當中踴躍提問,闡述自己的想法,并讓他們在學習當中更具積極性。并且,心理學家表明,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要做到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位學生,不搞特殊化,要善于贊揚與認同學生,以此來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
總而言之,提升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既是一個過程,也屬于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完善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理念,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1]吳珍珠.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36).
[2]安順生.淺談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