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霞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湖塘實驗中學)
課堂改革,讓我們的文言文課堂同樣變得聲色活躍;嘗試創(chuàng)新,讓我們的文言文解讀更加深入到位。每一篇文章,都會有一個突破口,文言文也不例外。那么,我們不如嘗試著抓住文言文中的一些關(guān)鍵字詞作為突破口,并以“讀”的學習行為來讓我們的文言文課堂更有活力。根據(jù)我校老師教學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一文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思考。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最行之有效的一種手段?!罢b讀”讓靜默的文字變得有聲有色而且靈動,更是將生命與活力還給了文言文。在各種方法的誦讀過程中學生深受感染、自我陶醉、讀之入法、讀之入思、讀之悟理、讀之悟情……文言文的樂趣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被激發(fā),語文的真正魅力也得以展現(xiàn)。朱自清先生曾經(jīng)說:“吟誦,對于探究所得的,不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親切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nèi)容和理法就化為自己的東西?!?/p>
以“誦讀”為主的文言文課堂教學,已經(jīng)形成各種模式,它讓文言文教學在師生間更具互動性。黃厚江老師的本色語文教學中對文言文的教學就曾提到“文言文是可以‘讀’懂的”。他所提的“讀”就是在文言文的課堂教學中以“誦讀”來構(gòu)建整堂課。他在自我評價中說道:“通過多個層次的讀,無論是對重點字詞的理解、關(guān)鍵句的翻譯,還是對文意的把握,都得到了比較好的落實。這樣反復的朗讀,學生學習的效果不會比串講差?!蓖鯓s生教授在其主編的《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一書中也強調(diào)了文言文的“誦讀”教學。他引用朱熹的一句話來講“誦讀”的要義,那就是“得他滋味”。因此,雖然課堂中充滿著誦讀之聲,但這誦讀,又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文言文的理解上,還需從文言文的四個層面“文言、文章、文學、文化”入手,設(shè)計與之有關(guān)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讀”到文言文中真正的“滋味”。
抓“詞”品“讀”的文言文教學,是注重方法指導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首先通過自主學習探究,查閱各種工具書對文本大意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師在課堂上用正確的方法指導學生抓住文本內(nèi)容研讀,最終讀出文本內(nèi)涵。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每一部分的方法指導都很重要,該怎么讀,抓住哪些詞讀,品讀哪些語句,從什么角度去品……都是需要老師作出明確指導的。
以《小石潭記》的課堂學習為例,我們覺得這種學習過程需要強調(diào)四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強調(diào)課前自主學習行為,讀通文章,讀懂基本文意。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需要課前完成的。在課前的自主預習中學生利用各種工具書進行學習,教師適當?shù)匮a充理解文意、背景所需要的材料,包括一些生字詞的讀音,讓學生能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讀文本,為課堂的誦讀、品析作準備。二是課堂圍繞“誦讀”展開主問題的設(shè)計。任何課堂教學都講究板塊清晰、目標明確?!缎∈队洝芬徽n,教師主要設(shè)計了兩大板塊,即對文中“景”和“情”的相關(guān)語句進行品讀。這樣的設(shè)計簡潔而明確,學生在朗讀、批注、交流、展示時都有一定的抓手去嘗試。三是強調(diào)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誦讀”。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師生之間的交流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生生之間的誦讀能閃現(xiàn)智慧之光芒。特別是在嘗試誦讀給他人聽時,我們可以將聽眾帶入意境,而自讀時又能有個性化的體會。有疑而讀,讀而解惑,可以說是課堂的高潮部分。四是強調(diào)課堂小組合作探究,借鑒感悟,交流展示。在自我的批注感悟、誦讀入情之中,學生的理解是比較隨意、片面的,小組的合作探究能夠彌補這些缺陷。先前未感受到的情感,未讀到的寫法,可以在這時借鑒其他同學的想法得到完善。先前沒有辦法用語言組織的內(nèi)在感受也可以通過小組交流互助得到更好的組織,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就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得到了訓練。而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得到了最全面的展示。
文言文包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古老的文學手法,同時也代表著古代文人最真摯的情感。因此,我覺得文言文的課堂應該讓學生品出詩意來。這詩意的品讀,是學生、教師、作者三者之間的一次遠古的對話,是閱讀中主客融合而產(chǎn)生的享受生命的愉悅,更是思想的共鳴、情感的共振、精神的旅游。在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搭建溝通古今語文的橋梁,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所傳遞出來的美,從而不再害怕學習文言文,而將學習文言文視為一大樂趣。
抓“詞”品“讀”悟文言,只是我們教授文言文的一種嘗試,目的是讓文言文教學能更好地走近學生,讓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魅力,學習語文閱讀的最佳方法,從而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如果我們不去嘗試讓文言文課堂靈動、詩意起來,那么文言文會失去其存在的最大價值。千古名篇,萬代流傳,生生不息,才能越品越醇,文言文教學就要讓名篇如此。
[1]黃厚江.享受語文課堂[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2]王榮生.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