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雙良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閱讀教學要緊扣“文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艾滋病小斗士》寫了一位名叫恩科西的南非黑人男孩坦然地面對生活,頑強地與艾滋病做斗爭的故事。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和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高度評價:“恩科西就是榜樣”“就是小斗士”!“斗士”就是本文的文眼。
一、問題設計扣文眼
教學時,學生朗讀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和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的話后,教師提問:恩科西僅是一個年僅12歲的黑人孩子呀!世界上享有很高地位的兩位領導為什么稱他是“艾滋病小斗士”呢?請你默讀課文,在感觸深的地方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后可以同桌交流感受。學生圍繞思考題默讀,,既整體把握了課文,又突出了重點。
解決“為什么稱他是‘艾滋病小斗士”這個問題后,總結時再出示兩位領導人的話。思考:兩句話分別在課文的什么地方?為什么這樣寫?為什么只選擇他們對恩科西的評價? 通過朗讀兩位領導人物的評價,感受恩科西的斗志,直奔主題,又領悟了文本的寫作方法。
二、品味體驗扣文眼
細讀課文,字里行間流露出恩科西是位“斗士”,但不必處處都抓,而應找準“挺”“坦然”兩個字詞來品味。
“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嬰兒降生,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個生日。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許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強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學的年齡?!?/p>
(1)自讀,讓你最驚訝的什么? 說說你為什么驚訝?(生說,師板書:挺)
(2)讓我們來看幾張艾滋病兒童的照片。你能用什么詞形容他(她)們?
(3)從“挺”字的背后,你感受到恩科西是怎樣的孩子?(教師板書:堅強、痛苦、勇敢……)
課文以“斗士”統(tǒng)領全文,第三自然段中的“挺”字就很好地表現了恩科西的“斗志”。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在學生交流后,播放圖片,圖片、音樂、告白把學生帶入“恩科西挺到上學的艱難”這一情境中,再次感受恩科西的不幸遭遇,于“不幸”中“斗”,更顯頑強。同時,理解了這里的“挺”含有的恰當意義,辨別了“挺”字的感情色彩。
“坦然”?!岸骺莆鞯纳眢w非常虛弱,隨時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觀消沉,而是開始學習怎樣坦然地面對生活,面對可怕的艾滋病。他一邊頑強地與病魔做斗爭,一邊關心和他一樣患病的兒童?!?/p>
學生想象交流恩科西會怎樣坦然面對生活?學生說完后,再出示曼德拉的話: 一個人究竟該如何面對天災,恩科西就是榜樣。學生齊讀感悟!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想象坦然的表現,推想坦然的意思,體會坦然的表達效果,激活學生已有的表象,領悟恩科西樂觀的精神內涵,人物形象多元化。
通過對“挺”與“坦然”的品味,學生感受到恩科西面對病魔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體會到了兩個看似一般卻不平常的詞語所蘊含的深意。學生眼中的恩科西就不僅僅是勇敢,也有痛苦、堅強、樂觀……
三、個性朗讀扣文眼
文中有這樣一句:“他曾經應邀到美國出席艾滋病研討會,用纖弱的聲音不斷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愛護艾滋病人,尤其要關心患病的婦女和兒童。”此處,是用纖弱的聲音不斷向世界呼吁!盡管他的聲音是纖弱的,但他的力量是強大的,他是在西向世界大聲疾呼,呼吁人們接受、愛護、關心艾滋病人,又是那么急切、堅決!先讓學生體會了這種心態(tài)后,再讓學生朗讀恩科西的呼吁。學生的體驗是多元的,朗讀也將是個性化的,恩科西的形象也更鮮活!
緊扣“文眼”,突出了重點,品味體驗、個性朗讀挖掘了閱讀教學的深度,提高了教學的實效。
【作者地址:南京市高淳區(qū)固城中心小學 江蘇】