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市梅嶺小學西區(qū)校(225000) 李 櫻
《艾滋病小斗士》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都以記敘文為主,這篇文章記敘了一位南非黑人男孩身患艾滋病卻坦然面對,與病魔進行頑強的斗爭,同時還十分關心他人。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不僅要讓學生明白恩科西與疾病做斗爭的頑強精神,同時要讓學生感受到恩科西受到的委屈與痛苦,感受他人對恩科西的歧視。這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更需要教師多元化的使用教材,幫助學生理清文本脈絡,認識人物品格。
語言是最為直觀表達人情緒的方式,人們通過不同的語言,傳達著或多或少不相同的情緒,所以我們在教學《艾滋病小斗士》時,可以從語言著手,看一看在這一篇課文中有哪些語言讓你觸動,你又想以怎樣的語氣去朗讀、感受這段文字的魅力呢?
例如,在課文中的恩科西在南非出席了艾滋病大會時,向全世界的人民呼吁要接受與關愛艾滋病的人群,這鏗鏘有力的演講,不僅讓參加會議的各國代表動容,也觸動了讀者的心,試問我們在恩科西這樣的年紀,是否會像他一樣為他人考慮,是否會像他一樣有勇氣站到世界面前。我想大多的孩子是不敢的,所以教師這時可以在課堂中設計一個課堂演講來促進學生感悟語言,對學生說:“假如你現(xiàn)在是恩科西,你需要站到舞臺來演講艾滋病的主題,你會如何去講述呢?”這樣既能讓學生深入地解讀文本,思考恩科西會以怎樣的語氣進行演講,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學生在閱讀較長課文時,不僅需要去關注到人物的語言,同時要在一次略讀中初步理清文章的脈絡,這篇課文講述了怎樣的故事,可以進行怎樣的分段?這些都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抓關鍵字的方式,讓學生來感受在不同的關鍵字中人物性格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從而更好地去理清脈絡。
例如,教師在課件中出示:小恩科西的生命力是南非這群孩子中最頑強的,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學年齡!
師: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體會到了小恩科西十分的不容易。
生:我認為這個“挺”不光是體現(xiàn)了恩科西自身的頑強,與病魔做斗爭,更是因為它患了艾滋病受到了他人的歧視,她不僅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堅強,告訴他人艾滋病并不可怕。
當學生說道“歧視”這個詞時,教師順勢進行升華。
師:艾滋病說離我們很遠,確實很遠,我們只在報道中見過他,但他也離我們很近,每天都有人死于這個病痛。那么,為什么得了艾滋病的人會受到他人歧視呢?
這個觀念學生在理解上可能有一點難度,所以教師可以設計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歧視觀念的斗爭,可以讓學生想象假如有一位學生天天都穿得很臟,你會不會嫌棄他?假如這位同學沒有穿得很臟,但是它患有傳染病,你靠近了就會傳染,你會不會離她很遠?假如你靠近了不會傳染,但他患有疾病,你是否會嫌棄他?這樣一層層的問題引導,讓學生明白其實艾滋病并不會通過空氣與接觸傳染,但社會上的其他人卻還是歧視患有艾滋病的小恩科西,小恩科西該有多委屈與絕望!在這樣的問題中,學生走進了語言,也走進了小恩科西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這樣一步步的引導,幫助學生理清文本的脈絡
人物形象的描寫離不開作者精巧的設計,這篇文章以精妙的結構和具有烘托力的語言突出了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豐富飽滿。首先,這篇文章采用了首尾相應的寫法對整篇文章進行了布局,文章開頭的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的感嘆與文章結尾曼德拉對恩科西逝世的痛惜相互呼應,兩位偉人的評價瞬間讓恩科西的形象變得豐富飽滿。其次,兩位偉人對恩科西的評價也從側面塑造了人物。最后,文章還將恩科西的話語與兩位偉人的評價形成了對比,恩格西對艾滋病的坦然以及對和他一樣患病的兒童的關心讓人震撼,一位高尚的斗士形象就此深深地銘刻在我們的心中。
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想要面面俱到,最后只會“面面不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取舍,抓住關鍵的點,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關鍵字、語言的分析,來幫助學生理清脈絡,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提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